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度学习:让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以高职《建筑法规》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98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学习:让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以高职《建筑法规》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深度学习:让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以高职《建筑法规》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深度学习:让核心素养有机融入——以高职《建筑法规》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职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仅是知识刻板的传递。本文在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上,以高职建筑法规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为例,在课程分析、课程规划设计、课程实施策略等方面开展关于深度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让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度探索的能力,最终构建“修匠心、习匠技、践匠行、做匠人”的四匠课堂。关键词:建筑法规;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课程规划;课程实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刻板的传递,教学的目的是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因此,高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

2、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并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职业核心素养。课程的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必需。“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作为一种主动性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帮助者,以“千姿百态”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习活动。除了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外,还强调核心素养养成、人的价值观培养,要求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习真实发生、学生有实际收获。一、建筑法规

3、课程教学分析(一)课程分析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建筑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的引领,因此,普及和完善建筑法律知识,提高国民的基本从业素养,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筑法规是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基础课,在高职土建类专业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土建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未来职业操守的形成和职业发展的取向,关系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培养。其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准确掌握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非常关键,能紧密联系工作岗位实际,在学生后续的就业和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科学正

4、确的指导作用,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建筑行业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促进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尤其对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与专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意义,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学情分析建筑法规课程涵盖内容全面,知识面广,知识点交叉,没有相关图标说明。教学内容抽象且还未完全摆脱学科知识体系的影响,没有根据岗位流程及技能需求对知识进行重构,相对高职其他专业课来说,传授知识过程比较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欲望不强,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从学生的认知及实践能力来看,学生对于建筑相关法律制度基础知识了解有限,没有开展相关工作任务的经验和方法,

5、艰涩的法条的理解水平上参差不齐,且难以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情感态度来看,学生对真实案例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借助案例分析讲解视频、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学习。但是部分同学对于本门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出现学习情绪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的情况。教材内容更新对于不断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变化来说相对滞后,导致学生的学用结合、学岗结合不紧密。二、建筑法规课程规划设计从深度学习视角对建筑法规课程教学重新进行规划设计,需要突破原有的认识局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本课程规划设计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及基于成果导向两种开发模式进行课程开发,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结合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特殊性,重新审视教学内

6、容的选择,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融合,教学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融合,培养过程与岗位工作流程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及技能大赛相融合,以素养的要素和结构为出发点反向设计解构岗位知识及教材知识内容,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知识点能力点进行分解、序化,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动态性和综合性。(一)数字化知识互交模式,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反馈”“多维对话”利用智慧教学贯通建筑相关法规基础法律知识,深入开展建筑法规在线教学活动与指导,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进,形成学习终身化;利用“互联网 职业教育”,构建校企合作、教学环境与工作场所结合、虚实环境融合的新型课程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基于互联网多

7、样化的职业教育新生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反馈”“多维对话”。(二)递进式知识技能培养体系,让知识“由内到外”“由下到上”解构岗位知识及教材知识内容,建构“基础知识技能转换 探究职业技能特点 激发专业意识促技能实用”三递进式知识技能培养体系,重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及学习环节,对建筑法规法条释义进行深度加工并利用真实的建筑行业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整个流程进行了解,体现课程中的实践魅力,让知识“由内到外”“由下到上”,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初心。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学术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工匠精神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中,用两条主线贯穿项

8、目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讲诚信、知法规、守规矩、懂设计、会施工、善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三)“主动 探究 合作 评价”学习模式,实现“岗”与“学”互联互通利用“主动 探究 合作 评价”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知识构建,探究法律知识在实践岗位中的应用,小组合作完成情景案例模拟以及案例资料收集整理,形成以过程评价为主导,结果评价为辅助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校外行业企业专家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增强学生对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真听真感受,激发学生对教学案例中蕴含的法律意义的强烈共鸣,并以法律知识去解释建筑岗位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达成“岗”与“学”互联互通,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

9、意识。三、高职建筑法规课程实施策略(一)职业核心素养嵌入培养目标,助推核心素养养成根据学情,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岗位新要求,确立以岗位内容为基础,知识能力运用为导向,立德树人为内涵的教学总目标。同时,浸润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科学度、覆盖度、达成度的思政教育,并将知识掌握及技能达成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技能素养及思政教育确定为教学难点,以此助推核心素养养成。(二)以“五阶四化三评”的教学模式为基点,构建课堂新生态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情分析及学生认知技能形成规律,构建“五阶四化三评价”的教学模式,即根据课堂知识体系,以任务驱动法,对每一个子任务课堂教学都施以“导、探

10、、训、评、拓”五阶段学习策略,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问题层次化”,并通过“课前目标达成评价、课中嵌入式评价、课后结果评价”的三阶段评价模式,使教学过程可监控、可诊改、可测量,达到建筑法规理论知识、岗位技能知识及实用技能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三)利用“立体式”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按照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总结的三阶段模式,依托“学习环境、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四大载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通过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引导,将“爱国主义教育、学术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工匠精神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

11、堂。充分利用建筑法规课程资源优势,精选相关案例,让学生真听真学真感受,并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进行引导,思考作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历史使命,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感的认同,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厚植行业与家国情怀。(四)“三段三维”多元评价模式,保障课堂目标有效达成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考核评价基于每一个任务学习过程,课前目标达成评价即根据学习课前预习情况采取学生自评 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监控并测量学生预习情况;课中知识学习嵌入式评价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专家校外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结果评价即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开盲盒”的形式,完成一个

12、任务达到评价标准可“打开”本任务的成绩,通过陆续打开本门课程的任务,经过积累方可获得本门课总成绩。最终形成以过程嵌入评价为主导,目标达成评价和结果评价为助推的多元动态教学评价模式。(五)设置实践指导环节,实现实践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建筑法规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精心设置实践指导环节,推动学科核心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参与的多维度互动。以实际工作岗位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实践主题,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通过对实践参与过程及结果的引导、分析、点评,实现实践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例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述”课堂中,引用最新建

13、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资源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分组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讨论并形成讨论报告,再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对课程进行动态诊改。通过实践指导环节让学生意识到不法企业违背伦理道德,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同时让同学们意识到科学施工、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四、构建“四匠”课堂(一)修匠心:三师协同浸润人文素养,建立匠心思政课堂教学实施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辅导员 专业老师 企业导师”三师协同。“辅导员 专业老师”协同共同指导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立足乡村振兴,激发学生“民族情怀、

14、民族匠心”;“专业老师 企业导师”通过远程连线、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视频讲解等形式指导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三师协同浸润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匠心。(二)习匠技:信息化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建立匠学共享课堂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利用教学资源包 信息化课堂,激发学生匠心学探究欲。课前,利用信息化课堂发布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问题。课中,利用“导探训评拓”教学模式,学生利用“法条法规、基本知识教学视频、教学任务单”等相关教学资源包,掌握课堂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巩固重点;利用“案例分析视频、以案说法、实际案例”等资源包,完成知识技能化、技能应用化的提升,化解难点。课后,

15、总结应对、举一反三各生完成课后任务上传信息化课堂,拓展资源、迁移学习。(三)践匠行:多元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建立匠技实践课堂从学情出发,研究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结合课堂任务特征,利用翻转课堂、情境化教学、小组、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调研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专业意识促技能实用。(四)做匠人:“三段三维”动态监控学习全程,建立匠人评价课堂依据岗位标准及典型工作任务,开展学习任务“三段三维”动态监控,助力学生成长为职业匠人。高职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仅是知识刻板的传递。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与实践”?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如何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是需

16、要我们去探讨并解决的问题。深度学习对于高职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核心素养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对深度学习用于高职课堂教学中的研究,需要持续的、深入的、时代的探索和实践。参考文献:郭华 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改进 基础教育课程,():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郭艳芹 建筑法规课程教学研究 山西建筑,():黄丽娟,郭红霞 建设法规课程思政元素的激活及应用研究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鲁正,林嘉丽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 以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为例 高等建筑教育,():唐银青 基于 教育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以“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为例 广西教育,():桑雷,马蕾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优化的四维径路 黑龙江高教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