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251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策略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1 研究背景我国首次在 2014 年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发布的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指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教育部 2017 年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强调了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采取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而研学旅行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形式。目前,国家教育部等多部门正在持续推进研学旅行,将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政策的引领下,研学旅

2、行逐步成为学校和家长提升学生素质的阵地之一。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创新形式,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体验,感悟书本上的知识和道理,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认识世界。但由于学生过重的课业任务,很多研学依然停留在“出游”这个层面上,“游”而不“学”,表面上看是研学,实际缺乏“研”,没有将研学真正的核心理念体现出来。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长的精力负担。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学生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家长也将教育的目光看向了研学旅行,于是

3、研学旅行又重新回到学校和家长的视野。2 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 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不足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重“学”轻“习”,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的问题,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比较薄弱甚至缺失。研学课程作为实践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如何通过开展“学”之识,增强学生“见”之闻?研学旅行是个好办法。但不少家长甚至学校,将研学旅行简单的等同于旅行,对“研学”二字认识不足。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输入型,追求的是知识的传递,产出效果就因人而异了,而研学是另一种模式,注重的是知识获得的途径和知识构建的过程,不再是“纸上谈兵”,需要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研学旅行不是孤立存在的,

4、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进行深度融合开展的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重要的衔接方式。研学旅行开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学校牵头组织,由教师和学生在研学之前共同确定研学的主题,由学生自主根据主题进行研学线路的设计,包括交通、食宿等细节,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目前很少采用;第二种是委托专业的研学旅行公司或旅行社根据学校研学的需求进行线路的设计,并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目前市面上这种方式较多。由公司组织开展的研学旅行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取决于旅行公司的业务水平,现实中很多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人员并非教育专业人士,并不重视研学旅行的教育目标,开发出的研学旅行产品只是在原有旅游

5、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微调,缺乏针对性,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2.2 研学旅行产品缺乏个性化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行,家庭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家长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家长对研学旅行产品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但在市场上选择研学旅行产品时却遇到了“重游轻学”“研学内容同质化”等情况。如很多机构将研学的目光更多放在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上,对本地的传统文化、家乡的历史和特色等视而不见,认为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这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研学旅行的内涵,因此,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大多是普通旅游产品的变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研学旅行是教育主导、旅游为载体的公共产品,其侧重点应该在教育方面

6、。通过研学这个实践大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激发其在自然、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学习兴趣。通过主题式研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研学旅游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更精细化,针对不同年龄群及团体,推出定制体验。开发研学旅行产品面对的市场人群是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 文/王芳芳摘要 随着 2021 年 7 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家长开始思考如何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研学旅行恰好衔接了课堂学习和

7、课外实践,使学生在“玩”的同时,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游”与“学”的有机融合。如何提供家长满意且学生喜爱的研学旅行产品,这是摆在旅游行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关键词 双减;研学旅行;产品;焦作百家述评 156年龄、地区、知识结构等实际状况,满足学生提升自我能力的需求,制定出不同层级的研学内容。研学内容不能完全脱离学校知识,要能和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有机结合,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研学内容可从简单到复杂,活动主题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变化,满足教育的连续性,使得每一次的研学实践都能有所收获。3 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策略3.1 因地制宜

8、,发扬传统文化“游中学、学中游”是研学旅行的特色,整合本地优质研学旅游资源,融合传统特色,让学生在游玩中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以作者所在的河南省焦作市为例,焦作古称怀州,南临黄河,华夏民族曾在此有大量的活动痕迹,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居住生活过,如朱载堉、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等。研学产品的开发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课本内容进行设计,循着课本的足迹,到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开展参观游览等活动,重温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除此之外,焦作市还有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遗产类研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沉浸式”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其更好地传承下去。焦作市最负盛名的是东方文化瑰宝太极

9、拳,可开展太极拳套路培训与文化体验研学,品尝太极药膳、学习太极养生文化、观看太极表演等,让太极拳真正在学生心中“活起来”。焦作是“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和怀牛膝)的产地,其种植与炮制技术非常独特。在研学产品的开发中,可将四大怀药的播种、收获、生产、加工等环节纳入其中,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教其制作怀山药的菜品、冲泡怀菊花茶等。焦作有一种特有的瓷器叫绞胎瓷,其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是世界上唯一运用胎变纹饰进行装饰的瓷器。如今,绞胎瓷已成为焦作响亮的文化名片,成为河南省很多外事活动中颇受欢迎的礼物。这种源于唐、兴于宋的绞胎瓷烧制技术在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传承至今

10、,可开发相关研学产品,让学生们走进窑文化馆,亲手体验绞胎瓷的制作工艺,感受这美丽的传统文化。诸如此类富有本地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近社会,了解家乡,培养其合作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研学体验融合了本地的传统文化,加入更多互动体验,让研学更有趣,也让学生们更好地“读懂家乡”。3.2 复活工业遗产,感受城市脉络工业是焦作的城市基因,是焦作的立市之本。作为曾经的“百年煤城”,应大力研发工业遗产研学课程,让学生通过历史的记忆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坚定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决心。“西大井”王封矿是焦作工业发展变迁的“活化石”。它曾是焦作最大的矿井,见证了焦作煤矿的大工业时代,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

11、出过卓越的贡献。这里曾像个繁华的都市,有焦作最早的电灯、电话和邮局,有昼夜不停的火车,还有永不休眠的风机。如今,这里已经因煤炭资源枯竭而封井,被开发为文旅园区。2022 年,西大井入选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育基地,在研学活动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到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将灌输式教育转化为互动式、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品味厚重的历史,去聆听催人奋进的故事。原焦作电厂有两个高 100 米、直径 50 米的水塔已闲置多年,焦作用它们做背景首创了大型“高塔光影秀”实景演出。该项目思路新奇,想象大胆,创意十足,充分体现了焦作人“敢为天下先”的气质。目前,该项目已成为焦作市工业遗产有效保护利用的典

12、范。通过这种体验式的研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于遗产价值的认识,增强其保护意识,工业遗产保护才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百年风雨,人间沧桑。“因煤而兴”的焦作已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市,当年的工业“老面孔”已变身城市“新地标”。用研学这种“活”起来的学习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一路听、看、游的过程中,感受先辈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进一步提炼和挖掘工业遗产的精神内涵,让城市文化历久弥新、永续发展。同时,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了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3.3 生态研学,把课堂搬进大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焦作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为改善生态环境,焦作市于 2018 年成功

13、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城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硬核”见证,是修复工程的成果。从昔日的煤城到如今的青山绿水,这就是绝佳的研学课堂。组织学生到曾经废弃的矿山开展健身、骑行等活动,到附近的老丁沟村、猫岔村去看看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设,同时也能亲手采摘樱桃、山楂和柿子等应季水果;到大南坡村的传统居民去一探究竟,感受现代美学和传统建筑的冲突与和谐;到北西尚村的灵泉湖和大沙河湿地走一走,看看油菜花、向日葵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到曾经的“臭水沟”大沙河徒步游览河两岸的风光,看看河道生态修复、生态边坡治理、两岸生态绿化等工程是如何开展,同时也能

14、观测天鹅、白鹭、赤麻鸭等 120 余种鸟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焦作市主城区穿城而过,不仅让焦作市中心城区市民全部吃上了丹江水,还能在周边新建的诸多公园散步游玩、欣赏美景,这里是焦作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更是焦作城市新的发展理念的实践。在生态研学旅行中,组织学生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绿化项目去实地考察一番,看看滞尘、降噪、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效是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这样的研学深化了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有效地将书本理论和焦作实际相结合,为下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做好了准备。研学旅行亦是传统景区转型的新探索。焦作市云台山景 百家述评157区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和动植物资源,这

15、不就是身边的“山水课堂”么?在研学旅行中,让学生们进入云台山中,到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去近距离感受地质、地貌,到猕猴谷去偶遇太行猕猴,到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去学习地质的变迁。云台山还有着竹林七贤的传说,学生们可参与各种游园活动,身临其境的感悟魏晋风华,这就是目前云台山的特色精品研学课程奇峡秀水、魅力云台。除此之外,还有 15 米超大屏的 360 球幕影院,网红摇摆桥,神奇梦幻的云台山夜游等,寓教于乐,增加研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通过实地的生态研学,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同时,形成世代传承的以“

16、和谐、绿色、科学”为核心的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3.4 发展体育研学,增强学生体质重文化轻体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常态,很多家长对此颇有微词。开发体育研学旅行产品,强健学生的体魄,是家长的需求,更是学校深化体教融合的积极探索,同时体育也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课程。焦作市的体育资源相当丰富,依托“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等旅游品牌,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太极拳比赛和登山健身大赛,并打造了市太极体育中心、中华太极馆、三利达弓箭文化旅游区等体育旅游设施,建设了南太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卢亮沟智能共享户外出发营等体育旅游项目。焦作市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 100%,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面积 2.35 平

17、方米,位居河南省前列,正在逐步达到“15 分钟体育生活圈”的标准。面对如此丰富的体育设施设备,可广泛开展学生和家长同行的登山等户外研学活动,围绕中考测试项目的太极拳、足球等项目开发研学营,甚至可以邀请焦作大学、焦作师专等大学体育院系启动“体育”研学理论体系研究,将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结合,让学生们不仅能放松学习的压力,还能增强体质,收获亲子的乐趣。体育研学旅行以体育锻炼为出发点,将求知与社交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仅增强了体能,还能更加从容地应对体育课程与考试,寓教于乐。3.5 到田间地头去体验传统农业研学焦作被称为“中国小麦之都”,小麦从播种、成熟到收割以及小麦产品的生产加工,身处校园

18、的学生未必都能体验到。开发以焦作本地农业生态为核心的研学体系,科普农业知识,体验农耕劳作。焦作市温县是全国著名的优质小麦种子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小麦博物馆,了解麦子从播种到成熟的过程,品尝温县特色碾馔。在碾馔加工体验区域,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看到加工过程,还可以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品尝自己辛苦加工的美食,也明白了为何只有在小满节气前后的麦子做碾馔最好吃。焦作有许多的生态农庄,可开展以种植、养殖、生产、收获、品尝等各种体验为一体的研学课程,让学生到实践基地参与蔬菜种植,体验农耕的乐趣,感受劳动的喜悦。如在博爱太子庄村温室大棚里,学生可参与种植和采摘草莓、豆角、茄子、西红柿、西瓜等果蔬,在武陟县嘉应观

19、乡建业绿色基地智能玻璃温室内,学生能看到世界先进的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和潮汐苗床自动施肥灌溉系统,还可以参与四季荷花盆景种植。在研学旅行中加入传统的农耕文化,通过农业科学课堂、农耕体验等,让学生参与农业的生产过程,体会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感受每个季节的乡村独特景观。在种植蔬菜前,给学生讲解栽种流程、浇水方法等知识。在栽种实践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松土、栽种和浇水。通过劳动体会到种植蔬菜不仅要掌握农业知识,还要付出辛勤汗水,以后会更加珍惜粮食。所栽种的果蔬可由学生和家长“承包”,后续由他们继续打理,待果蔬成熟后,组织各位“小菜农”一起采摘。这样游中玩、玩中学、学中乐、乐后还有收获的沉浸式研学旅行,让学生零

20、距离体验了农耕的乐趣,培养了自理、自立的良好品质。行在路上,学在途中。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家庭对于传统学科教育外的研学需求迅速增加。把焦作本地怀川特色和研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研学基地、乡村、博物馆、文旅景区景点等资源的潜力,开发极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提升研学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一改以往走马观花式游学,开发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或背上背包深入太行山、骑上自行车畅游大沙河;或挽起裤脚到田间地头去、观摩农产品加工制作;或打起太极拳、盘起泥条做瓷器这样的研学活动,既可以满足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也能促进研学旅行发展,从而实现多赢。【参考文献】1闫娟,王娜娜.研学旅行研究综述J.西部旅游,2019(12):77-79.2 邱振华.研学旅行课程研发初探 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1(1):31-34.3 易兰兰,崔万秋,吴柏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J.考试周刊,2016(75):164-165.4 欧阳菊,陈洪平.全域研学旅行:知行相生 研学相长 J.教育科学论坛,2020(2):23-26.作者简介:姓名:王芳芳;单位:焦作技师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