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灵武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课 时2教学目标: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难点: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小球、笔、书、纸片、小棒、课件等。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备 课教学过程:(一)游戏中感悟,操作中感知1、点动成线:思考:如果把这个彩带看成是一点,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曲线)是这样的吗
2、?把笔尖看做一个点在纸上画一画,验证点动成线。板书:点动成线 2、线动成面:思考:如果把这支笔看成是一条线,那么它运动的轨迹形成了什么?(面)板书:线动成面 3、面动成体:思考:如果把这本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旋转后形成了一个圆柱体,也就是说:面动成体。4、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在哪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呢 ? 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与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操作中体悟,思考中升华1、以前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老师贴图) 2、这些平面图形旋转后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请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并和同桌说一说。3、大家刚才说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来动
3、手做一做。每组的袋子里有一些平面图形,请大家选择好以哪条线为轴旋转后贴在圆棒上,然后旋转,最后把你的发现写在汇报单上。4、小组活动,操作记录 5、全班交流,小组补充6、根据同学的汇报,梳理重要的三点发现:A、不同的平面图形,旋转的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B、不同的平面图形,也能旋转出同样的立体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和半圆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C、同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不用的边为轴,旋转出的立体图形也是不一样的。 7、小结:看!同一个长方形以不同的轴旋转可以形成圆柱体。像三角形和梯形以不同的边为轴可以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课件)(三)阅读中知新,交流中巩固1、认识圆柱和圆锥: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
4、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一个曲面和一个底面,不同点圆柱体上面也是一个底面,而圆锥体上面是一个顶点。) 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呢?学生举例,相机指出各部分名称。 3、实物判断:是不是圆柱体?为什么? 4、 开放题:A组的平面图形旋转后会形成B组的哪个立体图形?请连一连。5、完成书第4页的第3题、5题。 (四)实践活动一面小旗,旋转后是什么图形,想一想,并做一做作业设计:1、练一练:书第4页第5题。2、实践活动:用纸片和小棒做一面小旗,旋转“旗杆”,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圆柱 圆锥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灵武第二小学集体备
5、课教案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课 时2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灵活应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课前准备:纸盒、长方形纸、剪刀、课件等。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备 课教学过程:一、创
6、设情境,引起兴趣。 1、拿出圆柱体模型,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想一想:制作这个圆柱是怎样备料的?(学生可能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一)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 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4、小组汇报。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C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
7、可以写成:S侧=2rh(二)研究圆柱表面积1、算一算;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自己圆柱体的用料是多少。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试一试:完成书第6页的试一试。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求圆柱的表面积:做书第6页的第1题。2、独立做书第6页的2、3、4、5、6题。3、实践活动,7页。四、回顾梳理,全课总结1、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2、教师总结。作业设计:1、练一练:书第7页第6题。2、实践活动:(1)找一个圆柱形物体,量出它的高和底面直径,计算出它的表面积。(2)制作一个底面
8、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圆柱形纸盒。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 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教学反思 灵武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 课 时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圆柱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课前准备:硬币、圆柱体模型、课件等。集
9、 体 备 课个 人 备 课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1、回忆:什么叫体积?我们学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猜想:(1)如果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吗?为什么?(2)现在有一个圆柱体,并且圆柱的底面积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与它们相等,大家猜猜看,圆柱的体积会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也相等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3、回忆:圆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课件演示。 二、探索新知。1、猜想: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柱的体积,能不能也像刚才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一样,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推
10、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呢?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要求:(1)你准备把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2)你是怎样转化成这个立体图形的?(3)转化以后的立体图形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学生交流,教师动画演示。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有什么关系?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 S h5、算一算:计算一根柱子的体积。 6、试一试:(1)计算圆柱形水桶的容积。(2)计算圆柱形铁棒的体积。三、巩固应用。独立做练一练的6道题四、回顾总结。1、今天学习了哪些
11、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作业设计:1、练一练:书第10页第6题。2、实践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三个粗细不同的圆柱形物体。(1)分别估计它们的体积。(2)测量相关数据,计算它们的体积。(3)比较估计值与计算值,哪一种圆柱体的体积你容易估计错?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转化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 高 教学反思 V S h 灵武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 课 时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
12、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课前准备:圆锥体模型、圆柱体模型、课件等。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备 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课件出示近似圆锥形的沙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 2、猜测: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 3、思考:能否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锥体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从中求出圆锥的体积呢?二、探索实验,得出结论。 1、设计实验,寻找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 2、四种关系:不等底不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 3、屏幕出示实验
13、要求: 利用沙土或水作为填充物。 小组合作实验时,请做好记录,填在表格上。 学生看明白活动要求,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你是怎样做的?你的发现? 5、让学生汇报他们是怎么做的,展示他们的实验 结果,让学生观察得到的数据,发现了什么? 6、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7、总结: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1/3 V = 1/3sh 8、算一算:计算沙堆的体积。 9、试一试:计算圆锥形零件的体积。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做书第12页的第1题。 2、填空:做书第12页的第2题。换算方法? 3、看图计算:做书第12页的第3题。
14、 4、做书第13页的第4题。 5、做书第13页的第5题。6、做书第13页的第6、7题。 四、回顾总结,反思体验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底面半径、高作业设计:1、练一练:书第13页第7题。2、实践活动:完成书第13页实践活动。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等底等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高 1/3 V 1/3 S h 教学反思 灵武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练习一 课 时2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5、的能力。重点: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含义。难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及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应用。课前准备:圆锥体模型、圆柱体模型、课件等。集 体 备 课个 人 备 课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1、回忆第一单元学习的知识:出示圆锥体模型、圆柱体模型。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3、交流整理结果。4、课件出示知识框架。 二、基本练习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做书第14页第1题。2、计算圆柱形酒精瓶的体积:做书第14页第2题。3、计算圆柱形糖果盒的侧面积和体积:做书第14页第3题。4、计算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的表面积:做书第14页第4题。反馈无盖要注意什么?5、计算圆锥形沙子的体积:做书第1
16、4页第5题。 三、综合练习1、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书第15页第6题。2、运用圆柱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书第15页第7题。3、计算两个圆柱的体积之比:做书第15页第8题。4、运用圆柱容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书第15页第9题。5、运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做书第16页第10题。 四、发展练习1、运用长方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做书第16页第11题。 引导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利用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2、综合应用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做书第16页第12题。组合图形可分为几部分?3、你知道吗?五、回顾总结1、交流: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你最喜欢哪
17、个知识点?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2、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1、完成学习之友单元检测。2、读一读:“你知道吗”。3、实践活动:完成书第17页实践活动。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 S侧 c 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 V S h 圆锥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高 1/3 V 1/3 S h 灵武市第二小学单元集体备课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第 一 单元 主备课人 朱燕冰单元内容圆柱和圆锥单元目标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
18、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4、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1、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2、圆柱表面积和体积。3、圆锥的体积。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