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随笔农村学校中的特殊学生我从事教书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中,遇见过太多活泼聪明的学生,但是,让我记忆深刻的,却是那些不聪明,不怎么讨老师和同学喜欢的“特殊学生”。农村学校条件落后,学校的教育对象一般都是智力正常的孩子,但还有极少一部分孩子,因为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先天性的或者后天性的智力缺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障儿童。我所带的2014级学生中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就是杨超。杨超属于先天性智力有缺陷,他家境贫穷,父亲就是智力障碍,受农村的封建意识影响,杨超的奶奶为了自己儿子能传宗接代,给杨超的父亲娶了一个山村媳妇,杨超的妈妈在生下杨超几个月后,发现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不一样,便
2、扔下智力有残缺的丈夫和儿子,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杨超便由奶奶和爷爷一手抚养长大。从上学起杨超便受到同学的歧视和排外,他和其他孩子表现不一样的地方不只是学习上,行为上也不一样:上课时候总是一直笑,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集体活动时会忽然尖叫,让老师和同学害怕。但是和条件较好的智障儿童比起来,杨超让我觉得很心疼,很惋惜,他没有经过专业的智力鉴定,也没有经过治疗,只是从小便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和正常的孩子呆在一个教室里,但是,他得到的关爱和奖励,却远远少于别的孩子,周围人给他的,大多是同情。记得有一次早操,全校的学生都在跑步,杨超忽然停下来,跑到垃圾堆跟前,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便脱了裤子开始小便.诸如此类的事
3、情还有很多,严重的一次他会在教室,忽然脱下自己的裤子.可是杨超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有父母的关爱,杨超,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我们学校为此,专门去杨超家家访,带去了一些食品和衣服,还给杨超买了衣服。虽然他行为上有些失常,但还是很招人喜欢,比如他的字写得还是很工整的,背诗也很快,有时候他在教室影响了其他孩子学习,我们便让他来办公室,让他抄写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他写的整齐,字迹有力,而且能完整地背下来,从那时候起,我便发现杨超“不笨”。教给他一些日常用语,比如谢谢,你好,他也能学会,只是,我内心时常在想,他以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谁来教他干什么?孩子的内心是单纯善良的,杨超的内心更是单纯,有时候我
4、也在想,是不是,在杨超的眼里,心里,他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单纯而单一,除了吃是他最大的乐趣,还有就是劳动,杨超特别喜欢劳动,而且乐此不疲,他智力虽然不好,但身体特别健康,初一的时候一米六,初二的时候已经超过我长到一米七二了,有时候一桶水我提不动,杨超便会过来帮我,也许是遇到他,我会给他一个棒棒糖,或者一包小零食,或许在别人眼里会认为,一个智力不正常的人,当然干活不知道累了,可是在我认为,这却是杨超的优点。他也会害怕老师,有一次活动课,我给孩子们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植物的纪录片,精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吸引着所有学生们,当然也同样吸引着杨超,当时他在边上的一个小组外坐着,看画面不是特别清楚,而且他
5、不敢抬头看画面,总是低着头,永远是那种憨厚的面带微笑的表情,眼睛向上斜视着画面,我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到前面去,可是他却怯懦的,缩着身体望着地面,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那种恐惧,害怕,希望,好奇.最后我说,“杨超你只要保持这一节课安安静静专心的看完,老师便奖励你一包干脆面,好吗?”这样他才坐到前面,并且一直保持安静,当然课后他也拿到了他的奖励。可是让我诧异和难过的事是他不会吃干脆面,不知道是没有吃过,还是不会揭开包装。别的孩子会把干脆面在袋子里面捏碎,撒上调料,这样便可以享受孩子们的美味,可是,杨超,我看到的画面是,他不知道怎么办包装撕开,将所有的面捏碎,然后撒在桌子上,自己像只饿急了
6、的小狗一样舔着桌子.我不懂得为人父母若是看到自己孩子这样的情景是不是真的会心碎,会泪流满面。是否你们也知道,杨超,他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他也是有父母的,也是应该父母疼爱,父母百般溺爱的,可是那时候,他那么弱小,就因为一包从未吃过的而干脆面,趴在那里,忘记全世界,忽略全世界,享受他独有的美味。我走过去,重新给他一包面,给他拆开,捏碎,自己拿起一小块放进嘴里,告诉他,是这样吃的,我们有双手,要用手拿起筷子,要用手吃饭,不能趴在地上用舌头舔,可是杨超没有抬头看我,他一直低着头,微笑着点头.今年的杨超已经上初三了,可是他今年没有来,大概爷爷奶奶不想再麻烦学校了,大概他知道自己的孩子不能已正常的成绩考入
7、高中.大概他在家里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干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诸如此类的孩子每年几乎都有,今年的初一新生仍有一个,但是是由于后天的发烧引起的,她行为都能自理,只是学习上理解力较差哦,但比起杨超,她幸运也幸福太多了,至少有父母的疼爱。我们是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面对有如此灵魂的孩子,我们却显得无力而无助。一位美国哲学家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当然这里的教育也包含了智障教育。而我们通常教育给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通过简单的言语传授给这些学生往往是不可能的。智障儿童由于从小在各种环境难以适应的情况下,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为了获得安全感,为了获取自己希望的东
8、西(比如不受到同学的嘲笑,比如得到老师的零食奖励),他们往往会不得不采用消极的办法来获得,比如尖叫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讨好,表现出害怕等,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也是需要形成良好的人格培养,只注重了他们的表象行为,久而久之,他们的人格缺陷更严重,以至于最后被社会抛弃。那么,如何抓好农村的智障儿童教育呢?我从杨超等一些学生的实例中摸索了几点,希望可以提供建议。一、 建立较为健全的智障儿童教育体系和智障儿童教育机构。不管是农村和城市,人们往往重视的是那些孤儿,或者肢体有残疾的儿童,建立了很多社会福利院,这些福利院招收的一般是父母双亡或者犯罪在监狱,无人监管的儿童,可是,这些身体健康,父母在,或者有人监管
9、的儿童却没有地方去,没有得到相应的专业教育和治疗引导。智障儿童不能像其他儿童一样,接受正常的常规义务教育,更谈不上理想,信仰,道德观和世界观,这些他们往往是薄弱的。可以在区县或者乡镇专门建立一些这样的教育基地,针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专门的特殊教育,不在于教会他们课本或者知识,可以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常识或者劳工技能。二、 在学校培训一些专职教师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专职教师还很缺乏,甚至没有,甚至很多农村中小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教育是为孩子服务的,是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有这样的特殊孩子,就要有这样的特殊专业教师。三,家长参与教育康复不仅是对这些特殊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家长也要进行培训和指导
10、。我国的农村封建意识还很强,家庭往往因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而觉得羞辱,不想或者不敢于面对现实,把孩子当正常的孩子一样教育,一样要求,当孩子当不到要求时候便打骂。我们要求家长也参与教育康复过程,转变认识,学会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促进这些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四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孩子大部分来源于家庭经济贫困,教育落后的地方,往往由于缺乏经济支持而放弃对孩子的治疗和教育,也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康复期,导致孩子成年后成为一个受人嘲笑,什么也不会的乞丐或者流浪儿,这不仅是孩子智力的缺陷,更是是我们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俄罗斯的特殊教育法(草案)富裕特市儿童家长种种权利,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权力是:“在
11、具有中等教育学历的条件下,特殊儿童家长可以免试进入大学,在与孩子特殊需要有关的专业免费学习”。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保障特殊儿童的家庭正常运转,比如,给他们提供弹性的工作制度,要为他们提供特殊的便利条件,如不因特殊儿童的父母因照顾孩子而被扣发工资,建立一个全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农村贫困的地方,政府要发放一定福利补助,并且纳入政府或者有关负责领导的考核制度,以保证这些特殊家庭和特殊儿童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习主席提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中国梦,而这些儿童,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病不在身体,可是却没有得到正确的,有效的“医”,他们也会老,可是他们的老也许没有正常人的安逸。只有有效的可循方法和有效的参与,这些孩子才有保障,他们才能和普通孩子一样,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