收藏 分销(赏)

近代桐城刘氏兄弟小说创作述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252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桐城刘氏兄弟小说创作述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近代桐城刘氏兄弟小说创作述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近代桐城刘氏兄弟小说创作述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近代桐城刘氏兄弟小说创作述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桐城刘氏兄弟的小说成就尚未引起学界的应有重视,但却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小说变迁的一个典型个案。他们的创作以家族群体的形态出现,体现出近代小说向现代转化历程中的诸多特点:第一,题材选择直面现实,广泛涉及民众生活、社会变革、国家政治等诸多方面;第二,思想内容从提出社会问题逐步深入到人生意义的探讨、落后国民性的鞭挞,尤其是对知识分子彷徨于无地的巨大心灵矛盾,堪称揭示入木三分,对“五四”以后的新小说创作不无启示;第三,艺术表现不仅从文言走向白话,而且主动汲取外来艺术精华,完成了小说创作从传统的笔记体走向现代体式的转化。关键词:近代;桐城;刘豁公;小说创作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2、-0683(2023)03-0001-07桐城刘氏兄弟共四人:炯公(1870?名雨沛,字尔霖)居长,蛰叟(1873?名泽沛,字安农)行二,哀时(名雪鸥,字维三)行三,豁公(18891971?名恩沛,字锡侯)为季。他们祖籍桐城东乡,刘大櫆为其同族先祖,其父教习为生。四兄弟从小习文,深谙文理。因其父痛感“犷民内讧,强邻外瞰,我国已危如累卵,非整军经武不足以挽救”,故毅然将四子“俱遣习陆军”。1军校毕业,刘氏兄弟先后从戎,且多有建树。炯公官至清廷广东新军第一标统带;蛰叟曾任清政府陆军小学堂总办、北洋政府陆军步兵中校、国民政府陆军少将;哀时则主要从事军队文职工作,军衔待考;豁公于辛亥革命期间先后任南京

3、铁血军马队营连长、福建警备队连长、都统副官等职,获民国政府陆军步兵少校衔。四兄弟皆擅文,“横戈跃马之余,恒复稍稍治文事”2,其诗词古文粲然可观。他们均曾投身于小说创作领域,且成果斐然。面对晚清以来小说勃兴却良莠不齐的状况,刘蛰叟指出:“其中讬迹神怪者十之八九,次则描写儿女之私,又次则刻画盗贼屠沽之迹,卒不出聊斋志异 耳食录 红楼 水浒 诸书之范围。兰艾丛茁,选择为难”。他认为林纾虽用古文法意译欧美小说,令风气为之一变,但“异国烹调终不适吾人肠胃”3。为跳出古之窠臼,适应今之需求,呼应“社会问题小说”创作浪潮,刘豁公联合王钝根等,广泛征稿同好,三本 说部精英(甲子花、乙丑花、丙寅花)陆续推出,风

4、行全国。而豁公主编的小说半月刊 心声(19221924年)更以内容新、形式新而一时纸贵洛阳。四兄弟的小说常同载其中,“各有各的精神,各有各的寄托”4。就文笔风格而言,炯公雄奇,蛰叟悱恻,哀时敦朴,豁公俊逸,相映生辉。他们的作品虽曾被时人划归鸳鸯蝴蝶派,但在从文言到白话的巨变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不因循固守,体式上纪传、笔记、章回不一而足;题材上则言情、黑幕、侦探、纪实皆有触及,内容上直面现实,女性解放、婚姻自主、社会革命、国民特性皆入视野,探讨社会政治、人生意义、人性弱点,不做面壁空谈。从文言到白话,勇于转变。雅言与俗语、行话与洋话,皆现笔端。重视结构,精心结撰,用不凡的立意、多样的手法

5、,蕴救世之理想于俗事的娓娓讲述之中。近年来,桐城刘氏兄弟已引起业界少数学者1的关注。学人或就某一领域(戏曲影业、期刊编辑、新闻出版等)考察、评论其成就得失;或将之放入地域文化研究范畴,钩沉著述,挖掘其丰厚内涵“这里有他们真实的心灵倾诉,有乡土文化的深刻影响,更有历史的真实描述”5,肯定其重要价值,提醒读者“体会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继承、发挥,对于新文学真诚的学习和接纳”6。笔者拟从新旧文学更替背景下考察刘氏兄弟的小说创作,以期对深入认识中国近现代小说的发展路径等问题有所助益。稗闻野史亦实录,豆棚闲话醒痴迷在桐城刘氏四兄弟的小说创作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文言旧体小说,这也是其

6、小说创作的主体部分。这些作品篇目众多,内容丰富。如炯公的 新疆某大员 闽省之粮书 租妻 卖父、蛰叟的 胡姬雅仙小传 纪京师庆春伎院、哀时的 村妪泪 群雌争宠记 张敬汤笑史、豁公的 燕尘秘录 吴顺喜 名花堕溷记 穷边情史 等。这些小说以人物传记为主,传主多处社会中下层,有吏卒、盗贼、嫠妇、画师、教员、妓女等。内容上囊括了清末民初很多的社会热点:清廷的黯弱、贵族的没落、寡妇的再嫁、革命的兴起、女性的独立、鸦片的流行、诈术的猖獗、劫匪的暴虐、教育的乱象等等。作品讥刺豪暴大滑的贪婪阴狠,发掘下层人物的侠义忠勇,摹绘出那个时代的众生群像,传达着对民族传统美德的呼唤。其中最杰出者,当推炯公的传奇小说集 然

7、藜奇彩录(1919年)。在一众“或东涂西抹剿袭先民;或子虚乌有凭空杜撰;或仿效西文佶屈聱牙”的笔记小说中,然藜奇彩录 以“笔意新颖、词句典雅、意旨渊永”脱颖而出。7集中共收录小说29篇,主要记载炯公二十年军旅生涯中“足迹所经,见闻所及”的“殊风异俗、古境奇情”8。手法上承袭古代传奇“诙诡瑰丽,斗角钩心”9的特点如 风戈壁 记戈壁风暴之烈,猴将军 写猴子从军之神,捕蛇 摹巨蛇被擒之状,顾夫人 述女子随夫万里投荒之奇,多能使阅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事。之所以追新求奇,借吴孟复先生之言,即是“当民族灾难特别深重之时,先进之仁人志士思深虑微,悲愤深广,非借托怪怪奇奇 之语,便不足达其深挚幽微之情,这与假衣

8、冠、饰言貌 者固自有别。”10题材上虽还不脱怪与奇的窠臼,但已从花妖狐怪转向现实生活;情感表达上部分摆脱了传统的敦厚含蓄,激愤处怨言满纸,贬刺入骨,这又与著者强烈的爱国救世之心紧密相关。如果说在注目民间、猎奇志异方面,此书还没有超越传奇小说惯例的话,那么书中所述一批爱国青年英勇救国的故事,如 韬庵 穷魔 羊桴缘 等,便是这部书领先时代的突出亮点。起初,知识青年韬庵、金陵黄生和易道南无不胸怀壮志“国之存亡,匹夫有责。使吾青年犹埋首牖下习贴括,将见二十一行省,地大物博,不几尽为异族蹂躏哉!”(韬庵 韬庵语)“但念南北竞争,国体未定。男儿七尺躯不能上马杀贼,下马作露布,使中华雄飞大陆,何以家为?”(

9、羊桴缘 易道南语)“余将游历东西洋,以求文明新学识,学成归国,再投身教育界。”(穷魔 金陵黄生语)为救国保种,这些青年抛家舍业,或从戎征战,或求学海外,为理想苦苦奋斗。然而,他们面对的情势是国内“大人先生、武夫悍将,骄矜自傲,目中无人”,大半“不学无术,植党营私”,而“共事者俱牧猪屠狗者流”,民众又麻木沉默。于是,若干年后,韬庵“退隐吴头楚尾间,闭门种菜”;黄生“颠倒于穷魔”之手;易道南则“骑驴湖上”。这些黯然消逝的背影中,重叠着那个时代无数志士仁人的身影当年的他们隶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都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抗争。可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黑暗,民生艰难,他们中的很多人怀着失望与愤懑,离开

10、了曾经奋斗的阵地,或隐居,或教书,或卖文。理想破灭后的孤独、苦闷与愤激逐日郁积,终于化为鲁迅笔下“孤独者”魏连殳那声令人心碎的哀嚎“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孤独者 1925年)而炯公笔下诞生于“五四”前夕的韬庵、金陵黄生们当是“孤独者”们的先声。不仅如此,鲁迅曾于 藤野先生(1926年)一文中简笔勾勒出一群留着长辫子、不学无术的清末留学生们,而炯公则于集中 穷魔 一篇细笔摹绘出这些人归国后令人惊讶的巨变:当年学成归国途中,“舟中谈及世界竞争,祖国孱弱,当国者昏庸醉梦,坐中有泣下者,有太息者,有怒发冲冠者,有

11、击楫中流者,有愤欲投海者,有拔剑斫地者”,然而,“迨舟泊上海,诸同志争购新冠华服,日则修信札、缮条陈,干谒当道,夜则呼朋引类,征逐于酒地花天。而平日爱国热心,已随天际浮云,愈远愈2淡”。这些曾被民族寄予厚望的青年,其变化之大,令同行的黄生不禁深深忧虑“使此辈得志,依然卖国营私,苞苴競进,我国尚何望哉?”黄生的忧虑即是炯公的忧虑。此辈的飞黄腾达更加速了社会的黑暗、爱国志士的沦落。在小说 热心之三变(1924年)中,11炯公通过季兰荪的故事更生动地展现了这群留学生随俗从流、不断堕落的过程。季某公费留学三年却腹内空空,回国后凭着阿世媚上的本领,在清廷、民国、北洋的政权更迭中左右逢源,先后得意于教坛、

12、军政和商海。其多变的身份下,不变的是对名利无厌的“热心”。联系炯公兄弟们揭刺社会黑幕的作品蛰叟的乱离思痛记、哀时的 张敬汤笑史 星沙猎艳记、豁公的 拆白伟人传 等,连缀起来,便是对那个纷乱时代黑暗的多角度写真。虽为“稗史”,却是实录。他们既透视晚清政府官场的腐化污浊,又对辛亥革命中的乱象予以记录。鲁迅曾以多篇小说从下层百姓的角度,点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而炯公及其兄弟们的作品则从另一个层面揭示了辛亥革命黯然收场的原因。革命队伍内部急于求成、用人不当等多种弊端,才使得投机者如“假洋鬼子”之流混进队伍,而真正德才兼备者沉沦下僚,终至寒心而去。刘氏兄弟用小说写出了一代人沦落的历史,他们看到了民主革命

13、的重大缺陷,却又找不到新的出路。韬庵、黄生们的悲哀即是那个时代有志青年的悲哀,是艰难开创、惨淡经营的民国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他们直面现实的揭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幻灭后的痛苦,这些都对现代文学表现的主题有直接的影响与启发。阅读这些极具时代性和诚挚爱国情感的笔记、传奇,对于读者而言,强烈的情感共鸣战胜了对故事曲折离奇的要求,引发人们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这显然比传统的忠孝节烈更具启迪感化的力量,体现了著者“以豆棚闲话唤醒痴迷”的意旨。值得一提的是,在炯公笔下,爱国与爱情并不矛盾。在这群保家卫国的年轻人身后,还站着他们心爱的女子,一样的重情重义、先国后己。她们或“典质簪珥”,激励丈夫

14、“此时苟不力争上流,恐宝贵光阴,飘瞥逐奔流而逝,岂不惜哉”(穷魔),或安慰恋人“夫妇爱情,争百年不争一日。妾何忍以儿女情短君英雄气?君速就道,毋失时机”(羊桴缘)。是她们的深情与期盼鼓舞着男儿们奋勇前行。炯公将“儿女情”与“英雄气”相结合,与同时代的作家程华魂一样,其作品“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堪称后世 革命+恋爱 小说创作模式的先驱。”12与长兄相似,老三哀时亦长于笔记小说的写作。其作品文笔质朴,常叙百姓家事、俗世人情。文言小说 村妪泪 借一老妇之遭际,反映民国物价腾跃、赋税日增之下农民破产的惨状。虽无曲折情节,但在老妇絮絮诉说中,抚孤之苦、兴家之难、破败之速,一一展现,足令人喟叹。群雌争宠记

15、 则寓庄于谐,言多妻者家庭之怪状。奴欺主以致正妻下堂,妇欺夫公然红杏出墙。事虽夸张,但“惟妙惟肖,无微不至,阅之既可解颐,又能发人深省”13,尤其开篇一段描述“话说北京城内,有一座半零不落的华屋,屋主华中,是一个老大病夫,向来不事家人生产,弄得左邻右舍一个个都欺负他。你也来抢一点东西,他也来夺一点东西,可怜华家偌大的家产,渐渐的快没有了”14。无用的男主,跋扈的女主,嚣张的奴才,走马灯式的权位更迭,这不仅是在嘲讽多妻制的弊端,更是我们民族近代史的漫画式表现。文白兼半的语体文读来轻松亲切,又令阅者心领神会,颇有皮里阳秋、言此而意彼之妙。而其白话小说 絮果兰因录 星沙猎艳记 虽是写风尘女子从良的曲

16、折历程,但也顺笔带出了民国时许多军政官员空虚无聊的生活。故哀时的小说虽少惊险刺激的情节,但在平实的叙述中,自能体味作者深心之所寄,具谏果回甘之效。改异国烹调,适吾人肠胃如果说 然藜奇彩录 是炯公用传统形式去记载心史,是面向过去所进行的外向型的社会批判;那么 慧劫 就是蛰叟借助翻译西方小说来反思人性,是面向当下开启的内向型的自我审视。在那个旧的价值体系渐趋崩毁、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的年代,率先感到不平、愤而寻找出路的先驱者在抛弃、否定旧秩序、旧道德、旧传统的同时,过往的经历、眼前的混乱又令他们不能无所忌惮地拥抱扑面而来的“二十世纪”。在后无退路、前无导引的困惑迷茫中,他们咀嚼着孤独、绝望和悲凉。

17、于是注目西学、寻求出路,便成为文化先驱者们用力的方向。蛰叟便曾是当时翻译西方小说队伍中的一员。1917年,应商务印书馆之邀,任职于当时政府3陆军部的蛰叟在北高师外文部学生高卓的辅助下,翻译英国长篇小说 慧劫。推出后“一篇风行,万人景仰”15,尤受青年学子欢迎。主要原因有二,一是 慧劫 本身气韵与中国青年的合拍;二是蛰叟的精美翻译。慧劫 一书分上、中、下三卷,上、下卷以可林克洛悌(罗平好友)的口吻叙述罗平驯猿成功,携老猿入世游历的过程,及罗平身后之事;中卷则是老猿自述。获得智慧的老猿在人世间几经浮沉,醒悟自己实为罗平的试验品。它痛恨罗平使自己由兽而人、丧失本性“吾本性既迷,身陷樊笼,永永不能自脱

18、,是直诱人登塔,乃自下潜撤其梯,罗平之待我类是矣。”16山林难归,人类不容,最终,满怀怨毒的老猿扼死罗平后,饮弹自戕。这部融科幻、冒险于一炉的寓言体小说,除却介绍异域风情、科学新知的内容,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对宗教、人性、历史、社会等的认知与反思。对于习惯了儿女、英雄传统主题的中国读者尤其青年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主人公罗平先驱者式的孤独、以身殉道的勇气,在精神气韵上与辛亥革命失败后的中国青年非常合拍;而书中对宗教教义的质疑、对人性弱点的剖析、对社会文明的否定,又能让迷茫郁燥的青年们沉静下来,思考人为与自然、智慧与天性等问题;而散布于 慧劫 中的译者批注,亦能引发阅者对于东西方思想

19、和文化的共鸣。其批判现实、肯定个性、重视自然、要求自然生物一律平等的观念至今依然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原著深刻的哲思与译者精美的译文结合,使得小说极具可读性。蛰叟的翻译既能曲尽其意,又极合乎国人的审美。如原文中一段景物描写:In front was a big smooth lawn,with massesof picturesque trees and shrubs to the left andright,shielding the house from east winds and westerly gales.直译为:“前面是一大片光滑的草坪,左右两边都是风景如画的树木和灌木,挡住了房

20、子的东风和西风。”蛰叟译为:“门前面临平野,细草如茵。野花三数成丛,红黄相间。遥望似栽绒之锦毯。绕屋犹多橡树,老干参天,绿阴四覆,固一幅天然图画也。”虽不似直译准确,但参差的句式、富有画面感的词语,显然更优美典雅。再如:书中对英人可罗里诗歌的翻译,其中一段的原文是:A grief without a pang,void,dark and drear,A stifled,drowsy,unimpassioned grief,Which finds no natural outlet,no relief,In word or sigh or tear.直译为“没有痛苦、空虚、黑暗和沉闷的悲伤,一种

21、压抑的、昏昏欲睡的、不受抑制的悲伤,在言语、叹息或泪水中找不到自然出口,也找不到解脱。”而蛰叟则译为“踽踽凉凉兮,抱隐忧其莫释。郁郁谁语兮,恒书空而太息。”用中国古老的诗歌体式译西方的经典名诗,亲切而美好。无怪乎时人一读其文,便会想起林纾“他的文言小说恰和林畏庐一般无二”。17蛰叟这部译著也启迪了一批学者和作家。1929年,即 慧劫 出版12年后,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少数学者敏锐地捕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酝酿的危险信号,一部题为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与我们的准备 的论文集很快推出。其中谦弟的文章 怎么应付未来的大战 以简介 慧劫 一书开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历史和智利政府镇压

22、工人的酷烈现实提醒人们,“战争对于人类只是毁灭”18,呼吁世人要勇于独立判断,打破盲从,粉粹对历史传统的迷信。作者的诸多见解无疑与 慧劫 所给予的启示密切相关。1922年,冰心创作书信体小说 遗书,与其两三年前的小说相比,有明显受过慧劫 影响的痕迹。她在一如既往地表现“爱”的主题时,“预先存了个 批评指导 的野心。如她的 遗书 和 往事,就比她的 悟 和 超人有力量得多,感人得多了”19。在小说 遗书 中,冰心借主人公宛因之口,由衷地赞美这部译著“无论如何,我不能说他是为小说而作小说,不过是借用小说的体裁,来发表他自己的思想就是了。我更不能不佩服他五万字之中,几乎字字有理论,字字有哲学。我看完

23、,茫然,悒然,又悚然 慧劫 这一部书,真能陷溺青年呵!”20“凡是受过西洋文学的洗礼的,无不显出特色来。”21蛰叟此后陆续创作的小说 海棠泪 舞榭疑云记 奇遇 金钱的罪恶 椒花恨 等,较之前的作品都有明显变化。就结构而言,不似传统小说开宗明义、平面线性叙事,而是从过去与当下、表象与内心展开多角度叙事,追求出人意料又情高卓(18961993),字觉敷,浙江温州人。曾就学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外文部、香港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毕业后先后执教于多所大学,当代心理学大师,著名教育家。4理之中的结局。如 海棠泪 中盲女沈海棠不幸落入恶人之手,饱受折磨。几经波折,终于凭借才华、毅力与善良,感化恶人。曲折的情节设置

24、,令人时时担心主人公再陷悲惨境地;大段精细的场景和心理描写,又让阅者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女主人公最终放弃知音贵公子而选择贫贱之交,这结局又有些出乎意料。就观念而言,其作品既有受西潮影响改变传统观念的情节,也有将东方美德传播海外的故事。舞榭疑云记 便是颇具中国味的 奥赛罗,男主人公以反思己身、不诿过于人的襟怀,包容妻子在情感上的犹疑,这显然超出同时代作品执礼法以惩不忠的道德评判。而 海棠泪 炎岛鹃啼录 中的女主人公则是将中国人坚毅、隐忍、宽厚、忠贞的美德带出国门,其人物敢于直面急剧变化的现实,用理性选择替代感性意识,少有传统小说常见的消沉悲凉之气。将西方小说变“输入”而为“师法”,观念、结构借鉴

25、西人,而表达与结局依旧符合中国的审美,这应该就是蛰叟追求的适合“吾人肠胃”的小说吧!白话宏篇记世变,毛锥十万伐神奸四兄弟中,变革语言形式,从文言走向白话,迈步最大的当推豁公。1919年由新民图书馆发行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拆白伟人传,是豁公用白话写作小说的破题之作。小说内容讲述沪上政要魏铎铭的发迹丑史,揭露其伟人表层下的“拆白”真面目。对晚清官场的贪腐、民初政党的混乱、社会底层的万象均有生动描述。这部小说着力刻画了魏铎铭这一人物。不同于一般黑幕小说中某一行业的巨奸大滑,他集猎艳敛财的浪子、卖友求荣的革党、植党营私的政客、拥兵自重的军阀、操纵行市的奸商等众多身份于一身。其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便是虚伪善骗

26、。凡与之接触者,无不为其假面所惑。他一面痛斥世风日下:“惟有现在的人最是不讲道德,往往为他一个人贪图功名富贵,恨不得把天下人杀尽了”,一面又干着告发同党、欺男霸女的事;他打着革命的旗号去做毁人家庭的拆白勾当,却大言炎炎“要想打破人群的阶级,非把富贵人家的金钱诓骗出来散给贫民社会去不行,要想诓骗富贵人家的金钱,非做拆白党不行。”其卑劣无耻的程度既令人印象深刻,又让人时时警醒,堪称是独特的“这一个”,体现着著者“擒贼擒王、惩一警百”的意旨。魏铎铭的经历既传奇又令人信服,这离不开著者的精心编撰。丰富的内容、别致的结构、细腻的心理、幽默生动的语言,使得小说别具特色。内容上,五光十色,百态纷呈。既写时人

27、小说常见的饮食男女、市井琐屑,如妓女从良、男宠争风、游医坑人、伙计欺客等;又写常人罕知的贪官污吏操纵军政、刮取民膏的内幕。如江宁县令陈世琛“拿老婆换钱”,“脚后跟上挂镰刀,走一处刮一处的地皮”。面对恩人之子,撕毁欠条,背信弃义;面对同伙之子,则以女儿为饵,压榨其财。两江总督午帅靠裙带关系宦海得意,惧内成性,任人唯亲;更有幕府及警局的诸多幕僚、会办、科长,如朱乐、范彤、邓子清之流,均无心公务,醉心追欢,家庭关系混乱污浊直是一幅清末民初官场乱象图。书中对革命党人的描写更引人注目。有正直坚定、屡遭戏弄的高震东,有每逢起事“总冒死争先”、至死不出卖同志的柳昂,也有与魏铎铭一样的投机者韩新“入党以后,遇

28、到事故发生,黏着一点危险,他都不做,要起钱来他倒是头一个”,还有才能平庸、指挥失当致士兵死伤惨重的沈司令虽非主要人物,却各具特点。良莠不齐的革命队伍,与革命后的乱象前后呼应。著者“言人所不敢言,道人所未经道”22,勇气堪嘉。这种用长篇小说来迅速、准确、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某些复杂本质的气魄,足以领先当时,启迪后人。结构上,人物、线索主辅有别,分合有致。跌宕开合、起承转接之间,颇费经营。魏铎铭经历复杂,接触广泛,头绪繁多,要将其一一说清,确乎不易,这得力于著者对主、辅两个人物(魏铎铭、顾萍)人生轨迹分、合关系的巧妙安排。两条线索先分后合,时分时合。为引出魏铎铭,先单叙正直多才的顾萍因家境败落,只身

29、赴金陵索债,路上遭骗子欺诈、伙计凌辱、债主赖账,绝境中得红尘知己琼英相助,终于在金陵立住脚跟;接着让顾萍外出访友,见商铺伙计欺压农民,这才从容引出主人公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魏铎铭。而魏铎铭巧计弹压伙计、为农民伸张正义之举,令旁观的顾萍激赏不已,为其以后推荐魏担任警局会办埋下伏笔。两人因幕僚朱乐(午帅内侄)绍介而相识;继而插入补叙,交待魏铎铭败光家产、留学无成、投机革命、出卖同志的过往。而后两线并行,时有交会。一面写魏铎铭周旋于众多低俗男女之间,一面写顾萍清正自守、与琼英夫妇恩爱,家庭美满。一反一正,对比鲜明。随着午帅的罢官,失去靠山、性格迥异的的俩人便自然分开,各择道路。辛5亥革命起,在迎接新军

30、的队伍中,顾萍意外看到了失踪多日已任部队参谋的魏铎铭。继而又插入补叙,交待魏在金陵起事后,以牺牲数百人的生命为代价混入新军的经过。接着便着力写魏铎铭如何借新军之势百般钻营,忙到无暇拜会老友顾萍(实因后者暂无利用价值),两人同居一城却无交集。待其混迹京师,得罪权贵,不得不诈死潜逃,又往金陵投靠顾萍,同赴怀宁。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便又合做一处。魏铎铭于怀宁盗得情妇之财,害得后者吞金而逝,几乎连累顾萍。至此,顾萍一线终结。而魏铎铭则混迹海上,蛊惑富家女,屡屡得手。小说人物虽多,然著者抓住主要人物,精心布局,写得经纬分明,有条不紊。而其间大量插叙、补叙的运用,既交待前情,释疑补缺;又令文章时时宕开一笔,

31、避免了单一叙事的呆板。著者构思之匠心还体现在对男女情事的描写上。豁公有意将平等互敬的真挚爱恋与猎艳渔色的肉体之欢做对比,凸显后者的鄙陋可笑,以期矫正人心,改良社会。如:琼英救助顾萍于危难,两人虽有情义,却缺少结合的契机。于是著者便借琼英的青楼姐妹之手,为醉酒的二人牵线搭桥,让顾萍在酒后充满诗意的梦境中与琼英成就美好姻缘,而“龙眠山人”的批注,更直接点明了著者对真挚感情的欣赏、爱护与苦心安排。对沉溺声色者,常借他人之口述其不堪。如,朱乐小妾陈小香与家仆厮混被人当场捉住,发觉落入朱妻马二姑娘的圈套,小香痛骂马二:“少在我面前装腔作势!你在朱家做的好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问你,张鸿生的耳朵怎么剩了

32、一只?沈贵为着什么事走的?吴升李贵何小桃都是谁的相好?现在每天陪着魏心如(铎铭)睡觉又是那个?我虽然做错这件事,称称骨头还比你重些!”类似让丑类互揭其短的描写,书中还有多处,如朱乐与邓子清的酒后对骂、魏明铎与韩新的互嘲等等,笔墨经济又巧妙。以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变化,凸显人物个性,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如:小香面对气势汹汹前来捉奸的马二姑娘,有一段心理活动:“起初狠有些骇怕,后来一想不对。天下事没有这样巧法。怎么他早不来迟不来,单单我这里脱衣吃酒,他就跑进来了?况且大门没开,他要走后门来,必走下房门过,怎么他们都不拦阻呢?想到这里,便断定小张合老嬷子都同马二一条路,合伙儿

33、陷害自己的。心想我一个人决计拗他们不过。横竖是不得了,怕也无用。当下把心一横,咬牙切齿的骂小张道”,一系列的描写展现了多情又有些羞耻心的小香在特殊境遇下的内心:慌乱、羞愧、懊恼、愤怒、无奈、决绝。又如:顾萍在码头遭骗子欺骗、伙计欺负,被琼英救助后,在火车上面对妖娆女子的撩拨,心里一段暗想,读书人初次出门的惶惑青涩、谨慎戒备便跃然纸上。出色的心理描写,不仅推动着情节发展,更丰实着人物的个性。幽默的语言、灵活的讽刺手法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辛辣处痛快淋漓,可笑处令人喷饭,酸楚处又令人泪目。如,朱乐与妻子马二互为掮客“男人有好的朋友举荐给女人,女人有好的朋友举荐给男人,就同无聊文人互相标榜一样”。

34、巧妙的比喻,令人莞尔。魏铎铭“到了东洋,看见那地方女人很多,并且容易招揽,心里非常欢喜。也不管他桃子杏子,只要是个女人,他便与他兜搭”。“桃子杏子”,谐音当地人名,涉笔成趣。其他巧用谐音的人名更不鲜见:魏铎铭为夺名、韩新寒心、范彤饭桶、朴仲庸不中用等。高震东怒斥沉迷女色的魏铎铭“你这个人简直该死!叫你来运动军队,谁叫你来运动婊子!”老实人发怒,骂得解恨又好笑。革命中的金陵城“枪炮子弹满天乱飞,坐在家里一样也会送命。为此,大街小巷无一处没有死人,无论昼夜,枪炮声里总夹着些人民哭泣之声”,寥寥数语,道出乱世的悲凉酸楚。小说中大至扬州、金陵、上海等地的城市风貌,码头、车站、旅店、医馆里的人情世态,小

35、至内室陈设器物、女子发型衣饰等,多摹写得逼真传神,显示着著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生活的用心体察,这对现代小说展现更宏阔、丰富的社会图景应不无启发。豁公将诸种世间不堪纳入笔端,用心结撰,表彰风尘中的侠义,揭刺威权下的污浊,深挖革命里的蠹虫,剖析人性里的卑劣,抒发“谗士高张,贤士无名”的不平。当时沪上文坛盛行数年的“黑幕小说”因渐近于淫亵而为世人诟病,趋于沉寂。豁公的 拆白伟人传 既是一个漂亮的终结,更是一次有力的拨乱反正。继 拆白伟人传 后,豁公陆续所作的 华屋沧桑 情海潮 无母之儿 人海妖氛 等白话小说,或写自由恋爱给封建家庭带来的致命冲击;或述自由之风下男女始乱终弃的悲剧;或述受亲虐待的乡间苦

36、儿落脚城市、不忘反哺;或写人居沪上如6入染缸,天良渐泯而势利日增,篇篇主题紧扣时下。行文爽利有韵致,在细节上更具现代文的气息。如 华屋沧桑(1923年)的开篇,写那华屋的景象“门前铺的纯是桌面大小的石板。那石板本是很粗糙的,却被这屋里来往的人踏得光滑滑的,就同琢成的玉器一样。不过这些石板虽被人踏去一层,至今依然存在,那踏石板的人大多数早已深埋黄土,仅留得这些石板作他们争权夺利、劳苦一生的陈迹。”23恍惚间如同看到张爱玲 金锁记(1943年)开篇描述的那一轮月亮,诗意而苍凉。情节曲折不拖沓,如章回体小说 人海妖氛中,著者抓住主人公王士齐身份、住所及家人追求之变化,仅用一回书文,便针脚细密地绘出其

37、蜕变的全过程;用其被人敲诈、又敲诈他人两件事开启了对上海光怪陆离诸般乱象的描绘,揭露沪市“魑魅魍魉的大本营”“种种罪恶的策源地”的本质。即便豁公为广告而作的小小说,亦以“文字新颖,用意高超”而令人兴趣盎然。24豁公作品表现出的胆识与魄力,恰如“小说点将录”所评价的那样,“巍然屹立,孔武有力,是石将军勇猛无匹”。25结语刘氏兄弟的小说反映着近代中国的深刻变迁,记录了那一代人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和承受的巨大冲击。也许他们的白话表达尚觉生硬,文中还残留“说书”的痕迹,某些观念还偏于保守,但是“其中真切的追求与无奈的幻灭,冷静的谛视与尖锐的批判,不仅影响了新文学初起之时作家们的写作,而且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

38、那个时代与时代中人,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26研究他们的创作,评估他们的成就,有利于我们勾画出中国文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完整序列。参考文献:1刘炯公.热心之三变J.说部精英:乙丑花,1925:1-8.2刘豁公.燃藜奇彩录 跋M刘炯公.然藜奇彩录.上海:新民印书馆,1935:87.3刘泽沛.序言J.说部精英:甲子花,1924(1):3-4.4豁公.编辑赘言J.心声 妇女文苑,1923,2(9):1.5傅瑛.武将文踪民国皖籍军事将领文学著述概说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5):26-30.6傅瑛.民国安徽文学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4.7王钝根.

39、然藜奇彩录 序M刘炯公.然藜奇彩录.上海:新民印书馆,1935:1.8刘豁公.燃藜奇彩录 跋M刘炯公.然藜奇彩录.上海:新民印书馆,1935:87.9刘泽沛.序言J.说部精英:甲子花,1924(1):3-4.10吴孟复.吴孟复安徽文献研究丛稿M.合肥:黄山书社,2006:133.11刘炯公.热心之三变J.说部精英:乙丑花,1925:1-8.12傅瑛.民国安徽文学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45.13豁公.编辑赘言J.心声 妇女文苑,1923,2(3):1.14刘哀时.群雌争宠记J.心声 妇女文苑,1923,2(3):1-6.15梅花馆主.名士名伶之比较(二)J.心声妇女文苑,1

40、923,2(8):1-5.16可林克洛悌,著.刘泽沛,高卓,译述.慧劫(下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21.17梅花馆主.名士名伶之比较(二)J.心声妇女文苑,1923,2(8):1-5.18谦弟.怎么应付未来的大战G/时间有恒,编著.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与我们的准备.上海:中山书店,1929:275.19潘梓年.文学概论M.上海:北新书局,1925:57.20冰心女士.遗书J.小说月报,1922,13(6):1-13.21曹聚仁.辨字与辨词(三)N.申报,1935-01-14(05).22王钝根.拆白伟人传 序N.药风,1919-10-11(03).23刘豁公.华屋沧桑(上)J.心声 妇女文苑,1923,1(8):1-3.24牛角.刘豁公不愧广告家N.大风报,1927-10-06(02).25大胆书生.小说点将录(续)J.红杂志,1922(15):8-10.26傅瑛.民国安徽文学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24.责任编校刘正花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