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76470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一、综述:文言文阅读题向来是高考中最稳定的部分,考试范围、考查内容和试题样式很少有变化。文言文的选材,一般分为记叙散文,议论散文,抒情散文,人物传记散文和山水游记散文。高考中绝大部分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叙文,与议论文、说明文比较起来,记叙文较浅显易懂,文字阅读障碍较少。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规定为如下几项:1、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6、 归纳内容要求,概括中心思想;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查内容:第一部

2、分:文言文基础知识(字,词,句式)一、字、词实词(120)个: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朝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虚词(18)个: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3、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一)实词在文中的分类: 1、一词多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举例:“畔”本义田界,引申义旁边,与“叛”同音所以假借义为背叛 2、通假字:用与本应使用的甲字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 举例;“知”通“智”聪明 3、古今异义: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形同义异。 举例:“江”词义扩大;“让”词义缩小;“偷”词义转移;“怨”词义弱化“诛”词义强化;“爪牙”感情色彩变化;“目”名称说法改变;“前进”形同义异。 4、偏义复词:分为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两个语素意义上的相近。 举例:“冀缓急或可救助”中

4、的缓急,义为“急”;“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中的园圃,义为“园”。 5、词类活用:分为动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举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的“至”:到达的人;“卒廷见相如,毕礼相归之”的“归”:使相如回去。 (2)、名词活用:活用为动词,活用为状语,名词的使动。 举例:“左右欲刃相如”的“刃”:砍,杀;“吾得兄视之”的“兄”:像兄长一样;“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把(父亲)当作宾客。 (3)、形容词活用: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形容词的意动。 举例:“瑜等率轻锐继其后”的“轻锐”:精锐的部队;“短屈原于顷

5、襄王”的“短”:诋毁;“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使(岸边)绿;“成以其小,劣之”的“劣”:以(之)为不好;(二)虚词的用法: 1、而:代词,连词(表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顺承关系,修饰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副词,复音虚词“而已”译为“罢了”。 举例: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蟹六跪而二螯”;副词“然则何时而乐耶?” 2、何:副词(表程度、表反问),代词(哪里、什么),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举例:副词“何其衰也”;代词“大王来何操”; 3、乎:介词,助词,(表反问、表疑问、表猜测语气、用在副词或其他虚词之后表舒缓语气、感叹语气),形容词的词尾 举例:介词“生乎吾前,

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形容词词尾“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4、乃:副词(才、却竟然、表顺承就、甚至),代词,判断句中起确定作用 举例:副词“齐兵乃出”;代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是“嬴乃夷门抱关者”5、其:副词(加强推测语气、加强反问语气、表示祁使),连词(表选择关系、表假设关系),代词(代人、自己、你、其中的、这那) 举例:副词“其皆出于此乎”;代词“秦王恐其破璧”;连词“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6、且:副词(暂且、将要、将近),连词(表并列关系、表递进关系、表让步关系) 举例:副词“且放白露青崖间”;连词“示赵弱且怯也”7、若:代词(你、你的、这样),连词表假设,形容词词尾,复音虚词“若

7、属”“若夫”“若何” 举例:代词“若入前为寿”;连词“若止印三、二本”;形容词词尾“其叶沃若”8、所:代词,“为.所”,复音虚词“所以” 举例:代词“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为天下笑者,何也”;9、为:介词(被、替、向、在、为了),连词,助词 举例:“为天下笑”;“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而自令见放为”10、焉:代词(它、哪里),助词(句末陈述、句末疑问、句中舒缓、形容词词尾、兼词) 举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硿硿焉”“青麻头伏焉”11、也:判断语气,肯定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句中舒缓 举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2、以:副词,连词(因为、表并列关系、表修饰关系

8、、表目的关系),介词(因为、在、凭、把、用、按照),复音虚词“以是”“是以” 举例:“固以怪之矣”“能以足音辨人”13、因:介词(凭借、通过、趁着、依循),连词(因为、因此),副词 举例:“因河为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于:介词(从、比、对、向、和、在、由于、被、到),语气词,复音虚词“于是” 举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5、与:介词(跟、替、和.相比)连词,语气词 举例:“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6、则:副词,连词(就、如果、表分句并列、表转折、表已然) 举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砺”17、者:助词,代词

9、 举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此数者用兵之患也”18、之:代词,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 举例:“之二虫又何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二、句式:(一)判断句 1、“.者.也” 2、“.者.”或“.,.也” 3、“者也”连用 4、不用“者也” 5、用即、乃、为、则、皆、非等表判断 6、用是表判断举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粟者,民之所种”“夫战勇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刘备,天下枭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巨是凡人”(二)被动句 1、“于”字式 2、“见”字式 3、“为”字式 4、“为.所”式 5、“被”字式 6、意念式 举例:“而君幸

10、于赵王”“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为天下笑者”“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省略句 1、省主语 2、省谓语或谓语动词 3、省宾语或介词后的宾语 4、省介词“于”“以” 5、省兼语 举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折藏之,归以示成”“蹑足行伍之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四)固定句式 “.有所.”“不亦.乎”“.何如”“无乃.乎”“.孰与.” 举例:“无乃后乎”“不亦乐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五)倒装句 1、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句中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代词作宾语前置。(2)疑问代词(谁、何、奚、

11、胡、曷、恶、安、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前置(3)借助“之”或“是”把宾语前置 举例:“莫我肯顾”“君何以知燕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主谓倒装 举例“甚矣,汝之不惠” 3、定语后置 举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4、介宾短语后置 举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三、断句 1、名词断句法 2、语序、句式断句法 3、对话标志断句法 4、文言虚词断句法 5、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6、顶针修辞断句法 四、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及词语的含义,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走样,不遗漏,不增加。 达:译文要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表意要明确

12、,语言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雅:译文要体现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文笔要优美、生动、简明,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直译:严格按照原文的语句逐一对译,不增减内容,力求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意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对一些不能照字面直译的语句、句式及借代、比喻、引申、互文等,可适当增减文字,调整语序,改变句式。 3、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弄清结构。 (2)按照顺序,逐词落实,译易存难。 (3)把握语境,前瞻后顾,解决疑难。 (4)重读全文,检查对照,调整译文。第二部分:文言文思想内容 一、筛选文中信息 1注意陈述主体

13、是否一致。 2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 3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 4梳理文意句意。 5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 其中阅读史传类文字,在筛选信息的时候,应理清以下四点: 1人物。要明白其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2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明白其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3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4品格。高考所选的传记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方面。 二、归纳内容

14、要求,概括中心思想 要完成这类题目,要总体阅读,整体把握。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把握段落的主旨。还要学会借助注释,联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现形式:有的表现直露而明显,有的隐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 1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

15、,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第三部分:文章表达方式 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更多取材于史传,所以了解这类文章的艺术手法也很重要。 1、用简明的对话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2、用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 3、用正反面对比的方法以使主要人物的品质更为鲜明 4、用人物自身的行动以反映人物的思想精神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