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体育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自学双手胸前传球的概念、动作方法。二、 根据自己的自学,提前联系一下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三、 自由组合,6-8人一组。二、 教学课题1、认知目标: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学习意义及在篮球比赛里的重要作用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较好的理解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增加对篮球技术的理解。2、技能目标:持球手型规范,传接球较平稳,对其他的传接球有适当了解和掌握。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速度、灵敏性等体能素质。4、发展目标:发展了学生健康素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建立
2、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规范,体现动作要领。教学难点:传接球的实际效果,要求平稳到位。三、 教材分析本课主教材是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小学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针对女生上肢力量差,初次接触传球时面对的问题,将传球和接球技术分开练习,由学生的每人一球对网传球过渡到两人一组对传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传接球技术,行进间双手传接球是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一个提高,根据学生层次不同,设计不同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用一个综合
3、的游戏,将运球、传球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 教学方法认真落实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个别辅导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不断的总结、探究、体验,结合老师的讲解自主总结基本动作要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竞争意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通过分组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意识的形成。教学过程自始至终使学生的身心处于学习和活动之中
4、,促进学生的身心不断健康发展。 在教学环境中,充分利用有限的运动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在教学手段,通过尝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示范建立概念,利用讲解加深印象,利用练习体会技术;在评价方式上,把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点评相结合;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巧妙的安排游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五、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找一段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看。1、课堂常规 师通过NBA的事例语言激励学生学习篮球。2、慢跑、拔球 组织:一路纵队(一人一球)3.目的: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
5、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一)参与运动学习新知阶段 1、师示范讲解持球的手型;要求大拇指“八”字形。2、学生模仿持球手型和徒手手型,并相互纠错;解决手型的问题。3、指名学生结合3.3的方式进行传接球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4、学生尝试练习;初步体会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方法。5、师与一生演示,重点进行传球动作的示范讲解;6、讨论归纳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师通过传球的口诀:“蹲、伸、拨”;接球的口诀:“迎、收、屈”;便于学生记忆,进而突出教学重点,传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缓冲动作。组织:二人一组原地进行练习,体操队形目的:教学技能动作先整体感知,再分步学习,教
6、学中注意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其尝试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来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传接球的动作要领。(二)巩固反馈阶段1、传球比稳 组织:同上1.1学生练习;1.2传得好的学生拉长距离传;师:提示学生在传稳的基础上拉长距离,引导学生边练边思考如何传得远?1.3教学比赛;师进行评价目的: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检测学生传接球的稳定性和身体的协调用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稳的基础上,拉长距离,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传接球的稳定性和身体的协调用力,比直接告知更推进利于学生掌握。2、传球比多 组织:同上2.1学生练习;师:引导学生边练边思考如何传得多?2.2教学比赛;师进
7、行评价目的:通过形式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传接球的稳定性和身体的协调用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巩固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三)拓展激趣阶段 1、游戏:轮转传球 组织:三人一组,散点要领:传球、转体、接球师:组织三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生:自主练习要求:明确游戏规则,反应灵敏、配合默契、保持相互距离注意安全。2、游戏:迎面传球接力分8组 组织:如右图 师:根据本组的水平可以调整间距,要求:相互协调合作、速度灵敏目的: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使学生们在练习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好传接球动作,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进入高潮。(四)放松恢复阶段1、游戏
8、:打气球 2、小结;表扬评价本课的学习情况,号召学生课后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3、回收器材(五)告诉同学们,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六、 教学反思 同样的教材,设计和采用不相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自然产生绝不相同的教学效果,这其中隐含着许多值得我深深思考的问题: (一)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最敏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学习成功的渴望强烈程度,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新颖教学方式的期盼。而教师则应在拟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之前,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各方面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他们的需求。真所谓备课要备教材,更需要备学生,其道理就在于此。 (二)精心设计
9、教学过程,积极创设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新颖灵活、富有创意的师生互动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篮球基本动作训练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老教材新教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可以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键内容。积极创设学生自觉参与的活动氛围。在这个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潜力,尤其要培养学生探究体育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并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三)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有效维持创新思维和探索体育问题的能力,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体育与健身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应在充分考虑其个性差异的同时更应突出对学
10、生活动过程中诸如参与热情、活动态度、能力表现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就本课时教学内容而言,应注重对学生自锻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显性要素作出层次不一的肯定性评价,这对有效维持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体育问题的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奠定基础。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学校: 姓名: 职称: 电话: 电子邮件:l通讯地址: 一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2师生问好1教师指定集合地点2师生问好3检查服装4宣布内容和学习目标5、合理安排见习生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2向老师问好3检查服装4认真听2分情景导入找一段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看。1、课堂常规 师通过NBA的事例语言激励学生学
11、习篮球。2、慢跑、拔球 组织:一路纵队(一人一球)3.目的: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一)参与运动学习新知阶段 1、师示范讲解持球的手型;要求大拇指“八”字形。2、学生模仿持球手型和徒手手型,并相互纠错;解决手型的问题。3、指名学生结合3.3的方式进行传接球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4、学生尝试练习;初步体会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方法。5、师与一生演示,重点进行传球动作的示范讲解;6、讨论归纳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师通过传球的口诀:“蹲、伸、拨”;接球的口诀:“迎
12、、收、屈”;便于学生记忆,进而突出教学重点,传球的伸展和接球的缓冲动作。组织:二人一组原地进行练习,体操队形目的:教学技能动作先整体感知,再分步学习,教学中注意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其尝试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来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传接球的动作要领。(二)巩固反馈阶段1、传球比稳 组织:同上1.1学生练习;1.2传得好的学生拉长距离传;师:提示学生在传稳的基础上拉长距离,引导学生边练边思考如何传得远?1.3教学比赛;师进行评价目的: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检测学生传接球的稳定性和身体的协调用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稳的基础上,拉长距离,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传接
13、球的稳定性和身体的协调用力,比直接告知更推进利于学生掌握。2、传球比多 组织:同上2.1学生练习;师:引导学生边练边思考如何传得多?2.2教学比赛;师进行评价目的:通过形式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传接球的稳定性和身体的协调用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巩固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三)拓展激趣阶段 1、游戏:轮转传球 组织:三人一组,散点要领:传球、转体、接球师:组织三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生:自主练习要求:明确游戏规则,反应灵敏、配合默契、保持相互距离注意安全。2、游戏:迎面传球接力分8组 组织:如右图 师:根据本组的水平可以调整间距,要求:相互协调合作、速度灵敏目的: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使学生们在练习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好传接球动作,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进入高潮。(四)放松恢复阶段1、游戏:打气球 2、小结;表扬评价本课的学习情况,号召学生课后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3、回收器材(五)告诉同学们,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