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231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韩错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十个概念和范畴,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这十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范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一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贯性、融通性、契合性作一些探讨,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

2、脉。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融合贯通融通作者韩错,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杭州31000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

3、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35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根。”实际上,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任何外来的理论要在一个新的国度扎根,必须与该国的理论渊源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否则就难以立足,更湟论根深叶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如此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所以更显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结合的必然性。一、融通通“天下为公”白的传统社会观,坚持命运与共、

4、一心为公理念“天下为公”的观念源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天下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的词汇里,其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总体上说是随着中华文明的持续扩大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持续提高而不断扩大的。这里讲的天下为公,意思为天下是人民所共有的,强调的是天下归属的公共性和管理天下权力的公共性。所以,包括天子之位在内的所有掌握权力的职位都具有公共性。到了1

5、9 2 4 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一书中说,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冀的大同世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指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但是,孙中山“天下为公”蕴含的内容则更加深邃、更加宽广。他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可见,天下为公既有归属的民有,管理的民治,还有分配的民享。天下为公到了近代,慢慢地从古代所有制角度的民有,逐渐地转向全面的民有民治民享,最后还有作为道德规范的没有私心、一心为公的伦

6、理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天下为公已经拓展为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国内提倡民族平等和反对民族压迫,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政治上强调全区域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四是作风上要明白国家及其政权都是共有的,所以要追求服务人民,一心为公。总之,天下为公,必然以公心处理天下的事情,在国际上,把天下看成全世界人民的天下,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努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把天下看成是全中国人民的天下,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于人民,在政治上坚持执政为民,在作风上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7、,走群众路线。二、汲取“民为邦本”白的传统政治观,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理念“民为邦本”一词出于尚书五子之歌。如果我们要深刻理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含义,就必须了解五子之歌出场的时代背景。尚书中讲五子之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原文为:“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 0 2 2 年1 0 月2 6 日。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6 2-3 6 3 页。孙中山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1 年版,第8 7 5 页。36观察与思考2023年第4

8、 期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于洛之讷。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太康处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逸乐而丧失君德,民众因此而胸怀二心,而太康竟至于盘游狩猎毫无节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猎,以至于百日不回。有穷国的君主羿利用民众的不能忍受而在洛河之北抵御太康,致使太康有国而不得归。太康的五个弟弟,侍奉他们的母亲以随太康,在洛水湾等待他。这时,五个弟弟都埋怨太康,并叙述大禹的训诫和告警而作五子之歌。这就是五子之歌出场的时代背景。五子之歌一共有五段,其中第一段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

9、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憬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伟大的祖先有着明确的训诫,人民只可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牢固,国家才会安宁。我环视天下每一个人,连个愚夫愚妇都能取胜于我。一个人多次失误,民众的怨恨已经暗潮涌动,难道还要再等待它的进一步恶化?我们治理兆民,敬畏恐惧之心如同用腐朽的绳索驾驭着六匹马拉动的战车。作为君主,难道不敬不惧?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名言来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他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居于执政地位,就要贯通民为邦本的传统,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民

10、造福。只有千方百计地增进人民的福让,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坚如磐石。由此可见,这种“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观念,与我们党新时代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是相互融通且互相促进的。三、发扬“为政以德”白的传统施政观,坚持品德修炼、以德治国理念“为政以德”是论语为政中第一章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这句话一般很容易理解,就是当政者只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治理国家,治大国就会如同烹小鲜,国家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执政者如北极星一般居于其所,而老百姓就会像众星拱北辰一样,秩序井然地围绕着执政者。实际上,春秋时代的孔子所说的为

11、政,主要是指教化,即教育与感化。按照论语的逻辑关系,学而主要讲人的内在品德的学习和修养,而为政主要讲的是为政者将内在的学问修炼和品德修养“施之于外用为政”的道理,就是内在修养外化为外王施政的实践。为政以德,为政者必须不断地修养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而化高尚的道德品德为施政的心态和能力。同样,一个执政党要做到为政以德、警如北辰,这个党就必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建设方面做到凝心铸魂、在制度建设方面完善自我革命的规范体系、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切实提高干部素质。而这恰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并力求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两方面都有所展现的硬性要求。所谓凝心铸魂,就是全党特别

12、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己的理想信念修养,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尚书,周秉钧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 0 0 1 年版,第5 0、5 1 页。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7 年版,第4 页。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1 4 页。37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

13、程中,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锤炼党性并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与此同时,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还应该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续红色血脉,不能学归学,做归做,学做分离。所谓自我革命,就是党和党的干部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形成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炼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让干部做到

14、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如此,才能有利于为政以德局面的形成。由此可见,为政以德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员干部的品德要求具有其相当的一致性和贯通性。四、贯通“革故鼎新”的传统变革观,坚持改革开放、守正创新理念“革故鼎新”出自周易杂卦,原文为“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意思是去旧取新,破旧立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勇于并善于革故鼎新、吐故纳新。习近平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全党同志,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新的未来。新时代,革故鼎新既包括改革,又隐

15、含开放,因为开放在我们的时代实际上就是改革。同时,新时代的改革,既需要革故,也需要守正。在革中有守,在守中有革,革的是影响我们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守的也是有利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原则。首先,革故鼎新要关注的就是破旧立新,即旧的不破,新的不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然需要不断跋山涉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自强不息、自我革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瘤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

16、是既明确要求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又明文规定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其次,革故鼎新要关注的是革故与鼎新的结合,革故不鼎新,革故就难以进行;鼎新不革故,新也难以立起来。制度理论比较强调鼎新的重要性,甚至认为新的制度建立起来前,旧的制度就难以退出历史舞台。再次,革故鼎新要关注的是克服路径依赖问题。按照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旧制度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任何一项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无论优劣“都有一种沿着旧制度执行下去的惯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 0 1 8 年版,第9 5-9 6 页。38观察与思考2023年第4 期最后,革故鼎新要关注的是变革要恪

17、守正道,不能借革故鼎新之名而不恪守属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正道,而走上歪门邪道。由上可见,只要我们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这一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融合性,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五、弘扬“任人唯贤”的传统用人观,坚持五湖四海、以德为先理念“任人唯贤”出自尚书咸有一德。尚书这一篇讲的是作为商朝的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伊尹,在告老还乡之际,告诫商朝继任君王的一篇言。全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段,伊尹阐明人君当有“纯一之德”;第二段伊尹勉励嗣王要勤于修德,纯一其心;第三段伊尹勉励嗣王要依靠人民,

18、尊重人民。咸有一德第二自然段说:“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始终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日:大哉!王言。又日: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底烈民之生。”这段文字对于全面理解任人唯贤很有帮助。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现在新王受天命成新君就要更新自己已的德行,而且要始终如一而不可间断,如此品德才能日日新。任命官吏当用贤才,任命左右大臣当用忠良。大臣的职责在于协助君上施行德政,协助下属治理人民;处理与官吏的关系,当慎重,当和谐,当专一。品德提升没有不变之法,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善为主;保持善意也没有不

19、变的法则,必须协和用事,坚持意志统一。要使万姓都说:重要呀!君王的话。又说,纯一呀!君王的心。如此,就能够安享先王的福禄,安定百姓的生活。可见,贤才的贤字,就隐含着德才兼备的意思,就是既要善心满满,又要才能卓绝。而且修养品德也没有不变的法则,必须围绕善字来坚守和变通。任人唯贤是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以贯之认真执行的干部路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直至习近平总书记都大力主张并认真执行这一干部路线。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持续不断地在实践中光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由此可见,任人唯贤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

20、,与新时代我们党的干部路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六、继承“天人合一”白的传统宇宙观,坚持注重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传统宇宙观(也可以称作自然观)中的“天人合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是一个极其重要、极其常用的概念,但同时也是意蕴丰富、含义多多、难以确论的概念。历史学家司马迁就对自己的史记提出“究天人之际”的要求,认为必须使自已的著作在外在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主动作为方面探索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章学诚也认为,历史著作的撰写必须“尽其天,不益以人”,即尽尚书,周秉钧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 0 0 1 年版,第7 5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

21、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 0 2 2 年1 0 月2 6 日。39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量写出客观存在的内容,而不以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客观的历史史实。学人汤一介在儒学十论及外五篇中的第一部分就专辟论天人合一这一论题。学者葛荣晋在中国哲学范畴通论中也辟出第2 7 章专门讨论天与人。但是,论述天人合一思想内涵最早的是战国时代的庄子,他在齐物论中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说法。然而,明确将这四个字合而论之的是北宋大思想家张载,他在张子正蒙乾称篇中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但是,这一段天人

22、合一的论述,主要讲的是人在修养过程中,先天的良知与后天的人为必须共同作用,才能达于至善成圣的境界。现在通常理解的天人合一,主要意思是指人作为万物之灵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与外在的自然和谐相处。人虽然进化到可以制定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自已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但人还是不能与外在环境为敌,从而依仗征服自然的能力,为了眼前的利益而采取掠夺自然的措施。其原文是张载的张子正蒙乾称篇所说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王夫之所作的注说:“由吾同胞之必友爱,交与之必信睦,则于民必仁,于物必爱之理,亦生心而不容已矣。”理解这段话的关键,必须抓住“于民必仁,于物必爱”八个字,就是要将“于民必仁”推而广之而达

23、于“于物必爱”。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总之,天人合一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人类整体与外在的自然环境是不能对立的;二是就个人而言,上天赋予的固有天性与后天个人的学习修养是不可分割的。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言,这两方面的意思都是贯通的。单从人与环境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十部分就明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从个人修养来说,我们党历来主张在弘扬人性善的同时要加强积极的自我修养。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关注环境优美、注重绿色发展和关注固有善意、加

24、强品德修养的思想是相互和谐共生,前后一脉相承的。七、承接“自强不息”的传统人生观,坚持踏厉奋发、勇毅前行理念“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象传,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体运行刚健不息,作为具备能力、拥有品德、意欲进取的君子,必须效法天体运行的四季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停息、时时刻刻无差错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深切的精神追求和坚毅的个性品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是融贯契合的。可以说,整个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都洋溢着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并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的精神。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25、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辟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宋张载:张子正蒙,【清王夫之注,汤勤福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3 9、2 3 1、2 3 1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 0 2 2 年1 0 月2 6 日。40观察与思考2023年第4 期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个主题表明中国共产党目标之伟大,任务之艰巨,精神之奋发,决心之坚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26、人带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自强不息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序言部分接下去又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段话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过去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而且未来也必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自强不息。同时,整个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十五个部分通篇都洋溢着自强不息的气息,整体上充满着奋斗不止的可贵精神。由此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深深地隐含在中国共产党

27、过去奋斗不止的历史里,也牢牢地契合在当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毅勇为的奋进理想中。其贯通性、融合性,显而易见,且凝为一体,难以分割。八、吸取“厚德载物”的传统道德观,坚持立党为公、造福人民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概念与“自强不息”一样,都出自五经之首的易经,只不过自强不息出自乾卦,而厚德载物出自坤卦。可以说,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是一对相互呼应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按照传统的解经说法,出自乾卦的自强不息,重奋进、重开辟、重力行,而出自坤卦的厚德载物,则重养育、重仁爱、重宽容。前者为刚,后者为柔,一刚一柔,刚柔相济。易经坤卦象传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涵义为大地的态势是博

28、大宽广,有德有能的君子要效法大地宽厚载物,有容乃大的品德,以深厚的道德品质去任劳任怨、负载万物。实际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对黑恶势力采取坚决斗争,刚健有为的措施,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则竭力采取厚德载物式的涵养和培育对策。应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追求的是在自强不息、奋进有为的进程中,厚德载物式地为全国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乃至为世界人民谋进步、谋大同。中国共产党人的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国际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追求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政治上,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已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积极探索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进而全面推进

29、协商民主的发展,且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努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经济上,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努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值得一说的是推动绿色发展,不吃子孙饭,不吸污染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社会建设方面,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治国有常,利民为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继续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

30、 0 2 2 年1 0 月2 6 日。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徐芹庭注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3 3 页。41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健全社会保障,促进人民健康。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在党的建设方面,以培养全党厚德载物的人民情怀,着力推进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革命举措,以切实提升全党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因此,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31、厚德载物,有着高度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贯通性。九、秉持寺“讲信修睦”白的传统国际观,坚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理念“讲信修睦”与“天下为公”一样,都出自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实际上,讲信修睦就是讲究信义,追求和睦。唯其如此,社会才能做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大家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如果做不到讲信修睦,那就是大道隐没,“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习近平主席曾在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努力,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稳步迈进”。中国共产党向来追求讲信修睦,和平共处。习近平总书记在

3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O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的是,讲信修睦是我们的良好愿望。实际上,许多时候仅仅具有良好的愿望还是不够的。应该说,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次丧权辱国的事件,中国几乎都怀着讲信修睦的良好愿望,但是世界列强就是无视我们的良好愿望而霸道地谋取他们的利益。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33、“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发扬斗争精神”。当然,我们面对诈、遏制的积极有为,并不妨碍我们主观动机上的讲信修睦。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信誉、追求和睦的民族。这是确凿无疑的。由此可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一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可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体会到,这一思想中的和平共处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信修睦的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一以贯之的。十、坚守“亲仁善邻”白的传统外交观,坚持利益融合、与邻为善理念“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鲁隐公六年。鲁隐公六年,即公元前7 1 7 年。这一年的五月十二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34、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 0 2 2 年1 0 月2 6 日。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6 2、3 6 4 页。习近平:共克时艰,同谋发展,携手谱写远东合作新篇章一在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华网,2 0 2 1 年9 月3 日。42责任编辑:手孙艳兰观察与思考2023年第4 期郑庄公的军队攻打陈国,大获全胜。在此之前,郑庄公曾请求与陈国讲和,陈侯因小看郑国而不肯接受。当时,作为大臣的陈五父劝谏陈桓公(即陈侯)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日:“

35、宋、卫实难,郑何能为?”最后没有允许郑国的求和。从陈侯回答陈五父的劝谏中可以知道,陈侯不认为郑国能够威胁自已的国度。他认为,宋国和卫国还比较难以对付,但郑国此等小国,怎么能对自己国家造成不利呢?这就是国与国之间以实力谋对策,以力量决态度的霸权主义行径。最后出现了郑国攻打陈国的事,而且陈国大败。亲仁善邻,就是说在国与国相交过程中,要亲近那些坚持仁义的国家,善意地对待邻国,这是立国之本,也是国与国相处和交往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立场鲜明地强调,要“亲仁善邻”地与各国交往,并提出了“五个坚持”,即“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36、;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由此可知,我国对待国际交往真的是善意满满,以仁为尚。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说,“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阅、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3由上可知,中华民族的亲仁善邻的外交之道既是源远流长的,且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的,即善意的外交方针,形式虽然紧随时代形势的演进而有所变化,但精神实质则一脉相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37、当前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道理所在。综上,以上十个方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天下为公的社会观是关于外部世界的宇宙整体与社会总体的看法。这些看法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执政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措施,应对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和事物变迁。民为邦本是执政者对人民群众作用和地位的根本看法,而与之相联系的是为政以德的施政策略。革故鼎新与任人唯贤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如何应对变化和如何识人用人的方针和政策。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对执政者道德品质的要求,而且这两种品德,一个出于乾卦,一个出于坤卦,一个阳刚进取、刚健有为,一个胸怀博大,生民为任。讲

38、信修睦与亲仁善邻都是应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只不过讲信修睦偏重于相处,而亲仁善邻偏重于交往。如果概括起来就是:天下为公与天人合一是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民为邦本与为政以德是执政的态度和出发点;革故鼎新与任人唯贤是施政的基本方针和策略;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对执政者道德品德方面的基本要求;而讲信修睦与亲仁善邻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由此可见,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本身具有相当的系统性的特点,因此,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概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契合和贯通也具有相当全面性的特征。【战国左丘明:左传,李维琦等注,长沙:岳麓书社,2 0 0 1 年版,第2 4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 0 2 2 年1 0 月2 6 日。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8 年版,第2 3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