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语文必修3 课题:元曲三首 编制人:黄光辉 19元曲三首导语激趣一前边我们学习了唐诗、宋词,而今天,我们将要接触到另外一种文学样式,它就是和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曲。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这一课要学习的三首元曲都属于元散曲。元代的散曲,本为是一种合乐的歌词,它以小令为单位,每首小令就是音乐上的一支小曲,有专门的曲名,隶属于一定的宫调,有一定的旋律节奏,作家们按谱填词,歌词也称为曲。严格地说,这是不大科学的,称之为曲子词,可能更准确些。这同宋词初起时的情况一样,只不过音乐上不同而已。把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曲调,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就是套数。导语激趣二当华丽的唐诗宋词独霸天下之后,元曲以其清新
2、质朴的生命力和雅俗共赏的独特魅力,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进了文学的殿堂。听:理想变得灰暗而沉重的时候,有人在元曲中叹人间宠辱;离别的痛苦难以承受的时候,有人在元曲中寄托着相思。看:帝王衣锦还乡,无比庄严神圣的国之盛典,却被“乡巴佬”编排得那么荒唐可笑预习必备作者名片秋思之祖马致远马致远,字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元,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他的作品豪放中显飘逸,浓郁中见通脱。语言清丽,他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
3、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关汉卿(约1234-1300),号已斋叟,元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长期从事戏剧活动,书会才人的生活使他沾染了一些封建落魄文人的浪荡作风。编有杂剧60多部,现存13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调风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而最著名的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睢景臣,字景贤,一作嘉贤,扬州(今属江苏)人,元曲作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著有屈原投江、牡丹记等杂剧,散曲作品仅存套曲
4、三首。录鬼簿称:“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背景介绍【双调】蟾宫曲 叹世:马致远生活在吏治腐败、文人地位低下的元代,他早年热衷于功名,但他的仕途却并不得意,所任最高官职不过是五品的江浙行省务官。因此他产生了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并进而乞灵于老庄的保身哲学,将与世无争、超尘绝世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于是他写了大量的叹世之作,包括这篇著名的【双调】蟾宫曲 叹世。【南吕】四块玉 别情:此曲用代言体写男女离别相思,语言、结构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都有值得称道之处。【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淮南王
5、英布叛乱后,于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他摆设宴席,邀请故人父老饮酒。席间,刘邦击筑,唱出了激昂慷慨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如今百余名青年,教他们唱这首歌,自己随歌起舞,不禁“慷慨贪生怕死,泣数行下”(史记 高帝本纪)。刘邦在家乡逗留了十余日,“沛你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同上)。临行时,刘邦颁诏永远免除故乡人民的徭役赋税,人们感激不尽,去为刘邦送行。这年四月,刘邦即病故于长安。但睢景臣却没有歌功颂德,而是从高祖本纪中所记刘邦少年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发,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曾经与刘邦有过瓜葛的农民的口吻,用辛辣幽默的民间语言揭露他改
6、变以前的行径是流氓,不是龙种,来勾画这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蔑视,在封建社会具有进步意义。文体知识元 曲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三颗明珠。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全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杂剧,最基本的一点是有剧情、能演出,所以它有宾白(说白)对白说话、科介动作和唱曲,每折戏的唱曲是一个套数。同一折内由同一个宫调的曲子组成,中间不变换宫调,一折内一韵到底,这是与小令、套数的相似之处。基本形式是
7、四折一楔子。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如窦娥冤、陈州粜米。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套数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相联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整套必须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互相连缀而成。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的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和在结束处有一尾声。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
8、(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数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连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调,大石调、驱调、商调、越调。基础梳理字音辩识蒯通( )癫痫( ) 銮舆( )一颩( ) 糨 ( ) 斛 ( )揪捽( ) 擂鼓( ) 觑( )通假举要1.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通(“ ”, )2.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同“ ”, )一词多义 差发内旋拨还 ( )1.旋 及凯旋而纳之 () 旋见鸡伸颈摆扑 ( ) 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 )2干 好干预人事 () 置之河之干兮 ( ) 一点相思几时绝 3.绝
9、秦女绝美,王可自取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山又遮,人去也 ( )4.去 除残去秽 () 去门十里以为界 ( )词类活用1.春采了桑 ( ) 2.冬借了俺粟 ( ) 3.红漆了叉 ( ) 4.银铮了斧 ( ) 5.梦说南柯 ( ) 古今异义社长排门告示社长古义: 今义: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领导者。告示古义: 今义:多用作“通告众人的”。名词通告,通知人们要做什么事。动词名句积累成也萧何, ,醉了由他。整体感知【双调】蟾宫曲 叹世这首曲借项羽、韩信虽有奇功但不得好结果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叹世”的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时事的态度。【南吕】四块玉 别情这首曲表现了送别时的痛
10、苦心情。【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这首曲通过一个乡民的口吻,写出了衣锦还乡的刘邦是一个敲诈勒索、故作非为的流氓无赖,剥下了罩在他身上的华丽高中的衮服。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的辛辣的讽刺。显示了作者超人的胆识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此曲不愧为绝妙的讽刺文学杰作。文本探究1. 【双调】蟾宫曲 叹世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这样写对表达主旨有什么作用?2. 【双调】蟾宫曲 叹世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3.关汉卿在【南吕】四块玉 别情中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4.试分析【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欲抑先扬手法的运用。多维视角睢景臣的这首曲【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成为当时压倒各家,技盖群芳之作。请选择一个角度探究其中的原因。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