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讷河市拉哈中心学校 李伟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从心理学讲,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
2、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
3、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是孩子张扬个性的时期,我们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为学生创设属于自己的空间。首先,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说与别人不一样的话,不人云亦云,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参与讨论发言。还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说话的空间。探讨问题时,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
4、中,可经常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大组间、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争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问、自由地去说,让各种观点汇合、碰撞。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必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二、转变观念,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革命。作为教学活动的双方,师生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尤其是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坚持师生平等,承认现代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承认现代教学活动离不开双方的参与;学生也应树立新观念,改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
5、接受者思想,将自己看成是教育的全面参与者,是有巨大发展潜能并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双方的观念都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习,教师须把教学重在“传授知识”变为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社会要求的是一种会不断更新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家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师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非再教育那些“死”的知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 三、引发内驱力,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和保护学生的
6、自尊、让他们体会到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产生自豪感、上进心,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强,成为推动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实验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一颗博爱心,面向全体,承认差异;二是要有宽容心,要理性对待那些惹是生非、调皮捣蛋、撒谎成性、好做小动作的学生,要用符合儿童心理的科学方法去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完善自我;三是必须有耐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辅导,力争使他们逐步前进,稳步提高。而且,要从学生自身因素做起,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好自我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
7、育的主阵地,课堂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入迷,才会钻研,学习能力才能最终形成。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五、鼓励式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如何行为,取决于行为之时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情境。如果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行,若教师也作同质性评价,则该学生会
8、很容易产生消极思想,随之又会跟着产生消极行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按照早已经形成的看待自己的方式去行为的,尤其是在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中,有时教师的一句鼓励式的话语,一个鼓励式的眼神或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性影响,甚至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变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挖掘学习过程中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成绩,善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运用肯定和表扬等鼓励性评价。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这其实也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已。如果能够令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每发
9、现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新难点,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期望的心理定势,则会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紧张心理,激励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不知不觉进入对知识学习的“学习领会再学习”的不断更新的自我循环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已经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就会自动采用最适合自己特点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