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当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要不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时候指导?教师该怎么指导?其实对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也感到比较困惑,很难把握指导的时机。比如问题布置下去,孩子们思考讨论开始了,可是不久,就有孩子提出问题,通常我们感觉孩子思考的时间较短,可能考虑不充分,一般会说:“你自己再好好想想。”那么这时候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指导,又怎么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必须要让孩子明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让孩子知道要学习什么,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要达成什么目标。通常学习新的知识点时,我们设置学生学习学案,用以指导孩子在学习
2、这一知识点时所需要的“旧知识”,以及通过自我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所需材料等。比如:请你先阅读课本第几页的内容,通过阅读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吗?你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那些困惑请记录下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和学习。把握指导的“时”和“度”。学生在自我学习和交流时,尽量不打断孩子的活动,教师可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必要时加以指导、点拨、提示。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师在组织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虽然不能“牵着学生鼻子走”,但也缺不了一些适时适度的指导,以免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陷入孤立、无助状态。学生的探究会就得无序性、无向性。没有边际,摸不着头脑。甚至偏离了学习的内容。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老师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指导的话,会将有效的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把握指导的“度”和“时”还需要我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