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妈祖信俗和非物质文化下的村落保护和传承--以莆田湄洲岛宫下村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846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妈祖信俗和非物质文化下的村落保护和传承--以莆田湄洲岛宫下村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妈祖信俗和非物质文化下的村落保护和传承--以莆田湄洲岛宫下村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妈祖信俗和非物质文化下的村落保护和传承--以莆田湄洲岛宫下村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8HA 08/2023中图分类号 TU984.1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08-0158-04 收稿日期 2023-02-14摘 要 莆田湄洲岛宫下村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妈祖信俗已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宫下村的湄洲妈祖祖庙也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拥有典型与重要城乡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村落整体保存现状不佳,仅能公布为福建省传统村落。该文尝试从信俗、场地、传统建筑等视角对宫下村进行剖析,同时关注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为当前正广泛展开的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基础,以便更好地弘扬妈祖文化,达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2、的目的。关键词 宫下村 湄洲岛 妈祖信俗 空间形态 文物建筑 Abstract The villages of Gongxia on Meizhou Island in Putian is the birthplace of Mazus beliefs.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of the world,and the Mazus ancestral temple of

3、Gongxia village was also announced as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Although it has typical and important urban and rur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village can only be announced as a traditional village in Fujian Province due to its poor overall pre

4、servation status.We attempt to analyze Gongxia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eliefs,sites,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while focusing on the overall preser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5、traditional villages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widely carried out,and to better promote Mazus culture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Keywords Gongxia Village,Meizhou Island,Mazus beliefs,Spatial form,Cultural relics and architecture妈祖信俗和非物质文化下的村落保护和传承以莆

6、田湄洲岛宫下村为例Vill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Under Mazu s Belief in Custom and Intangible Culture:Taking Gongxia Village of Meizhou Island in Putian as an Example王 琼|Wang Qiong范思哲|Fan Sizhe陈小宇|Chen Xiaoyu福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将福建全省的传统民居按区系划分,从而研究民居的类型、特征以及区系间的差别与关联1-3;第二,从聚落形态的角度展开福建传统村落的研究4-6;第

7、三,针对福建传统村落的保护系统及保护动力学的研究7-8;第四,关于福建传统村落保护实践的研究9-10。福建省传统村落莆田湄洲岛宫下村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祖庙”与纳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妈祖信俗”外,仅保留少量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传统村落更多由建国后建成的普通民居与店铺构成,传统聚落形态完整性较差,与妈祖信俗相比,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不太高,妈祖祖庙与妈祖信俗的历史环境保存状况欠佳。这种仅存的典型与重要城乡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整体呈现新村风貌并存的保存现状,在福建的传统村落中并不少见,如何对宫下村传统村落与妈祖信俗展开保护工作,让典型与重要城乡建筑遗

8、产能够合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效传承,将对福建类似保存现状的传统村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从信俗、场地、传统建筑等视角对宫下村传统村落进行剖析,同时对传统村落中的建筑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整体保护,以达到对典型与重要城乡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环境保护的目的,并进一步提出传统村落历史环境提升的保护建议。159CultureHistory文化 历史 丨 1 宫下村传统村落概况宫下村位于莆田市东南的湄洲岛最北端,距离市中心42km。湄洲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宫下村背山面海,村域被湄洲湾环绕,三面临海,宫下村是游客进入湄洲岛旅游度假区的必经之地,素有度假区“窗口”之称

9、。宫下,即“妈祖宫”下面的村庄,是祖庙所在地,宫下村辖宫下、宫下沙和牛头尾三个自然村,自古以来就是闽台交往的海上重要通道。2015年,湄洲岛宫下村被列入第一批福建传统村落名录。我国第一座妈祖宫尊称为“湄洲祖庙”,就选址于该村,祖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2006年“湄洲妈祖祖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妈祖信俗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的“妈祖信俗”成功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宫下村北端的湄屿潮音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因其独特的风蚀、海蚀地貌,在潮汐浪涌作用下,如管弦细响、似钟鼓齐鸣而得名。

10、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其“自古宫商传水乐,几如风雨作龙吟”。2 宫下村聚落形态分析2.1 宫下村的形态宫下村整体形态较为自然,宫下、宫下沙和牛头尾三个自然村沿海岸线散布于山、海之间,村域西北海岸为码头。其中宫下村的妈祖祖庙形成整村控制点,随着信众人数增多,1997年又在祖庙东侧新修妈祖祖庙南轴线建筑群,以满足广大妈祖信众的朝拜需要。宫下村主要建筑集中在祖庙山南麓新修妈祖祖庙西侧,牛头尾村位于祖庙山与牛头尾山之间。三个自然村内的建筑以独立和联排形式为单位,顺应山坡自由布局,民居建筑通过街巷串联起来,成为有机的村落格局,民间多以东南向开门,沿街商业多以西南向开门。2.2 宫下村的街巷空间宫下村三个自然村

11、中仅宫下村妈祖祖庙西轴线保留有历史较为悠久的传统街巷,宫下沙及牛头尾区域街巷布局较为规整。总体而言,三个村的街巷走向顺应山体地势,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保留传统街巷的宫下村街巷多为35m左右的小尺度,建筑密度较高。2.3 宫下村历史环境要素宫下村有着丰富的历史环境要素,不仅保留有始建于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牌坊、庙宇,同时还保留有古树、古井、古渠等环境要素(图1)。宫下村内现存牌坊数量较多,其中历史较为悠久的为妈祖祖庙西轴线建筑群上的山门、圣旨门等两座牌坊,保存现状较好。宫下村内现有湄洲妈祖祖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除祖庙外,村内还现存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等庙宇,主要分布在祖庙山西南

12、侧,建筑保存较好。宫下村内有数棵古榕树,主要分布在妈祖祖庙周边。村庄内部保存有3口古井,分散于宫下村宫下区域,作为饮用水及日常用水来源。宫下村内现存有两段水渠,其中宫下区域内保存的古渠顺应村庄肌理、地势。3 宫下村传统文化及其承载要素分析3.1 宫下村重要与典型的建筑遗产宫下村重要与典型的建筑遗产包括寝殿、正殿、圣父母祠三座文物建筑,以及新建的妈祖祖庙。(1)寝殿寝殿建在祖庙山的西北角,本殿原为正殿,始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是第一座妈祖庙。在北宋初妈祖升天后群众在此建祠纪念的旧址上,明洪武七年(12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永乐初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

13、年)闽淅总督姚启圣和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施琅均又重修,民国年间再度重修建筑保持明代布局和清代建筑风格,部分为清代原构,由门殿、主殿和两庑组成,主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的抬梁式结构建筑,不仅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础,而且保存了宋代天井。清代闽浙总督姚启圣把正殿移到现有位置后,就把本殿改为寝殿,但民间积习难改,特别是这里紧挨着“升天古迹”,又是宋代最早的妈祖庙,所以信众认定妈祖的正身就在本殿,不应随便移动,于是就一直把此殿称为“正殿”。殿内供奉宋代妈祖金身及陪神,还保存有元代石雕妈祖神像及清代御赐宝玺。正梁悬挂清雍正皇帝御笔 神昭海表 匾额。这里是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千年氤氲

14、,长盛不衰。(2)正殿位于祖庙山的西北轴中轴上,占地面积238m2。明永乐初(1403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原为朝天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图1 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图2 湄洲岛妈祖祖庙正殿测绘图纸160HA 08/2023扩建祖庙时把朝天阁重修并改为正殿。正殿又称“太子殿”,这是因为姚启圣把座落于此的原朝天阁改为正殿,并进行重修,后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加兵部尚书,所以后人便称其为“太子殿”。正殿虽历经重修,但仍保持清初建筑布局和梁架风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式结构建筑,并沿用部分明、清柱础,前檐廊下保存一对清代透雕龙柱。为祖庙最主要的殿堂,殿内供奉妈

15、祖神像及陪神(图2)。(3)圣父母祠圣父母祠为南宋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初重修时的建筑原构,正堂为悬山顶穿斗式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祠内仍保存宋代天井。祠不作正大门进出,由庑各开一门进出,石砌外墙为沿海岛屿古代建筑的特色。圣父母祠为祖庙的重要配殿,殿内供奉妈祖及其父母神像,是祖庙最早的建筑物之一。湄洲妈祖祖庙寝殿、正殿、圣父母祠是妈祖建筑最主要建筑,是研究妈祖文化的重要实物佐证,也是莆田清代建筑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3.2 宫下村其他建筑遗产宫下村存在一定数量的石头厝传统民居建筑,土木结构的建筑在岛内较为少见,众多传统民居中以宫下312号未定级文物点周氏民居为代

16、表,周氏民居总建筑面积约500m2,始建于清末,五间厢合院式形制,悬山顶,搁檩造,土木结构。梁架构件及雀替雕刻精美,墙壁用红砖和四角红砖拼花装饰,整体保存完好,富有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图3)。3.3 宫下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宫下村保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妈祖信俗为主,妈祖信俗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妈祖信俗以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为主要组成部分。湄洲岛独特的海岛环境使得岛内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仍沿袭许多古老的传统风俗,除妈祖信俗外,宫下村的传统习俗主要还包括“鼻头担灶”习俗、“婴儿周岁对晬”习俗、“民间挂脰”习俗、“出花园”成年礼俗、“提虎

17、蛋”习俗、祝寿礼俗、脱草鞋习俗、新船下水习俗、民间盖房上梁仪式等。4 妈祖信俗和非物质文化下的村落保护和传承4.1 宫下村传统聚落保护内容根据宫下村的传统文化遗存现状,宫下村的保护内容(表1)包含人工环境和物质形态要素、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要素。4.2 宫下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宫下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围绕妈祖信俗展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保护工作。(1)完整展现宫下村妈祖信俗文化特征系统开展妈祖信俗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强化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通过湄洲表1 宫下村保护内容一览表图3 未定级文物点周氏民居312号图4 宫下村妈祖信俗民俗文化活动游览路线规划图分类保护项目保护内容人工环

18、境和物质形态要素村落格局背山面海,山海辉映的村落格局和空间形态自然风貌由祖庙山、牛头山、虎狮山、岸石岛礁、沙滩及周边海域组成的山水格局与湄屿潮音文保单位文物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妈祖祖庙宫下周氏民居建议文物保护单位宫下村牛头尾50号、宫下村宫下311号、上兴宫建议核定为历史建筑宫下村宫下39、40号;宫下村宫下236号;宫下村宫下219、221号建议核定为传统风貌建筑宫下村宫下140、141、142号;宫下村宫下202、203号;宫下村宫下319、320号;宫下村宫下316、318号特色构筑牌坊 大牌坊、山门、圣旨门、牌坊其他构筑物 莆田传统民居建造工艺;传统建筑构件制作技艺;浮雕、对联、匾额

19、、铺地等非物质文化节庆习俗妈祖信俗:元宵节祭典、妈祖诞辰、妈祖升天祭典、海祭大典民间市场和习俗妈祖平安面、什锦炒海蛎饼、渔家煮头水紫菜、湄洲鱼饭等特色小吃161CultureHistory文化 历史 丨 作者信息:王 琼,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讲师, 范思哲,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居所高级工程师陈小宇,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居所工程师妈祖祖庙祭典民俗等特色宗教民俗文化活动、以及对妈祖文化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其在促进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促进传统节日、礼仪风俗等特色文化活动的发展。使得妈祖文化在生活中就获得一个活态的展示空间与传承环境。空间引导上,突出妈祖祖庙西、

20、南两组轴线建筑群的空间节点。(2)适度强化宫下村宗族传承文化空间系统组织宫下村宗族传承的文化特色,通过开展祭拜等活动,以及对族中知名人物及其事迹在宫下村的宣扬和流传,扩大宗族文化影响力。在空间引导上,注重宗祠传承点的展示和利用。(3)重点突出现存的文化空间提升宫下村多元的宗教文化作为文化空间的守护。重视宗庙建筑与活动作为整体的保护,保护宫下村独特的宗教活动,保护现存较完好的文化空间本体。采用多种方式适度恢复部分尚存历史依据的已消失的文化空间。(4)还原空间的文化本质着重理解文化空间物质与非物质属性的有机联系。以文化空间为承载,复原其所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其文化功能本质11。对宫下村具有地方

21、文化传承属性的空间节点进行强化(图4)。4.3 宫下村传统聚落保护建议作为传统村落,宫下村的保护应与湄洲岛妈祖祖庙保护、妈祖信俗发展紧密结合。具体保护建议如下:首先,应加强宫下村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护水体与岸线形态。严格保护村落水体,禁止向河中、海中排放污水,改善水质环境。结合防洪防潮要求,整治水岸空间环境,营建宜人的滨海空间。其次,应对宫下村传统村落结构及重要建筑进行保护。严格保护与控制妈祖祖庙西轴线建筑格局、尺度和传统风貌不变。严格保护承载宫下村特色民俗文化的传统村落结构,重点保护现存妈祖祖庙的天后宫、圣父母祠、太子殿等重要建筑。明确妈祖祖庙周边、村庄内部服务于当地居民和旅客的文化呈现、公共

22、服务设施的用地安排,利用整体统筹,分步实践,提高设施水平与公共生机,突显其在传统风貌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应对宫下村传统街巷及空间肌理的保护。严格保护村落小尺度传统街巷空间肌理不变。关于重要街巷的风貌整治,应根据规划制定的建筑高度及整体风貌的控制要求展开。整治海岸景观,形成较好的滨海休闲环境。深入探索与传统街巷关联的历史文化内在,设置标识展板宣传相关历史知识。最后,应对宫下村景观视廊进行保护,村内建筑高度进行控制。祖庙建筑群是全岛的地标形象,规划严格控制祖庙山周边建筑高度,以体现出祖庙建筑群神圣、雄伟的风貌,全村建筑最高不超过妈祖神像底座的高度。同时全岛有祖庙山、牛头尾山、烟顶山等多处制高点

23、,可以鸟瞰岛上主要景观界面、景观节点的第五立面,规划应控制周边建筑体量和树种高度,打造联系制高点和主要景观界面、景观节点之间的视廊。结语本文从聚落形态、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对莆田湄洲岛宫下村展开分析,继而对该传统村落的城乡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环境进行保护,探讨出适宜妈祖信俗永续发展的方法,并提出有效保护建议。本文对典型与重要城乡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整体以新村风貌并存为存续特征的福建传统聚落的保护起到示 范 作 用。资料来源:图1,表1:作者自绘;图2,4:由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居所提供;图3:作者自摄。注释 参见https:/ishare.iask。参考文献

24、1 楼建龙.福建传统民居区系类型概述J.福建文博,2009(2):13-16.2 戴志坚.福建传统民居的分类探析J.小城镇建设,2001(9):30-33.3 戴志坚.地域文化与福建传统民居分类法J.新建筑,2000(2):21-24.4 季宏,谢雁翎,王琼.闽东山地型聚落研究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前洋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10):251-253.5 张鹰,陈晓娟,沈逸强,等.山地型聚落街巷空间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以尤溪桂峰村为例J.建筑学报,2015(2):90-96.6 季宏,林文东,王琼,等.闽东北山地型古建聚落研究以中国传统村落下党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7):104-106

25、.7 王琼,季宏,陈进国.乡村保护与活化的动力学研究基于3个福建村落保护与活化模式的探讨J.建筑学报,2017(1):108-112.8 季宏,王琼.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系统研究以城村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87-93.9 单彦名,田家兴,高朝暄.基于“人本观念”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以福建晋江塘东村为例J.南方建筑,2015(4):52-57.10 季宏,郑钦月,王琼.困境中的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整体保护”探索以武夷山城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5):225-228.11 李浩.广东梅州传统村落保护策略初探以广东梅州松口镇大黄村为例C/守望乡情中国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探索,2016:1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