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神木县第十中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
课时
1
授课人
高宏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5节 第一课时 P40—P42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学法指导
自学、交流、导学
教学用具
课件
学案
导案
预
习
案
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答:
1、 乌鲁木齐的温差为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2、据小学里讲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得:
3-(-3)的结果就是求:
3、试一试:请根据提供的式子完成下列问题
(-3)+(+10)=+7 (-2)+(-8)= -10
+7 -(+10)= (-10)-(-8)=
(+7)-(-3)= (-10)+(-2)=
4、 思考:由上面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点评指导,并导课。
探
究
案
1、 计算9-8,9+(一8),15一7,15+(一7),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后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2、 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质疑: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
a-b=a+(-b) (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4、 强调法则: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学生作答,教师订正。
训
练
案
1口算:(看谁算得快)
(1)3–5 ;(2)3–(–5);(3)–3–5;(4)–3–(-5);
(5)–6 –(–6);(6)–7–0;(7)0–7;(8)–6– 6
2、(例1)
3、(例2)
4、(例3)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减法法则,这样有理数的减法只需将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注意被减数是永远不变的)。想一想还有什么运算与这种情形类似?这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作业布置
P42 习题2.6第3、4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