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 P48P50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感受比,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3、能够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出新课堂理念2、趣味点化3、出示问题,进入角色(出示长方形卡片,感受比。)预设问题:(1)大家请看这几张长方形卡片,你觉得哪些
2、长方形看起来比较相似? (2)在这三张照片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A和B,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定量探究长和宽的关系: A、量出长方形A的长与宽。(出示数据) B、提出数学问题?(板书)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长方形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C、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导入:上面我们用两数相除的方法来表示长和宽两者的关系,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新朋友比。(板书)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比的意义1、教师给出另一种表达方法:长方形中长是宽的5/3,我们就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5比32、学生完成其它说法。3、强调位置关系。4、总结比的意义师:既然两者
3、之间的倍数关系能用两数相除来表示,又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你能说说什么是比吗?(学生说)(二)比的意义的深化大家请看这两道题(课件出示)1、围棋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4人。2、一辆汽车4分钟行驶了5千米。你认为哪一组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如果能表示就请写下这个比,并想一想你写出的比是谁与谁的比,比出来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结:(1)题中的两个量可以用比表示,因为它们的单位相同,这是两个同类的量;其实,(2)题中的路程和时间单位不同,是两个不同类的量,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比的结果得到一个新的量速度。3、惠康超市的香蕉售价是5元钱2千克。师:这道题中的
4、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吗?(出示)4、淘气买了4支钢笔,每支5元。小结:没有关联的两个数量不能用比表示。(出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同类量之间的比,可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量。(三)简单应用(出示题目)十一假期那天,笑笑一家驾车出游,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记录如下:上午行驶2小时,行程160千米;下午行驶3小时,行程270千米。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快速地说出一些比吗?(四)自学比的名称,比值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意义,那么,在比中还有哪些知识呢?请大家看书自学。(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问题1:什么叫
5、比值?怎样求比值?(出示求下面各比的比值)3:4 1/2:2 8 :4问题2:你觉得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学生答)小结: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三、解决问题。(出示题目,抽生回答,集体订正)1、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 173。小强说得对吗? 2、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回答。) 四、拓展运用,巩固新知(课件出示黄金分割知识及生活中的比)1、读一读。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
6、比吗? 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 :1,男人肩宽与头长的比大约是2 :1。2、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课本51页1、2题附:板书: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长是宽的
7、几倍 53 长与宽的比是5比3 5 :3 =53=5/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5 宽与长的比是3比5 3 :5 =35=3/5小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自评学校:西安市灞桥区五星小学科目:数 学年级:六年级课题:生活中的比教者:胡变利自 评生活中的比按照教材安排,共计2到3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设计知识点有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教材在安排时注意到了知识的迁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从学生所熟知的例子介入,层层深入,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
8、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思考与交流的机会,本节也不例外,力求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始自终在课堂上“有活干”,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在多角度多方法的解决问题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发展。 例如:本节课第一环节用长方形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第二环节教师的作用在于搭桥,创设问题情境和恰当地引导,问题的解决则主要靠学生的活动完成,在观察、思考、交流、总结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见解与思想,亲身经历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
9、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而学生则是实实在在的主体活动者。教师及时、简单、中肯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使教师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研究者,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他们能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思维在思想的交流、碰撞和启发中得到激发,从而使这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和知识的补充,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实现了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得以培养,最重要的是学生从心眼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本节课在设计中也有独到之处,可以说,处处精心,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