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人教大纲版.pdf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790646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人教大纲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人教大纲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人教大纲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人教大纲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人教大纲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大气环境2 21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 低层大气组成:主要是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2 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氮和氧(合占空气体积的 99%),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少量穿透大气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又起到杀菌治病作用。水汽和固体杂质(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排放氟氯烃化合物4 大气的垂直分布依据:温度

2、、密度、大气运动状况(一)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对流层的热源是地面(2)对流运动显著。原因:上部冷下部热对流层厚度:低纬度地区 17-18 千米中纬度地区 10-12 千米高纬度地区 8-9 千米(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三圈环流图上,三圈的高度不同)(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上升,气温降低,冷却成云致雨)(二)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 50-55 千米高度特点:(1)气温的垂直分布,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 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3、原因:平流层的热量来源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在 22-27 千米高度。(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原因:上部热下部冷与人类的关系:臭氧层是天色屏障,大气平稳,利于高空飞行。(三)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大气上界:2000-3000 千米的高度,此处气压是 080-500 千米的高度,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2 22 2 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状况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光谱:人眼可见的可见光区(0。4-0。76 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 50%,被大气削弱的最少,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紫外线区,主要被臭氧吸收红外线区,主要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1)吸收作

4、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这也叫选择性。(2)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举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3)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注意,还有一部分是可以到达地面的)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交通信号灯中红色的不易被散射,远处看得见。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越大,被削弱的就越少。(同时记住,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的辐射就越强,因此,夏季,北半球虽然离太阳较远,但是,太阳高度大,白天长,气温就高)3 地面是大气对流层直接的热源(地面的长波被对流层

5、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短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举例:夜晚天空有云,气温较高5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保温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气温提高到15 度,形成了人类适宜生存的环境。6 全球热量平衡:整个地球的多年平均热量收支是平衡的。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起一系列的生态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2 23 3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1 大气运动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3 大气的

6、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由冷热不均造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由同一平面上的气压差异造成4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的,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同一平面上,地面上冷的地方是高气压,热的地方是低气压,对应的在地面的上空,在上空的同一平面上,冷的地面的上空因空气下沉到地面,上空的密度变小,形成上空的低压,热的地面的上空,因地面空气上升,形成上空的高气压(再次说明,天上与天上的同一平面比,地面与地面的同一平面比)注意记住:同一平面上,密度大气压高,密度小,气压低举例:城市风热岛效应5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7、向流向低压区的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如果大气在同一平面上的密度是均匀的,没有气压梯度,空气就不流动,也就是没有风)这个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矢量),这个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速就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速就小。6 风向与受力的关系:(1)受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2)受两个力:加上一个地转偏向力,风力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注意南北半球的偏力不同)(3)受三个力:再加上地面摩擦力,摩风向等压线有一个交角(锐角)注意:高空的大气只受到两个作用友情提示:你会根据等压线画出风向吗?(气旋与反气旋图)2 24 4 全球性大气环流全

8、球性大气环流1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在规律的大气运动。(三圈环流、季风环流)2 低纬度环流:(以下所说的气压带与风带都是指近地面的名称)(1)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2)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 30 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3)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由北风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

9、成东南信风。3 中纬度环流:(1)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2)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4 高纬环流:(1)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2)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

10、作用下(在极地,地转偏向力较大),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为了区别于信风带,极地的风带就叫极地东风带。小结:全球近地面有 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学会画图)5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2)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注意:课本上的示意图,看太阳的位置,判断是二分二至日并能知道气压带和风带向南、北的哪个方向移动了。这会与地中海气候联系起来考。6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从全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除南极洲附近以外(特别是南纬 30 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原因是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

11、比北半球明显),近地面的气压带都被切成一块一块的,是块状而非带状。(2)以亚洲-太平洋地区为例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压带,使副高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来的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7 大气活动中心,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8 季风环流(1)定义: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2

12、)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部分,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季风(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3)形成季风的原因: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举例:海陆势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东亚的冬、夏季风和南亚的冬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南亚的夏季风(西南季风),其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形成西南风。(4)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的地区: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比世界其他地区都显著。(5)东亚季风:(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偏北风,

13、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风:来自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多雨(6)南亚季风:(热带季风)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风(北印度海水逆时针流动)夏季风:来自南半球的西南风(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9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雨带的移动春末(5 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夏初(6-7 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梅雨7-8 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9 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小结: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

14、造成北旱南涝2 25 5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

15、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1)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

16、压系统是没有的)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2 26 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用这两个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2 气候形成因子(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原因)(1)太阳辐射最基本的原因,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差异(2)下垫面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平原和山地气候的差异)举例:海洋性气候的年较差较小,山地气候比附近的平原地区年较差较小(3)大气环流双重性质,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举例:

17、亚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纬度位置相当,但是大气环流不同,气候特征不同。(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中排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小结:气候的基本特征是上述气候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2 气候类型(记住气温和降水特征:各月均温变化、年变化,各月降水的变化和年变化)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 20 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1)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2)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3)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东北风,

18、为干季,夏季刮西南季风,为雨季 6-9 月)(4)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类型的位置在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之间,受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多雨,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少雨,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 0 度以上,夏季最热月均温在 20 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1)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西风移来时,西风从海洋来,温和多雨,夏季副高移来时,副高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2)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以外的地方,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大,叫亚热带季风性

19、湿润气候):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 0以下,夏季最热月均温在 20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2)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其冬季比亚热带气候要低)(3)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极地气候:全年均温在 0以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由

20、于蒸发更少,是湿润地区3 气候的变化:二十多亿年以来,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不一,19 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2 27 7 气候资源气候资源1 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的资源,利用太阳辐射、热量、降水、风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2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1)气候资源与农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广泛采用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等农业措施,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都是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2)气候资源与建筑: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

21、道与子午线(经线)成 30-60夹角;风与城市规划,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居住区在盛行风的上风方向,有大气污染的大局在盛行风的下风方向;在季风区,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效外;风向变化大的地区,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成最小风频的上风方向(这种风刮的次数最少)(3)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的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都考虑到当地的暴雨强度。航空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潮湿低洼处易出现雾,城市、工业区易出现烟幕,因此机场宜设在距离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

22、地方。(4)气候资源与交通: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冬季的冰雕艺术2 28 8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气象灾害及其防御1 主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2 台风:(1)中国受台风影响的时期,夏秋季节,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2)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在的海域不同名称各异,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3)台风的源地: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 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很低),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的在旋涡。(

23、4)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5)台风灾害: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6)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主要手段是气象卫星3 暴雨洪涝(1)在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2)形成暴雨的主要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3)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4)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5)防洪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洪水预报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

24、策,实行防洪保险等4 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等。(1)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影响最为广泛的气象灾害(2)防御干旱的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发展节水农业5 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侵入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冷锋天气)(1)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2)在我国的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冬季的作物一般耐冻)(3)目前,对寒潮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减少损失。2 29 9 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1 全球性的大气环境

25、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2 全球变暖(1)原因:一方面,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另一方面,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2)影响: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和极冰融化造成的),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举例: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代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负面的),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3)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是加强国际合作。3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1)南极地区

26、最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当地春季 911 月)(2)氟氯烃(3)危害: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4)措施:国际合作4 酸雨危害与防治(ph 值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1)我国酸雨因为是以煤为主要能源,以硫酸型酸雨(2)我国酸雨的分布:东南部,全国的 40%,南方还出现ph 小于 4.5 的重酸雨区(3)影响: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仍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4)措施: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此要研究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本文档由吉林市二手房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