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784096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品。1激趣导入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其中有人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那么同学们,最

2、完整的保存孔子的智慧的书,你们知道是哪一部吗?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论语十则2了解孔子和论语相关知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

3、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智慧的语言。 二、诵读感知1范读:学生听朗读录音,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点击播放课文录音)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n) 学而不思则罔(wng) 思而不学则殆(di) 不亦说(yu邑)乎 三省(xng)吾身 传(chun)不习乎 诲女(r)知之乎 不知为(wi)不知是知(zh)也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

4、媒体展示停顿间隔。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1教学第一则。(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之,代学习的内容。学了(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

5、有修养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

6、。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2教学第二则。(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这一则表明了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3.教学第三则。(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

7、;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4教学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

8、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5学习第五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一则是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

9、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五、课外延伸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后五则。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3拓展延伸,练习巩固。教学设计一、课文导入 背诵检查,提问前五则哪些是有关学习态度,哪些是有关学习方法,哪些是思想修养。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后五则。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6教学第六、第七则。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

10、仁)贤:贤人 齐:相同 焉:语气词 自省:自我反省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示课件16)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7学习后三则,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1、?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从字面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探究本句的含义。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本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人们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探究第二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

12、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哲理: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小结: 这两句谈修身做人的道理: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

13、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三、探究十则如何分为三类: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修身做人:(出示课件2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已所不

14、欲,勿施于人。四、语言积累。(一)成语归纳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死而后已:到死为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二)重点文言实词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一词多义1大家到文中找到有“为”的句子并和第五课中出现的相比较。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项为之强。为,因为。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以丛草为林。为,作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15、。可以为师矣。为,做。知之为知之为,是。仁以为己任。为,作为。前三句中的为字读wi,后面的读wi。2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士不可以不弘毅 可以:能够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温故而知新。知:领悟,知道。知之为知之知:知道4“而”的用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这六句中的“而”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不思则罔这三句中的“而”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任重而道远表并列。 “而且”、“并且”5“之”的用法学而时习之。诲女知之乎。择其善者而从之

16、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这四句中的“之”是代词。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中的是助词,不翻译。(四)通假字不亦说乎:通“悦”,高兴诲女知之乎:通“汝”,你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五、拓展练习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根据提示回答:1看图回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听故事,说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六、教师小结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成为最畅销的经典解读。大家可以课后阅读于丹论语心得,来更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背诵课文。 七、作业布置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