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弹力 力的测量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运用了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旧课,问题设置为: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什么是
2、力的示意图?学生回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分别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有时不表示力的大小)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接下来是新知识的讲授环节,讲授思路如下:为了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弹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弹性形变的定义。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对于弹力只要求初步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而不要求分析它的三要素。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说明物体在发生形变时要产生弹力。为了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除了可
3、以让学生用拇指压桌子,观察拇指的确发生了形变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重点在它的正确使用而不在它的测量原理,课本只用一句话“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对其原理作简单交代。教学中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边探索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探索遇到的新器材的使用方法而打好基础。 巩固运用环节,给出相关习题,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合并认知,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结尾,随机抽查同学提问关于本节课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间隔性复习。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