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节决定成败 线段、直线、射线教学反思 赵紫豪线段、射线、直线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空间与图形这一方面,课标中中指出1-3年级需要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4-6年级则需要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这三种图形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线段在二年级时有过初步的接触,与二年级上册直观认识线段相比,本单元内容则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基于此,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 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提炼的能力。3、 感受数学与生活
2、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线段作为本课教学的突破口,直接从直线的直观认识入手,归纳线段的特征、当学生基本理解线段的特点后,根据直线、射线与线段之间的联系,引出直线、射线的认识。纵观全课,学标环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策略及行为:一、资源利用,建立表象,形成概念。在认识射线、直线时,涉及对“无限延伸”的理解,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教学中,我以直观作支撑,结合动态演示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特征明晰之后,再回到生活中与具有相关特点的生活事物联系,加深认识。二、观察操作,自主学习。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尝试“过一点画几条射线、几条直线”,“过两点
3、画几条直线”,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图形比较时的归纳提炼,有助于学生感悟不同图形的特点,认识图形的性质,在观察操作中感悟和理解数学知识。我还提问学生为什么要用直尺来话,让学生感受线段、射线、直线都是直的。 测标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习题:第一题比较基础,旨在考察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从检测结果来看,学生不仅能判断出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而且能说出原因,基本上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第二题为判断题,旨在考察学生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本特征和区别。从测试结果看,学生对三线的可测性和能否延伸掌握的还不错,但是“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本题错误率较高,主要是我在教学时过分强调三线
4、的区别。而忽略了三线之间的联系。第三题是一个提升题,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时间关系,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思考。 从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检测结果来看,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从学生的动手操作,绘图上看,学生对端点的认识有点模糊不清,云里雾里。在各位老师课后点评指导下,回过头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 教师语言表达要精确、通俗易懂 “端点”一词本就抽象,我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清楚的解释,这就造成学生对概念的不理解。评课的时候党继霞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这时候可以用一些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端点,比如:端点就是用来把边的,到这个点就是要停止的,没有这个点就能一
5、直无限延伸,我想如果这样解释,学生就会更加清楚。也可以人N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线的特点,通过“没有尽头”、“无止境”等词语感受“无限”的含义,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考虑自己要说的话,争取做到表达要精确而且通俗易懂。2、 将提炼归纳的机会留给学生 本节课的重点应在三种线的特征上,主要从“端点”、“延伸情况”、“可测性”三方面展开,我是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三线之后,再总结归纳三线的相同点不同点。课后我们讨论,如果在再次认识线段之后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线段的特征,并适时板书出来,学生印象会更深,同时,学生可以仿照线段的学习,从“端点”、“延伸情况”、“可测性”三方面来研究射线,直线。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颇多,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真正体会到在课堂中很多小小的细节会成为整节课成败的关键,正如这几课的“端点”一词。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钻研、探索,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