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许多多的活动,其中就有许多的科学探究实验,科学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意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操作活动的氛围,而且能较好地达到实验的目的。但是,也有的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了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并不完全理解为何要实验操作,更没有
2、深入研究怎样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于是就出现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既不放心,又不放手”的现象。在这里,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动手实验的欲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课改的需要,更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必需。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产生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意识,激发探究的欲望。二提供材料,保障学生动手实践的效率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
3、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前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吸收知识,获得创造性技能和思维,养成科学的创造态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研究活动,怎样经历?充足的探究材料才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使每双手都有事干,每双眼睛都有可看到的。同时实验材料在课前要亲自实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并准备充分的备用材料。材料可以学生准备,也可以老师准备。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探究的方向和探究过程体验的深浅。教师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要拉近生活距离,让学生感到更直观,更亲切。还可以允许学生带来自己想研究的物体,这样更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三 有效指
4、导,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猜测,假设。把同一个猜测,假设的同学分为一组,让学生明白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什么问题而做。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要记录,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操作实验会更准确等问题。经过这番讨论 ,研究,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在探究过程中要细心,认真,并懂得科学探究实验是有趣而新奇,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就会有计划,有目的去动手操作,以此,慢慢地就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也鼓励了学生自由探究。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科学知识,
5、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四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获得最终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学生虽具备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但如缺乏动手,还是不会有所创造。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中,通过手脑并用,才能更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科学课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看动手实验的节目,科学课的实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堂上老师演示实验较多,学生只能观察,亲自去做的机会有限。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使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亲近科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入手,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养成积极参与探究科学的行为习惯品质。科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做实验,反复实验,获取数据,从中探究规律,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悟,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