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诗传统在域外文学中的现代转型——以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67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诗传统在域外文学中的现代转型——以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诗传统在域外文学中的现代转型——以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诗传统在域外文学中的现代转型——以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6韩国现代诗人对国内外文学的接受呈现着多元性的特征,不仅接受了西方近现代各种文艺思潮和创作倾向的影响,而且还继承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同时又接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韩国现代诗歌由于植根于汉文化传统,使之更具东方文化的厚重底蕴。而中国古典诗歌对韩国现代诗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视域(Horizont),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人的视力范围,从精神层面上则指阅读、领会、习得的视野范围。在文学创作中,当主体置身于某个或多个传统和文化时,由主观和客观、有限性和无限性构成的文学视域,直接反映在主体的创作中,并对其确定文本意义和特征发挥决定性影响。韩国诗人李陆史,原名李源祿(19041

2、944),又名李活,是一位文学艺术成就卓越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志士。李陆史不仅是一位努力唤醒民众投身抗日运动的志节诗人,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抗日义士。1925 年他参加了大邱的反日义烈团,后来奔走于中国和朝鲜半岛各地,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曾数次受反日事件牵连被捕。他先后 17 次被日警投入监狱,并根据在大邱监狱服刑时的囚号“264”的韩语谐音,给自己起了李陆史(韩语发音相同)这一笔名。除了第一首韩文诗 马 署名“李活”之外,他的诗作均以李陆史或陆史之名发表。1943 年秋,他再度被日警逮捕并押送北京,次年在北京的日本使馆监狱壮烈牺牲。1945 年日本投降后,由其弟弟李源朝编辑出版了陆史诗集

3、(首尔出版社,1946),1964 年以青葡萄 为名再版。纵观李陆史的文学创作轨迹,自1930年在 朝鲜日报 发表第一首韩文诗 马第 40 卷第 3 期2023 年 7 月东 疆 学 刊Dongjiang JournalVol.40 No.3Jul.2023汉诗传统在域外文学中的现代转型 以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为例金鹤哲摘要 韩国诗人李陆史不仅是 20 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抵抗诗人,更是一位艺术成就斐然的现代主义诗人。李陆史与同时期的韩国诗人一样,作品普遍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象。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的创作发散出浓郁的汉文化传统和古典诗学气息,并且成为其独

4、特诗艺的自觉流露。李陆史在文学观念上体现了现代人文主义倾向,艺术上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其对汉诗传统的现代转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来自域外的参照和启示。关键词李陆史;汉诗;古典诗学;传承与变用;现代转型中图分类号I3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23)03-096-09收稿日期2022-10-1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韩国现代诗人的汉文化视域研究,项目编号:19YJ A752008。作者简介金鹤哲,朝鲜族,文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韩国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韩文学比较、翻译学。(威海 264209)97(),到 40

5、 岁时在北京日本使馆监狱殉国为止,生前只留下 37 首韩文诗,却引来韩国文学界经久不衰的研究热。李陆史不仅被誉为志节诗人、抵抗诗人、民族诗人、抗日志士,其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受到广泛赞誉,构成了韩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李陆史 1904 年生于庆尚北道安东郡,父亲为韩国儒学大家退溪李滉的十三代孙李家镐,其母为朝鲜朝末期义兵长许蓄的女儿许蘅。他自幼学习汉文,曾在祖父主持的普文义塾里学习过新学。青年时期曾经留学北京大学,后在南京朝鲜人革命军事干部学校接受过半年的军事训练。李陆史家袭儒学传统,自幼学习汉文,汉文功底深厚,擅长汉文诗的创作,还翻译过 诗经里的国风蒹葭2(234)。据其长侄李东英、远亲

6、李源武及生前亲友李民树所述,李陆史自幼创作了大量汉诗3(369),只是后来多数佚失。李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交流与互动,可以从他成年后的人生行迹中找到许多记录,也能从他翻译和介绍鲁迅和徐志摩的文章,以及其诗歌与徐志摩诗歌的相似性方面,发掘出关联性及互动关系。李陆史 22 岁留学北京大学社会学部,27 岁开始往返飘泊于中国奉天、北京、天津、南京、重庆、延安等地。4(276)他素来仰慕中国文豪鲁迅的文学和思想,1933 年 6 月在上海拜会了鲁迅,1936 年 10 月在朝鲜日报上发表论鲁迅()一文,并且翻译了鲁迅的故乡,同时把阿 Q 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已介绍到了韩国。他尤其喜爱徐志摩的诗,1941

7、年 6 月,李陆史在春秋杂志上发表中国现代诗坛的一断面(),对徐志摩及其诗歌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翻译了徐志摩的拜献和再别康桥两首诗。可以说,李陆史汉文化视野不仅仅局限在小时候私塾里的汉文家教。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 20 世纪现代文学,都包含在了他的文学视域里。韩国学界对于李陆史文学的研究经久不衰,在国内也有许多研究成果。中韩两国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从中韩现代文学交流、李陆史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成就角度展开,但是鲜有研究李陆史与中国古典诗学的关联性的成果,对这位现代诗人的汉文化视域的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本文以爱国诗人李陆史的诗歌为研究文本,通过文本细读、比较分析,查找其文学创作与中国古典诗学的关联性,进

8、而尝试勾画出李陆史的汉文化视域的基本框架和特征。为了探求李陆史的汉文化视域的基本构成,本文将考察李陆史的人生轨迹和作品,梳理和勾画出其汉文化视域的框架和特点,进而考察中国古典诗学在李陆史现代诗创作中传承和变用的痕迹,即现代转型的特征及其艺术价值。一、李陆史现代诗创作中的汉文学因素由于李陆史家学渊源和深厚的汉文学功底,他的韩文诗歌作品里出现汉字词的频度远高于同时代的诗人。从他的作品出现的“(千劫)、(大鵬)、(大鯤)、(喪祭)、(漂母)、(咆哮)、(項鎖)、(春愁)、(蝙蝠)、(洞房)、(獬豸)、(邂逅)、(蛾眉)”等汉字词和意象,不仅可以感知李陆史的汉文学和古典诗学功底出众,更能体味出对汉文学

9、的喜爱之情。李陆史韩文诗创作中的汉字使用有如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汉字词使用频度高,且存在一定的变用现象据笔者初步统计,李陆史的 37 首韩语诗歌(包含一首时调),共计出现 382 个汉字词,这其中也包括了用汉字标注的韩文固有词。另外,年、月、日一类汉字或汉字词已经融入现代韩语的日常词汇之中,所以不在统计范围内。李陆史诗作中的汉字词使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在原作发表时,大量汉字词直接使用汉字书写,没有使用常见的韩文+汉字标注的形式。如,李陆史遗稿蝙蝠一诗的首联即使用了诸多汉字:光明 洞窟 城砦 98 !王子!庫 大鵬 北海 2(196-203)在这首诗的第一联里,除了诗人直接标注的汉字词以

10、外,还有三个用韩文书写的汉字词可以标注汉字,如“光明 背叛 洞窟/城砦 /!王子!/富者 庫 逃亡/大鵬 北海 ”。2.诗作中的韩文固有词,也在旁边用汉字标注了同义汉字词。这在当时的朝鲜半岛文坛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在李陆史同时代诗人的作品里十分鲜见。比如,在固有词“”后面标记了同义的汉字词“味覺”,同类的现象还有“(白帆)”“(塒)”等等,韩文固有词和同义汉文并排出现的原因,目前尚无明确的见解。3.直接使用韩文书写汉字词,既不直接书写汉字,也未采用在韩文旁边标注对应汉字的现象,如,(厭離)、(心事)、(奔走)、(若干)、(手巾)等。其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曾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猜测和研究论证,即用韩

11、文里的安东方言或古语书写的汉字词,围绕其意义指向,曾经引发了许多猜测和争论。如海潮词2(51-59)中出现的“”一词,被视为“(怪異)”的方言发音。此类还有=(艱難)、=(苦椒,即辣椒)等等。4.大量存在汉韩、韩汉、外来语、汉字词混用现象。如,“江(前内江)、江(江水)、窓(掀窗)、肝(肝叶)、幕(绿幕)、銀(银光)、城(花城)、線(来复线)”等。5.存在少量汉字误用现象。如,诗歌蛾眉2(141-146)中的“驕笑”应为“嬌笑”。这首诗发表时,李陆史的标题使用了“娥眉”,后人在编辑时改为“蛾眉”,则不属于误用现象。因为在古汉语中,娥眉通蛾眉。邂逅2(176-184)中的“玲珞”应为“瓔珞”之误

12、。又如海潮词中的“略奪者”汉字标注本应为“掠夺者”,但是考虑到当时日本殖民时期的背景,可以判断是李陆史受殖民地日本语的干扰,使用了日语里的汉字词“略奪者()”。路程记2(61-63)中的“烈帶植物”系笔误或印刷错误,根据上下文应为“熱帶植物”。此外,蝙蝠 中的“胡琴鳥”应为“胡錦鳥”。有学者根据汉字“胡”和“相”的草书相似,主张应为“相琴鸟”之误。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能发出胡琴一样动听叫声的鸟,主张“胡琴鸟”之说。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还是生物学领域,均无相琴鸟、胡琴鸟一类的名称,而且分析诗句的内容:“(译文:又不能像胡锦鸟一样把漂亮的脸蛋卖入鸟笼)”,这里既指靠色相阿谀献媚自

13、甘为奴的人,也用此鸟的美丽外表对比蝙蝠的外貌丑陋,因此根据声音优美推测出的“胡琴鸟”一说的观点毫无说服力。据此,笔者判断此系李陆史根据“胡锦鸟”汉字的韩语读音书写汉字时,误记为同音字“胡琴鸟”。6.李陆史非常熟悉古汉语的通假字以及不同于韩文的汉语汉字的书写方法。如班猫2(114-117)一诗,曾引起一些韩国学者的困惑,认为作者误把“斑”字写成“班”字。其实“班”和“斑”只是通假字现象,这在学界早有定论。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於是使迎诸子,衣裳班兰,语言侏離,好入山壑,不乐平旷”15 的记载,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中也有“斑者又或假班为之”的记录,因此可以判断李陆史的“班猫”并非误记。鸦片2(

14、80-83)一诗使用了汉字“蟠祭”一词,但是韩语汉字词里并不存在“蟠祭”一词,只有燔祭。但是中国和日本的一些宗教书籍里有时也记为蟠祭,李陆史应是受此影响。首尔2(151-156)一诗中的“夜光虫”未使用常见的韩语汉字“蟲”,直接书写为“夜光虫”,从中可以看出李陆史深厚的古汉文功底。又如狂人的太阳2(118-121)一诗,出现了“火華 ”的诗句,意为“像火花一样活着所以美丽”。在古代,“华”和“花”是通假字,华通花,比如古语“春华秋99实”,意为春天的花,秋天的果实。由此可见,李陆史不仅熟悉现代汉语,而且非常熟悉古代汉语的书写习惯。(二)汉字词折射出的汉文化传统李陆史的诗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

15、词,反映出作者丰富、宽广、深入的中国传统文化视野。如独白一诗用“云母”来形容冷白的月光。云母一般冰冷煞白的脸以为只是沾染了死亡之色吗我正独立于月下肩头比桅杆还高像蛛网一样笼罩着薄纱似的云朵耳畔传来涛声和风声心事像海鸥一样漂游颠沛流离何处是尽头孤寂的思念洒落在旌旗上每个船窗都遮挡了蓝帐乡愁在光里嗤嗤燃烧运河上夜夜升起彩虹舒展蝙蝠的翅膀在阴暗岁月的暗影之下化作一只不会飞起的漂浮的死蝠听到鸡鸣就要上路了浓雾弥漫的清晨阒然下船离去吧2(134-140)原载人文评论1941 年 1 月号。金冉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辗转各地从事反帝抗日活动,乘船沿运河旅行时的落寞心境和难以排遣的乡愁。李商隐的嫦娥也用“云母

16、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16(1371)描写孤寂的心境。围绕原文第五联出现的汉字词“(死蝠)”,韩国学界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有学者认为,李陆史的随笔季节的五行提到了海涅用“(即黄金的押钉)”比喻星星的描述。海涅的诗船室之夜的确有“天上的那些星辰/都被金钉钉得很紧”的诗句。据此,韩国学者金容稷等人认为“”即“”的古语,指押钉、图钉,因此认为在李陆史的这首诗里喻指天上的星星。5(49)也有学者认为“”的汉字应为“邪蝠”,即模样丑陋的蝙蝠。但是笔者认为,李陆史这首诗里使用的“”,跟其散文里提及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单词。而把“”理解为“邪蝠”也偏离了蝙蝠在李陆史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应把这首诗的蝙蝠意

17、象与李陆史的另一首诗 蝙蝠联系起来理解,即“”应为漂浮水面无法飞走的“死蝠”,隐喻诗人在颠沛流离的苦难中无法振翅起飞,未能实现抗日复国抱负的落寞心境,掺杂着难以释怀的乡愁、短暂的意志消沉,抒发诗人苦恼、消沉、无力、落寞的心情。又如蛾眉一诗的题目“蛾眉”,即: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借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进而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成为美女的代名词。如,南北朝高爽的咏镜诗18(卷五):“初上凤凰墀,此镜照蛾眉。”李陆史看了日本雕刻家诗人高村光太郎的插画而创作了这首诗,借“蛾眉”描写一位贵妇人的美丽端庄。小公园2(76-79)一诗有“山坡上有两位异国少女在山坡草坪上转动着遮阳伞/扭过海棠花般的脸颊唱起了望乡

18、歌”的诗句。海棠花在中国自古又称断肠花、思乡草,多用于隐喻“相思断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海棠花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温和、美丽、快乐等喻意。而“望乡歌”一词,在李陆史的山2(185-188)一诗中再度出现,而且直接跟“断肠意象()”一起使用。失题2(41-44)中的诗句“街道的主人公獬豸的眼珠/总是幽蓝明亮”。獬豸又称任法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头上有独角,善辨是非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得名“直辨兽”“触邪”。除韩国语里的汉字词外,李陆史在诗歌创作中直接使用了一些汉语词,如海潮词中使用了汉语“亢奋”一词:“曾经委靡的激情在此夜如海潮般涌来(原文:亢奮 100 海潮 )”。由

19、于韩语里没有这个汉字词,这种用法多少显得突兀,导致韩国学者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把“亢奮”误读为“极度的愤怒()”2(58)也就不奇怪了。而李陆史这首诗的原意,是曾经消沉的意志重新如海潮汹涌一般高涨起来。二、古典诗歌技法在李陆史诗歌中的现代转型韩国现代诗歌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过程中出现了传承与变异、渗透与化用、借用与创新等现象,同时也会因时、因人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如楚辞、诗经、老庄、陶渊明、唐宋诗歌对韩国现代诗歌的影响呈现出传承与变异、融合与创新的特征。从李陆史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源于传统诗歌的意象、意境、借用典故和艺术手法的传承现象。(一)意象的借用与重构小公园 与 山 同样出现“望

20、乡歌”和“断肠”意象,并且两者互有关联,值得关注。小公园:/(异国少女站在山坡草坪上转动遮阳伞/扭过海棠花一般的脸颊吟唱望乡歌)。山:/(幸有漂泊四海的/船家在吟唱望乡歌/即便唱断肠了又如何?)。前人相似的用法很多,如曹丕的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19(18)。李陆史与曹丕一样,都是用断肠这一意象比喻极度的思乡之情。中国古典诗词里常见咏马题材,仅考察一下唐代的大诗人,就有李白、白居易、韩愈、李贺等许多人的咏马诗。尤其诗圣杜甫更喜欢借咏马抒怀,留下了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天育骠骑图歌瘦马行病马等数篇咏马题材的诗歌。李陆史 1930 年以李活的笔名发表了第一首韩文现代诗马:披散的鬃毛

21、倦怠的眸子毛栗子般蓬乱的毛哦!疲惫于漫漫长途的马疲惫于鞭挞的马呵!耷拉着头颈无力地垂落尾巴在寒霜中忽闪的四蹄哦!想要拨云见日的马要嘶鸣于新年里的白马呵!原载朝鲜日报1930 年 1 月 3 日。金冉译。这首诗里的“在寒霜中忽闪的四蹄(原文:)”尤其引人注目。“霜蹄”意象源自庄子的散文马蹄20(外篇)里的“马,蹄可以践霜雪”李陆史对“马蹄践霜雪”这一意象的传承与发展,其实与杜甫在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里的用法有着一脉相通之处。在杜诗里,作者用骏马比喻志士,期待志士挺身而出拯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寄托了深厚的爱国之情:“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17(522)两首

22、诗无论题材、主题还是意象的运用如出一辙,不同的只是创作年代和体裁、语言。可以说,“霜蹄”意象通过李陆史的第一首韩文诗,在 20 世纪初的域外得到了传承和现代转型。鹏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鸟,最早记载于庄子逍遥游20(首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李陆史在蝙蝠一诗中则借用“大鹏”隐喻了凌空俯视时代弊端,拒绝同流合污,准确洞察历史和未来的人。背离光明的幽暗洞穴盘旋于腐朽的横梁和颓圮的城砦废墟之上可怜的蝙蝠哟!暗黑的王者哟!老鼠丢下你逃到了富人的粮仓大鹏飞去北海已经很久了

23、黑暗世纪的丧服撕成褴褛碎片的工夫 101 一次都没呢喃过鸽子一样的爱情可怜的蝙蝠哟!孤独的幽灵哟!没能跟鹦鹉一起啾啾呖呖没能像啄木鸟一样啄响古树比玛瑙还黄的眼珠抱怨遗传又有何用苦闷中咬紧无法诵读悲伤咒文的牙齿即便失去了种族和笼中栖木也无处可去可怜的蝙蝠哟!永远的波西米亚灵魂哟!没能成为抑制不住激情而自焚的不死鸟对着空山悬月啼哭的杜鹃之血也能拨动心弦令人黯然落泪尖利的爪子也曾窥视母鹿的嫩肝你遥远祖先的荣华历史如今跟阿伊努人一样可悲!可怜的蝙蝠哟!走向灭亡的民族哟!命运的祭坛上最后一缕香火也熄灭了难道你有阿附于众鸟的媚颜吗?你没能像胡锦鸟一样把漂亮的脸蛋卖入鸟笼也没能带着一小块破碎的梦飞回洞穴可怜

24、的蝙蝠哟!黑色化石的精灵哟!2(196-203)收入 陆史诗集,韩国凡潮社,1956年。金冉译。这首诗中出现的汉字词“丧装”一词,李陆史手写原稿里直接使用了汉字而非韩文。韩国学者朴贤洙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把其中的“喪裝()”解释为同音词“丧章()”之误,并引用李陆史的另一首诗邂逅中出现“世紀 丧章”的诗句,断定蝙蝠用汉字标记的“丧装”系“丧章(即孝箍)”的误记2(200)。此为误解。首先,李陆史手书原稿明确使用了汉字“丧装”,应当是为了防止读者误读为丧章而故意书写了汉字2(199)。第二,以李陆史深厚的汉文功底,在抄写诗文时,出现这种简单的“笔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第三,最重要的一点,笔者认为

25、诗句“黑色世纪的丧服撕成褴褛碎片的工夫”与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进而可以找出“黑色丧服”影射的真正意义。即,作为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的韩国,传统丧服的颜色跟中国传统丧服一样也是纯白色。而日本人由于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丧服都是黑色。后来韩国丧服由白色变成黑色,是因为 1934 年殖民统治朝鲜的日本总督府颁布“礼仪准则”,强制改变朝鲜人的冠婚丧祭等传统文化和习俗。男丧主的左臂缠黑纱(孝箍),也是迫于日本人的“礼仪准则”。如此一来,“黑色世纪的丧服”的含义,已非“黑色世纪的丧章”可以取代了,因此不能把李陆史手抄原稿中的汉字书写的“丧装”视为误记。(二)意境的传承与重构读李陆史的诗,经常

26、有穿越时空般的亲切感。这种感受应当源于一个熟悉古典文学的中国读者与韩国诗人之间产生了文化视域重叠的现象。李陆史的这种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传承,并非直接借用,而是一种基于苦心推敲的重构。李陆史发表于 1940 年的西风即贯穿了他对古典诗学的传承与转型思想。西风西风挟裹着霜冷从天涯无尽的蔚蓝吹来从潜伏的江底一跃掠过芦苇花的霜白潜入了壮士的大刀鞘吹鼓了流放客的桅帆年轻寡妇脸色苍白的日子拾掇好竹园里的虫鸣你像摇曳山杨树叶一般摇晃着悔恨很高兴你的到来似乎只有不祥2(130-133)原载三千里杂志 1940 年 10 月。金冉译。读这首西风,可以感受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充满张力的气氛,特别是“潜入了壮士

27、的大刀鞘/吹鼓了流放客的桅帆”,同时可以领略到“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25(58)一般的意境,以一种在外漂泊 102 的游子悲怆的心境和氛围,刻画出在颠沛流离中满怀复国志向、意气风发的人物形象。从李陆史的子夜曲可以领略到“月影随江”“江心秋月寒”一类的意境。本应一片水玛瑙色的故乡可是连黄粉蝶也不来的坟头只有青苔葱翠漆黑的梦吞噬了悲哀和自豪烟斗里静静燃烧的火花香气袅袅烟气像桅杆一样飘入港湾古老吊窗里的眸子,浸透着咸涩的盐没有狂风暴雪就难以呼吸影子痛饮烈酒之后归去的足音郁结的心中何来江水流淌月影随江,我亦投影在冰冷的江心本应一片水玛瑙色的故

28、乡可是连黄粉蝶也不来的坟头只有青苔葱翠2(147-150)原载文章1941 年 4 月号。金冉译。其中“郁结的心中何来江水流淌/月影随江,我亦投影在冰冷的江心(原文:/江)”,令人联想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21(128-134)蝴蝶、小船、江水、秋月,构筑了子夜曲这首诗的基调和意境。李陆史的原作采用了汉字和韩文结合的方式,创作的“江”一词颇具创意性,堪称李陆史游走于中韩两国文化之间创作的最为绝妙的一笔。这个词前半部

29、分使用了汉字词“江”字的韩语读音,后半部却取了与汉字词“心”对应的韩文固有词“(即/心)”,结合而成“江之心”“江心”“江的中心”等多重意义结构,独具匠心。(三)典故的借用与变用草家里的诗句“墙上结霜花的严冬酷寒/连山村的泄密者河水也冻结了(原文:/)”2(65-70),把隐蔽的山野小村旁的江水喻为“告密者”,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24(163-166)中渔夫遇桃林循江而上发现世外桃源的典故有着确凿的关联。这一点可以从李陆史的一篇随笔山寺记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既然要种海棠花,就种在那清澈的溪边吧首先凋落的花在白石之上,在破散的波浪之上泛起红潮,那该是多么美丽的风情呢?更何况,如果这里的人也会担心这些

30、花瓣漂流到山外,让渔夫循迹找来可怎么办啊?只怕我写这篇文章泄露给山外的你,也会惹人嫌恶吧。原载朝光1941 年 8 月号。金冉译。对于诗歌 草家 和随笔 山寺记 借用 桃花源记落花流水泄露天机的故事,韩国学者朴贤洙已经指出过2(70),这里不再赘述。中国自古有“杜鹃啼血”的典故,传说杜鹃昼夜悲鸣,直至啼血方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著名的诗句有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1(128-134)李贺老夫采玉歌22(976)有“杜鹃口血老夫泪”的诗句。李陆史在蝙蝠一诗里,同时借用了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不死鸟”和中国“杜鹃啼血”的典故:“即便不是那只无法压抑热情自焚而死的不死鸟/朝

31、着沉沦于空山的明月啼哭的杜鹃之血/不也会拨动心弦令人垂泪吗?”2(196-203)不仅是李陆史,“杜鹃啼血”的典故还以不同的形式或内涵出现在同一时期的许多韩国现代诗人的作品里。本文仅举一例,诗人徐廷柱的归蜀途出现“灯笼里的烛光,疲倦的夜空/九曲回肠的银河水打湿了鸟颈/因为哽咽在喉的曲调合上双眼/沉醉于啼血的杜鹃归蜀途在啼哭/独步天涯的人啊”的诗句6(33)。徐廷柱在这首诗里给“杜鹃啼血”赋予了“丧失”“离恨”等与朝鲜半岛处于日帝殖民时期的时代背景相关的内涵。103 在中国悠久的梅花诗传统里,梅花象征着在逆境中坚忍不拔、高洁孤傲、忠贞不屈的品格和气概,如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即是典型。李陆史的旷

32、野一诗,有“/梅花香氣 /(此时大雪纷飞/梅花独自吐着暗香/我要洒下贫穷之歌的种子)”2(162-166)的句子,用梅花比喻自己身处日帝铁蹄之下,依然怀揣光复祖国的高远志向和坚强气节。此外,创作于同一时期的青葡萄和旷野两首诗,把“青袍白马”的典故拆分到两首诗里,用来隐喻日本殖民地现实中的反日抵抗运动和抗日志士,这一点可参考本人之前的论文7(194-204),这里不再赘述。从李陆史的汉诗里还可以发现他擅长引用古典意象和典故。1943 年好友李民树之父六十大寿,李陆史呈上汉诗谨贺石庭先生六旬致贺:“天寿斯翁有六旬,苍颜皓发坐崭新。经来一世应多感,遥忆乡山入梦频。”2(215)联想北宋陈抟的归隐中“

33、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的诗句,23(10)“乡山入梦频”和“青山入梦频”之间的借用关系不言自明,足以佐证李陆史对汉诗和古典诗学的喜爱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李陆史对中国古典诗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痕迹,还可以从他的现代诗的结构和创作手法找到例证。他的诗歌创作最常用的手法是“前景后情”,还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手法。以诗人的代表作青葡萄为例:我家乡的七月青葡萄成熟的时节这村庄里结出了一串串传说远方的天空为了入梦一粒粒嵌入假如天空下蔚蓝色的大海敞开胸怀有白帆船随波飘然而至我盼望的客人就要拖着疲惫的身子身着青袍而来若能迎着他采食这葡萄哪怕浸透双手也好孩子啊 在餐桌的银托盘上摆上白色的夏布手巾吧2(10

34、5-109)原载文章1939 年 8 月号。金冉译。此诗在起句引出诗想,在承句加以延续和发展,转句里场景和思想呈现峰回路转,最后在合句里收尾并制造出余韵和遐思。而在子夜曲一诗里,诗人在诗的最后一联,一字不差地重复了首联:“本应一片水玛瑙色的故乡/可是连黄粉蝶也不来的坟头只有青苔葱翠”2(147-150),不仅实现了首尾呼应,还明显承继了重复吟咏的传统艺术手法,把诗情推向了高潮。三、结论朝鲜半岛的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既是日本帝国主义疯狂统治下的黑暗时期,也是由李光洙、金东仁等人开启的现代人本主义启蒙时期,更是逐渐朝着建立新的韩国文学传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韩国诗人身上普遍折射出东西方文

35、化的交融现象,李陆史也不例外。综合上述分析,李陆史对于中国先秦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的文学乃至现代诗歌,均有涉猎且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这些经验对他的现代诗创作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且远远超出了西方文艺思潮。其作品中的汉文化传统因子和古典诗学因素,已经超出了学习领略、机械模仿的层面,而且完全融入了他的诗歌精神和创作思维里,成为其独特的艺术思维的一种自觉流露。李陆史诗歌的价值在于,20 世纪初西方文学思潮和新的文学形式如潮水般涌入东亚,并且触发东亚文学的现代化转型,李陆史的诗歌创作既未复古守旧,也未斥古崇今,而是既立足于东方诗学,也未拒绝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其文学观念体现出了现代人文主义倾向,艺术上融会

36、中西、贯通古今,在与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构中实现了自身独特的价值。在对于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古典诗学传承与现代转型方面,李陆史提供了一种来自域外的重要参照和启示。104 参考文献:1 韩 李陆史先生纪念碑建立委员会:青葡萄,Seoul:凡潮社,1964 年。2 韩朴賢洙:原典註解 李陸史 詩全集,Seoul:藝屋,2008 年。3 韩沈元燮:原文李陸史全集,:,1986 年。4 韩 金学东:李陸史評傳,Seoul:,2012 年。5 韩 金容稷、孫秉熙:李陸史全集,Seoul:,2004 年。6 金鹤哲:韩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7 金鹤哲:隐藏于中国典故中的殖民

37、地抗日号角,外国文学评论,2015 年第 2 期。8 韩 金熙坤:李陸史評傳,Seoul:綠色歷史,2010 年。9 韩 姜昌民:李陸史 詩 硏究,Seoul:國學資料院,2002 年。10 韩 金再弘:陸史 李源祿,韓國現代詩人硏究,Seoul:一志社,1986 年。11 韩方仁泰:陸史 詩 两面性,國際語文 第8輯,Seoul:國際語文學會,1987年。12 韩 申石艸:李陸史 人物,(第 16 輯),Seoul:,1974 年。13 韩 姜昌民:李陸史 詩 再照明,現象 認識第 7 卷 4 期(总第 2 期),Seoul:韓國人文社會科學會,1983 年。14 韩 李廷炫:李陸史 詩 象

38、徵性 硏究,Seoul:西江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15 范晔:后汉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 年。16 王念孙:广雅疏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年。17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18 徐陵:玉台新咏(卷五),北京:中国书店,2019 年。19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20 刘文典:庄子补正,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年。2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2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23 傅璇琮 等:全宋诗(卷一),北京:北京

39、大学出版社,1991 年。24 陶渊明: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25 朱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责任编辑 张克军 128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olitical System and Exploration of Anti-Corruption in the Syngman Rhee GovernmentPiao Cankui,Wang Chunhao(Yanbian University,Yanji,133002)Abstract:As a country with a serious corruption prob

40、lem,Korea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journey to punish corruption and has gained certain experience.It is important to revie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exploration of anti-corruption in the early years of Koreas founding for the current anti-corruption issue.When Syngman R

41、hee ruled the First Republic of Korea,the internal power struggle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led to the instability of its society,the fragility of its economy,and the serious dependence on the foreign powers of its politics,which,to a certain extent,led to serious corruptio

42、n in Korea.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anti-corruption policy in Korea during the reign of Syngman Rhee are as follows:the governments indifference and acquiescence in corruption made the anti-corruption policy exist only in name and difficult to practice,the lack of independent and specialized anti-co

43、rruption departments led anti-corruption efforts have no way to work,and the loss of the political supervision of opposition parties due to the collusion and strife between parties and each other.Keywords:Syngman Rhee,political system,anti-corruption,South KoreaAn Analysis of Allusions in the Ancien

44、t Korean Chinese Novel San Han Shi Yi(三韩拾遗)Sun Huixin,Liu Kun(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Abstract:A long Chinese novel based on the story of Xiangniang,a righteous and martyred woman who lived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Sukjong of the Joseon Dynasty,San Han Shi Yi(三韩拾遗)is written by Jin Shaoxing,

45、who quotes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llusions in his narrative.His use of allusions is flexible,and he incorporates his own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criticism of society into it,combin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ments to make his voice heard;he uses both explicit and implici

46、t examples to make it both real and fantastical;and he uses single or multiple allusions to give it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However,the use of allusions in this book is not perfect,and there are some inappropriate uses of allusions,such as one-sided use,misuse,and invalid use of allusions.Through

47、the analysis of his use of allusions,we can not only get a glimpse of the authors creative philosophy,but also explore the contemporary style of the late Joseon Dynasty novels and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Keywords:ancient Joseon,San Han Shi Yi(三韩拾遗),usag

48、e of allusions,creative concept,inappropriate use of allusions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 in Extraterritorial LiteratureA Case Study of the Modern Korean Poet Lee YooksaJin Hezhe(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eihai,Weihai,264209)Abstract:The Korean poet Lee Yooksa is not

49、only a famous resistance poet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but also a modernist poet of great artistic achievement.Like his Korean contemporaries,Lees work generally reflects the converg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Both classical Chinese poetics and Western modernist theories had an

50、 important influence on his creation,giving his work a distinct feature of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classical poetics,and becoming a conscious expression of his unique poetic art.In his literary conceptions,he embodies modern humanist tendencies,while in his art,he combines Chinese and Wester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