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四年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
2、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反思等,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获主动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新课一开始,我就扣住“壮”字进行设疑: 为什么不用“战士”,而
3、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 (二)分析探讨接下来,我紧扣“壮”字这个疑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针对这四个问题,抓住文中能体现“壮”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学生体会到了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感受到了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领悟到了五壮士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这样,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情感升华。例如,我在教学“顶峰歼敌”一段时,
4、先让学生看了一段当时的电影。看完后,我请他们在课文中找找描绘这个内容的片断,用()标出来。找到后,自由的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读完后,学生们开始讨论交流,找到了许多答案。(课件出示)每当学生读出相关语句时,我便指导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感情。比如,读到第二句时,我让他们找一找:重音是哪个?孩子们经过一番比较,认为重音是“砸”,我就让他站起来读,接着全班齐声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学生入境了,动情了,才会从这句话中领悟到“五壮士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才会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为“猛地举起”石头的动作而感动;会从“喜悦”、“昂首挺胸”、“像冲
5、锋”、“砸碎”等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五壮士壮丽的内心世界,英勇豪迈的壮士气概。他们知道“石头像雹子一样”写出了“五壮士的仇恨和决心,写得具体生动,读起来也很有劲”;知道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向敌人头上砸去”一句中,“砸去”要读重音。重点句群的朗读才训练到位,才读得出英雄们壮烈豪迈、气壮山河的精神。 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特别是了解五壮士当时的心情及内心感受,我出示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课件出示)看完后,同学们心潮澎湃,我适时让他们说说:壮士们站在悬崖边上回头望时,会想些什么呢?小手纷纷高举:有的说,我知道五壮士完成任务后,内心十分喜悦;有的说,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了他
6、们对祖国的无限依恋;还有的说,我从他们的口号中体会到了他们对人民的热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此时,雄壮的音乐声响起,我及时引导:“是呀,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孩子们神情庄重的举起了右手。我让他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饱含激情的诵读中!(课件演示读书声) 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在学课文前,我提供了几个网址,让学生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了解英雄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学完课文后,我让他们交流资料,使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英 诱敌上山勇 接受任务跳 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