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知道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2、能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然后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并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4、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小的岩
2、石块(4块),酒精灯,火柴,镊子,水槽,水,带盖塑料瓶。教师演示:有关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动植物对岩石影响的图片资料,较大坚硬的岩石一块。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体验岩石坚硬师:(举起事先准备的一块较大坚硬的岩石)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块岩石,谁愿意上来用锤子敲打一下岩石?(从很多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了一个力气大的男同学)生:(用力敲岩石,岩石没碎)师:同学们,现在说说你眼中的岩石是怎样的?生:很硬。生:锤子用力敲也不容易碎。师:(顺势板书:坚硬的岩石)如果我把这块坚硬的岩石放在大自然中,日积月累,大家思考一下,它会不会改变原有模样呢?生:会(生活经验,一般都认为会)。 二、发出疑问
3、,推测岩石变化原因师:那大自然的哪些力量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呢?生:太阳晒会使岩石热胀冷缩出现裂缝。生:有些植物长在石头里,随着根茎长粗把石头撑裂开了。生:动物也会破坏岩石,如穿山甲钻洞。生:还有河水,把尖尖的石头变成了光滑的鹅卵石。师:(在学生说出想法时顺势板书:冷热作用、植物作用、动物行为、流水)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推测,想要知道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怎么办?生:(大声合说)做实验。三、模拟实验,探究岩石变化原因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种实验材料(PPT展示),分别有:镊子、酒精灯、火柴、塑料瓶、石块和水槽。这些材料可以做哪几个实验?怎么做?2分钟时间讨论,然后举手告诉我。(学生4人小组激烈但轻声
4、讨论)生:可以做冷热作用实验,用镊子夹着石块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放入水中,再拿出来继续烧,再放入水中,如此反复几次后观察石块有什么变化。生:可以做流水作用实验,用塑料瓶装些水,放入石块,使劲得摇,看看石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我们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真得动了脑筋了,鼓掌表扬。生:(鼓掌)师:为了保证我们实验的成功,有两个小细节需要讨论清楚。第一,如何正确使用?生: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生:要用外焰加热。生: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还要盖两次。师:说得很完整哦,该注意的都注意到了。第二,你觉得如何摇动塑料瓶比较好?生:(双手装样子)上下。生:(双手装样子)左右。师:为了实验结果明显,我们统一
5、上下摇晃。师:对这两个实验大家还有疑问吗?生:(左右看看,摇摇头)没有了。师:(指着PPT)这里我给大家带来几点温馨提示,大家一起读。生: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要被烫伤;岩石加热分钟就浸没水中,反复次即可;及时观察,及时记录岩石变化;音乐响起,停止实验,整理器材。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个实验。生:(组长上来领取材料,开始实验。)师:(来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相机提示学生诸如镊子要加紧岩石,岩石浸没水中即可,不要扔到水里,流水作用时加热过的岩石也可以放进塑料瓶里,瓶中的水不要太多一半左右,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等等。同时把学生的火柴都收走,以免学生玩火。)生:(冷热作用时很快发现岩石发出了爆
6、裂声,岩石裂开了,放入冷水后更是碎成了好几块,但是有三个小组还在静默以待,可岩石就是不爆裂,因为他们的岩石和其他小组是不一样的,这是事先设置的。流水作用时由于事先强调了摇晃方法,所以大家很快发现瓶底出现了石块碎末,好多棱角没了变光滑了。)师:(分钟左右,看大家实验都做得差不多了,记录单也填完了,播放音乐。)生:(组长带领组员整理实验材料。)师:现在,我们请同学上来展示他们的记录单,说说他们的发现。(选了组岩石爆裂的和组岩石没爆裂的。)生:第一个实验,实验前岩石是整块的,实验后岩石裂开了,出现好多碎渣,说明冷热作用能改变岩石的模样。第二个实验,实验前岩石有很多棱角很刺人,实验后棱角少了好多,也不
7、那么刺人了,说明流水作用能改变岩石的模样。生:第一个实验,实验前岩石扁扁的一块,有点黄,实验后岩石变黑了,分成了好几块,水也热了。第二个实验,实验前岩石坑坑洼洼很粗糙,实验后岩石变光滑了许多,说明流水作用能改变岩石的模样。生:(看看老师和其他同学,很不好意思地说)第一个实验中我们的岩石就只是烧黑了,没有裂开,不知道算不算改变了岩石的模样。(开始有信心了)第二实验和其他两组一样,岩石少了很多棱角变光滑了,瓶底出现了很多小石块。师:三个小组包括我们其他同学对于第二个实验,都认为流水的确能改变岩石的模样,这毋庸置疑。但第一个冷热作用实验中,有的组岩石很快裂开,有的组却没有,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并不是
8、所有的岩石都能爆裂(那三个岩石没爆裂的小组特意补充)。生:有些爆裂得快,有些要过比较长时间才能爆裂。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正是如此,岩石模样的改变有些很快,有些则很缓慢,需要一个日积月累长期作用的过程,好比说第二个实验中岩石虽然摩擦得光滑了一些,但有没有像河边鹅卵石那样光滑(出示图片)?生:(摸了摸)没有。生:时间还不够长,要天长地久才行。师:除了冷热作用、流水作用能使岩石发生变化,动植物呢,请看屏幕(播放植物长在石缝里和动物打洞、人类石雕等图片)。看了图片说明什么?生:植物作用能改变岩石模样。生:动物行为会使岩石发生改变。师:像这些,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者动植物的长期联合作用,岩石破碎
9、,这种现象叫做风化(PPT出示)。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不满了裂缝,山脚下问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吗?生:山上的岩石在白天受到太阳的暴晒,晚上温度降低后,岩石热胀冷缩容易出现裂缝。师:这些过程我们可以用岩石变化过程图把他表示出来,也可以用书本中图画的方式表示。四、图片欣赏,鼓励课后调查师: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播放相关图片)师:大自然是一位天才艺术家,他鬼斧神工般的作品不止这些,同学们回去后可以调查一下我们家乡有哪些特殊的地质景观,并了解其形成的原因,然后和其他同学探讨探讨,好吗?生:好!教学反思科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
10、而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本课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过程,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学会借助观察、实验等手段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充分描述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指出:“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在教学中,从感受岩石的坚硬到推测改变岩石模样的因素,再到模拟改变岩石的模样,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体验中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真正“卷入”到有关“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的探究活动中。从整节课来看,学生在参
11、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能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彰显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的训练。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冷热作用和流水作用能否改变岩石的模样”模拟实验方案,学生独立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两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器材来设计实验,这样可以减少设计实验的坡度。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较轻松地设计出了相应方案。只是在加热时间、加热次数和塑料瓶摇晃次数方面,设计的不完善,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加以指导,有效避免了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弊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3、指导学生搜集实验证据,培养实证意识。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关键。本课中,教师结合实验前后岩石的变化,特别是设计了几组课堂内短时间无法发生改变的岩石,知道学生分析比较延伸,从对比不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