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890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9 卷第2 期2023年4 月阿址让方学院学拓(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9 No.2Apr.2023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刘琼蕾(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池州2 4 7 0 0 0)摘要: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基本逻辑和实践基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的具体要求和育人路径呈现多样性,通过思政课和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可以实现双向融通和协同发力,大大改善最终育人效果,为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词:

2、新时代;劳动教育;立德树人;资源整合DOI:10.3969/j.issn.2095-462X.2023.02.016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4 6 2 X(2023)02-0063-03A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LIU Qiong-lei(School of Marxism,Chizhou Vocational

3、 and Technical College,Chizhou,Anhui 247000,China)Abstract:There are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es,basic logics and practical bas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In the new era,the diversified require-ments and education means of the co

4、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help to realize bidirectional integration and create collaborative efforts,which will eventually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and train fully-developed talents.Keywords:the new era;labor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5、resource integration近些年,劳动教育开始被边缘化,这导致高校大一、高校推进劳动教育的逻辑基础学生对劳动价值缺乏深人了解 。为了确保新时代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有序推进,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强化劳动教育,进而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推动其健康成长的关键路径,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融人劳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坚实基础,可以切实说明劳动教育自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具体实践,能够体现中国劳动教育的突出优势,并切实贯彻立德树人主要宗旨。(一)高校推进劳动教育的理论基

6、础高度关注劳动创造价值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观点之一,重视生产劳动和教育高度融合是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的立场 3 。首先,劳动促进人的发展。恩格斯曾指出,人本身就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在创造的过程中,推动个体的健康成收稿日期:2 0 2 2-1 0-0 3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21A0987)作者简介:刘琼蕾(1 9 8 3-),女,安徽池州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632023年4 月长,实现了人的本质的回归;其次,劳动实践推动人的认识持续加深。认识的根本宗旨就是推动实践,促进劳动实践能够符合人们生

7、产生活的具体要求,人在对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理性认知,在劳动实践中获取认知真谛;最后,劳动能够创造历史并体现价值。马克思明确表示劳动是所有历史的前提条件,其将商品作为起点,完善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形成了剩余价值论。(二)高校推动劳动教育的基本逻辑在和自然的持续抗争中,中国古代社会逐渐积淀了丰富多元的优秀传统文化,广大劳动人民培养了坚强的精神意志,劳动思想十分丰富,逐渐形成了劳动分工的理念,并培养了劳动正义观 4。随着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逐渐催生了耕读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与精神诉求,被视为古代人民开展劳动教育的生动体现。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8、社会,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教育救国才是根本,纷纷开始劳动教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生产劳动和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鼓励中小学生勤工俭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领域,开始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使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调整。进入新世纪后,劳动教育内容得到持续完善,确保劳动者的核心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重视劳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三)高校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基础在教育持续发展的实践基础上,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总结教育实践经验。2 0 1 7 年,中国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

9、果显示,持有享乐主义和封建宿命论等不良思想的学生占比为五成和三成,个别大学生不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能力薄弱,遇到挫折往往会选择退缩 5 。对此,高校纷纷开始强化劳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增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劳动者身份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必须积极构筑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构建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总要求中加入劳动教育理念,持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的具体要求新时代的劳动关系较为复杂,劳动形态比较多64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样,劳动

10、价值评价方式较为多元,从而使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方式和制约因素均出现了深刻变化,因此,必须要了解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人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理念为引领结合劳动者的主导作用和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明确了实干兴邦的劳动理念,大力宣传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的重要价值,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劳动教育,必须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劳动的科学论断,积极营造依托劳动实现中国梦的良好氛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他们不但要学习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拥有深厚的劳动情怀。持续强化针对大学

11、生的劳动教育,积极培养其热爱创造与劳动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二)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群体为根本任务进入新时代以后,积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创新,培养高水平的劳动者群体。十九大为培养高水平劳动者群体奠定了基础,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劳动精神,积极培养产业工人。2 0 2 1 年底,在所有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占比超过了2 4%,而在技能劳动者中,高水平人才占比超过了3 0%6 。培养高水平劳动者群体,必须不断夯实基础,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水平与劳动能力,积极弘扬劳动精神,支持广大青年学子成为理想远大、善于创新、勇于担当和乐于

12、奉献的高素质劳动者。(三)把握思政教育的实践育人方向促进思想政治课的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教学的整体实效,必须要推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高度结合,积极解决学生关心的诸多社会问题,体现实践教学成果。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与劳动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切实推动劳动实践广泛开展,把深人的理论和广泛的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等相互融合,推动劳动思想教育走深走实,积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理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将劳动教育切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突显出思政教育重要的育人作用,深化思政教育

13、实践,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第2 期2023年4 月三、高校推动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协同育人路径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积极融入劳动教育,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的主要规律,切实发掘劳动教育积极作用,深人探索高校思政课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具体路径。(一)形成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融互助机制,体现协同育人作用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均十分重视信仰与价值观的培养,促使两者实现融合必须依托相关教育内容,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重点是在思政教育环节中积极融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推动完善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共融机制7。第一,明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劳动的重要价值,推动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完善思想

14、引领机制,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涵并充分把握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第二,在大学生教育中积极融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等精神内核,积极构建信念支撑机制。高校可以组织优秀党员和学生进行座谈,发挥优秀代表的感召作用,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和奉献精神。第三,切实把握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培养新的劳动价值观,推动大学生创业和就业。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社会现实要求,教会学生科学分析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积极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创业价值观,大力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青年学子创业与就业。(二)依托课堂教学核心途径,优化思政课劳动教育机制

15、在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环节中,课堂教学是核心途径,应把握新时期社会劳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推动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构筑高度融合的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机制 8 。比如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观点,了解其劳动观的精神实质;在推进形势与政策的授课过程中,深入剖析国内劳动力供需关系和市场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授课过程中,积极融人劳动价值观教育,推动学生深人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劳动的联系,特别是了解中国的发展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紧密联系。(三)巩固实践教学基础,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思政课授课的过程

16、中,实践教学是关键环节,应推动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环节进行深人学刘琼蕾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业与科技论坛,2 0 2 1(2 3):2 6 1-2 6 2.5 张璃,姜威.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2 1(6):1 1 5-1 1 9.65张柯.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策略J .现代商贸工业,2 0 2 1(3 4):1 5 0-1 5 1.7李浩,李琼,青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J.边疆经济与文化,2 0 2 1(1 2):1 0 4-1 0 6.8 韩晓雯,文化润疆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7、J I.边疆经济与文化,2 0 2 1(1 2):1 1 0-1 1 2.9 黄国庆.基于学生获得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改革研究 J.现代商贸工业,2 0 2 1(3 5):8 4-8 5.(责任编辑治丹丹)65第2 期习,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劳动教育在价值导向与教学内容层面存在统一性 。劳动教育促使学生把劳动意识转变为个人行动,不断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水平,进而推动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第一,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持续提高实践育人的目的性。切实弘扬工匠与劳模精神,开展相关学术和讲座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感知榜样的力量,促使劳动精神成为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

18、精神支撑。第二,要持续完善劳动实践组织体系,借助企事业单位积极构建综合性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邀请校外导师依托具体案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前感知今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在感知劳动不易的过程中增强劳动意志,切实培养自身积极主动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整合,打造协同育人机制,不仅有利于构建劳动教育良性生态,同时也是思政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充分融人其中,能够在实现双向融通的基础上做到协同发力,极大改善最终育人效果。参考文献:1 闫树,李良栋.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5):135-140.2钟建华,李敏,谢茶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3):96-97.3康康德.大学思政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模式探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2 0 2 1(2 3):1 0 6-1 0 7.4 范爽.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 J.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