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唐书魏谟传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征贤,诏访其后。谟姿宇魁秀,帝异之。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有诏改洪州别驾。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俄为起居舍人,帝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
2、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必有诲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且泣下,帝为感动。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
3、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贈司徒。(节选新唐书魏谟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B.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C.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D.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4、的一项是(3分)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B.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C.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他从谏官转
5、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D.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5分)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5分)答案解析1.D(“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错,“设置史书”搭配不当,排除A、 C两项;再根据“我既尝观之”可以推断出应是“帝曰”,排除B项。正确断句: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
6、,我既尝观之。”)2.C(“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解释错误,应为“正妻所生的儿子”)3.B(“虽劝谏失败”错,据原文“工降润州司马”,说明魏谟的劝谏应是有效的)4.(1)现在董昌龄杀戮无罪之人,(董昌龄)却特意被怜恤宽恕,朝廷内外都认为这是枉法。“不辜”(名词性短语,无罪之人),“特”(副词,特意),“矜贷”(动词性短语,怜恤宽恕),“中外”(名词性短语,朝廷内外),“屈法”(枉法)五处,一处1分。(2)现在太子还没有确立,不早点任用品行正直的人辅助、教导被确立的太子,(被确立的太子)就不能担负太子的重任。“以”(动词,任用),“傅导”(动词性短语,辅助、教导),“负”(动词,担负、承担),“副贰”(专有名词,特指太子),“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五处,一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