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张霞英 长沙市岳麓区双枫中学设计简说:张岱的山水小品文以清新隽永见长,在明末清初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把他的湖心亭看雪当作一篇山水游记来欣赏,而对他的心灵语言不予解读,等闲视之,恐怕会唐突了名士和名士的佳作。所以,我以品雪景、品痴人,悟痴心为切入点,运用传统的诵读、品读法,始终在教学中贯穿吟诵、品读,在诵读中悟出真意,找到答案。同时,大胆尝试运用文本对读的方法,从吟诵歌咏西湖诗文引入课题到引导探究赏雪景,品痴人,悟痴情都引入大量相关文本,以拓宽学生视野,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共鸣,使他们更好的体会大自然地诗意,人生的情趣,并站在一定高度深入文本,从相关文本探访并走进作者的
2、精神世界,赏析融情、景、理一炉描绘的浩渺空旷悠远明净而不乏空灵清丽、玲珑秀美的湖山雪夜图景,体会那幽深的故国之思,家园之恋。教学目标 1品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会融情、景、理一炉的写作特色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淡淡的故国之思,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 品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会融情、景、理一炉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诵读、品读法 、文本对读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一、回顾与引入: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好冷呵。老师前两天晚上备课时也觉得今年冬天真是冷得早呵,我想,莫不是要下雪了么?没想到,第二天清晨一推开窗子,哇,好大的雪啊!只见漫天的雪
3、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真是太美了!这场雪虽然来去匆匆,但那银装素裹的美丽的雪世界却还在老师心中挥之不去。同学们呢?是啊,雪世界太美了!而张岱笔下的西湖,苏子曾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说西湖真是美,晴也美,雨也美。可是明代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明代的张岱就是几人中的一人吧。今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去领略冬日雪湖的美景。生齐声课文。二、引导探究:(一)、品雪景:体味描写雪景情、景、理融于一炉的特色。文中写湖心亭看雪, 写了什么样的雪景?冬日雪湖美在哪里? 一生朗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品读:
4、(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大雪三日”与后文写雪景有什么关系?“绝”是什么意思? “湖中人鸟声俱绝”,什么意思?请用一个成语来替换。文本对读:(PPT展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 雪 学生前天写的描写雪景的片段:雪花像软软的绒毛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像个俏皮的精灵,它们停留在我的发梢上,鼻子上,钻到脖子里,凉凉的,冰冰的。一会儿,树们披上了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新装。忽而,又披上了洁白的哈达。厚厚的雪覆盖在房顶上,让人倍感温暖。下课铃
5、一响,大家都飞奔出教室,纷纷捧起洁白的雪,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好不热闹呵!171班王晗张岱笔下冬日的雪湖,也像柳宗元的雪世界那么凄清而毫无生气吗?还是像北国雪景那么壮美?还是像我们同学们眼中那个温暖、俏皮、热闹的雪世界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3)怎样具体描写西湖的雪景?(生读原文,PPT展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人三粒而已。”)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画面。“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可以去掉吗?“上下一白”, “一”是什么意思?“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脸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修辞?分析几个量词的情味。板书:看雪:空旷悠远(景) 孤寂感伤(情) 人生渺茫(理
6、)师:作者用语极其简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这么一幅清丽淡雅,玲珑秀美的冬日雪湖美景画面,让我们看到他对西湖是多么的痴情啊。只有胸中装着西湖,装着山水,才会有这样的胸襟。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板书:情、景、理融于一炉)(插入PPT:)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西湖梦寻 自序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西湖七月半一生自由吟咏背诵该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幅悠远空旷又不乏玲珑秀美的冬日雪湖图,体会作者那种淡淡的孤寂情怀,深沉的人生感慨。(二
7、)、品“痴人”: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师过渡:作者将渺小的自己置身于一个极其广大的背景之下,通过大与小的对比,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寂寞,那么如果这时遇到和自己一样深夜来看雪的人,会怎样?1、师朗读课文第二段。2、思考讨论:“我”和“金陵客”是怎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个性差异?(性情中人,清雅脱俗之人,任性放达之人,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卓然独立之人)能否找到文中评价他们的一个词?“痴人”,“痴”在何处?金陵客的“痴”:“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是金陵客的惊呼,”“拉余同饮”,是他们惊喜的表现,“拉”这个词用得恰当吗?毕竟是初次见面啊,改成“请”如何?二人大喜,二客“痴情”,
8、我当时呢?心情如何?他想见到金陵客吗?为何“强饮”三大白,而不是“畅饮”? 张岱的“痴”: “独往”、“强饮”,痴景而痴行,因痴行而痴迷,因痴迷而喟叹。小结:张岱和金陵客都是痴人,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PPT展示)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可谓志同道合,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去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和心智的独立。因为凝寒独立是其人格,所以苍茫天地就成为了他们必然的
9、心灵归宿。同学们,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痴人和痴文都很多啊。你们还能想起吗?柳宗元的江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曹雪芹写红楼梦。u 异:张岱和金陵人性格方面的差异:(插入有关作者基本情况介绍,课前印发给学生。)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少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他生于诗书
10、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
11、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自为墓志铭)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陶庵梦忆序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u 张岱这个“痴人”和苏轼“闲人”有何异同点?3、小结:4、师生诵读课文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幽深的眷念和淡淡的伤感情怀,再一
12、次走进课文,来领略这一幅悠远脱俗的湖山雪夜图的美景吧。三、生总结课文学习收获,质疑解难。1、领略冬日的西湖美景,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体味他淡淡的家国之思。2、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的写作特色。课堂结语: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流丽而又情致深远的西湖雪景;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对故国幽深的眷念和淡淡的感伤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与其说是形神兼备的一篇小品文,不如说是一首精美绝伦的诗。学起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寻美探美之旅的脚步会停下吗?四、拓展延伸:必做题:1、学习情景交融的
13、写法,写写我们长沙莲花的雪景,在写景中寄寓你的心事,融入你的情感。选做题:2、课外阅读西湖七月半,试比较两文在写作内容、表达情感、写作手法上的异同。3、试着给本文写一点赏析文字。教学后记: 且思 且悟 且行终于放下啦!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到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一直纠结缠绕我大脑神经的张岱,湖心亭看雪,终于释怀啦!整整两周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始终与我如影相随。看他的生平,看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追寻他梦的足迹,探访他的心灵世界。上班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聊的是他,上网搜索的是他,和网友交流的还是他。甚至前天和昨天晚上似乎一整晚都在做梦,梦中老是在上课,上湖心亭看雪,哎,像一根根看不见的柔丝缚住了我的身,心
14、,甚至灵魂。前两天今年长沙的第一场大雪,虽然来去匆匆,却让我姑且附庸一回风雅,也在那个静静的雪夜听听雪花飞舞时的低吟浅唱,看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银色世界。不知为什么,一下子我想到了红楼中的宝玉,张岱不是活脱脱的现实版的宝玉吗?呼啦啦似大厦倾,繁华靡丽皆成过眼云烟,皆成梦幻。张岱比宝玉更多的是亡国之思,家国之痛,所以那种切肤之痛应该更深入骨髓吧。李煜因为一曲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阴阳两隔,抒发的是不可抑制的亡国伤痛,而张岱的故国之思也是深沉的啊,只是他的悲戚和愁思寄托在他的知己西湖身上了吧,文字淡淡的,画面淡淡的,情感似乎也是淡淡的。可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披发入山”避迹山居的痛又
15、有几人能知?大雪三日,天地间一切都是干干净净了,何处惹尘埃?张岱,你的内心会平静几许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你笔下的雪湖世界是那样的悠远空旷而又不乏空灵清丽,玲珑秀美:“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你有着一颗怎样宽广开阔而又细腻敏感的诗意文心呵!只有胸中装着天地,装着山水,装着西湖,你才会那么痴情而冷静,易感而洒脱吧。孤芳自赏,清高自许,独立特行只是你的外表,追昔抚今,黍离之痛才是你的心灵世界的内核。其实,你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如果不是承担这次区里“城乡连片”教研课任务,平时也没有深入过张岱的精神世界。中国古典文学教程对他的介绍不过区区两页文字。而今与他结缘,短短的两
16、周时间是张岱在自己心中变得可亲又可爱了。查看资料,和友交流 ,且思且悟,不亦乐乎。纠结缠绕时,怎一个苦字了得,豁然开朗时却不是一个乐字所能道尽得了。还要向宅心仁厚、功底深厚的璞玉和蕙质兰心、才情横溢无私助我的莲子衷心道声:谢谢!一路走来一路歌。语文教学的永远追求没有止境,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它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上课完毕,褒之贬之已不重要,溢美之词只会勉励自己继续前行,不同意见更会让我深入思考,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腹中设计好几套方案,偏偏选择了最具挑战性,最具弹性空间,最冒险的解读方式,授课前就知道会有人说起点太高,有拔高之嫌,可是,我无悔。重复自己,我不愿。挑战自我,我不惧。接受别人的检验,也要不惧呵。今天,获得大家的认同和赞誉,受之有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为感谢区语文教研员黄晓莲老师,且用她的寄语作为此文的标题和结束语:且思,且悟,且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