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通过三个例题,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写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时,应注意从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达到“玩中学、做中学,学中悟”的目的。
一、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出现“有剩余”的情况,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余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余数”的意义。
片断一:
1、师: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呢,谁能帮老师把礼物分下去?
学生分礼物。
2、师:你是怎么分的吗?
生:把7包礼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1包,还剩下1包。
[反思]
“分礼物”的活动本身就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分物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怎么分,分的结果总是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的。从而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的确存在,体现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自主研究横式、竖式写法。
片断二:
1、 横式的写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礼物平均分给小组的同学,看看每人能分到多少?组长做好纪录。
生1:12÷6=2 (结合操作,说明算式表示的意义)
生2:20÷6=3余2或20÷6=3多2(结合操作,说明算式表示的意义)
生3:20÷6=3……2
师:对比三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生通过对比,认为用20÷6=3……2 这种写法既简单又美观。
2、分类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生:把有余数的分为一类,把没有余数的分为一类。
18÷6=3 15÷6=2……3
12÷6=2 20÷6=3……2
17÷6=2……5
22÷6=3……4
师:后面的3、2、5、4表示什么?
生:剩余的数。
师:在数学上,我们就把它们叫做余数(板书:余数)我们用6个圆点把商和余数连接起来。谁会读这道算式?
学生读算式。……
[反思]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多种横式的写法,只要能说明道理,教师都给予充分的恳定。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