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街小学电子教案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进度计划
( 2017 -2018)学年 第(一)学期(四 )年级( 1-5 )班
周次
月日至月日
教学内容
节次
主备课人
1
8.21---8.25
开学常规教育
1
范玉琴
2
8.28 --- 9.1
当个编辑小能手(一)1
2
范玉琴
3
9.4--- 9.8
当个编辑小能手(二)
2
范玉琴
4
9.11---9.15
让文字更美观
2
范玉琴
5
9.18 ---9.22
图文并茂的板报(一)
2
范玉琴
6
9.25 ---9.30
基准键打字练习1
2
范玉琴
7
10.9---10.13
制作简单的表格(一)
2
范玉琴
8
10.16---10.20
基准键打字练习2
2
范玉琴
9
10.23---10.27
巧用文本框
2
范玉琴
10
10.30---11.3
综合实践——制作漂亮的电子板报1
2
范玉琴
11
11.6---11.10
综合实践——制作漂亮的电子板报2
2
范玉琴
12
11.13---11.17
回顾与反思
2
范玉琴
13
11.20---11.24
模块二:制作自己的电子相册
⒈Photofamily的基本操作;
2
范玉琴
14
11.27--12.1
基准键打字练习3
2
范玉琴
15
12.4---12.8
基准键打字练习3
2
范玉琴
16
12.11--12.15
图片的效果编辑;
2
范玉琴
17
12.18---12.22
相册的美化;
2
范玉琴
18
12.25---12.29
综合实践----制作有声有色的电子相册 学期测试
2
范玉琴
19
主管领导签阅
学科教学计划
学
情
分
析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继续巩固和加深对word的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word,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教
学
目
标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2.认识WORD窗口组成 ,掌握在WORD中输入文字、编辑文字、编排小报、制作封面、制件书签、在Word中插入表格图片等 ,培养学生运用WORD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3. 学会Photofamily的基本操作;编辑图片的效果;美化相册的;制作有声有色的电子相册。
课
程
要
求
1.让学生学会爱护管理,正确操作自己的计算机。
2.初步认识网络世界,认识Word,会用Excel制表。
3.通过学习,会用“Photofamily”的基本操作,制作相册。
4.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5.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教
材
的
重
、
难
点
1、使学生学会输入汉字。
2、练习指法。
3、让学生学会编辑电子板报。
4、让学生学会管理文件或文件夹。
5、认识Word,会用Excel制表。
6、学会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能编辑简短的文章。
7、“Photofamily”的基本操作。
8、制作相册。
课
程
实
施
设
想
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以“任务驱动”为引领,以“做中学”、“情境中学”、“活动中学”和“过程中学”等为主要方法来组织和安排教材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设计活动,力求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实
施
教
育
教
学
目
标
的
措
施
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要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应运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
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螺旋上升”的方式,设置了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发挥“小能手”的帮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以活动为重心,要求学生多尝试、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善于交流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4.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每课以主题鲜明的任务驱动,在实践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操作技能。组织“小擂台”、“操作小能手”、“我能行”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适应时代新潮的竞争意识。
5.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爱护公共机房的设备。
6.形成现阶段学生应知的信息技术理念,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7.注重对弱势对象的帮扶救助。
评价
方法
设计
一、多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评价。
二、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三、随堂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主管领导签阅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