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语句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语句含义。教学难点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起这些话,没有哪个中国人会觉得莫名其妙,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可谓妇孺皆知。它们出自已
2、经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并将继续对炎黄子孙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书论语。就是这部书将民族智慧的灵光留在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宣言中说,人类继续发展,需要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的确是这样一位神圣的智者。今天我们有幸翻开论语,聆听圣贤的教诲。二、充分诵读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
3、自己的风格。4.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5.师生齐读。让教室在孔子的注视下,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三、课文理解1、要求学生利用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课文,有疑问的小组讨论。2、教师提问检查四、课文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比比看谁背的最快。第二课时一、 背诵论语八则,导入新课二、 分小组讨论:这八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教益,谈谈你的收获。教师点拨: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和态度。“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是讲学习乐趣,讲学习的态度。乐学是搞好学习的条件之一。“人不知”是讲学习态度,也是个人修养的问题。第二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不仅能巩固知
4、识,还能“知新”有新的理解和发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肯定和高度评价。第三则也是学习方法,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学习应采取诚实的态度,不可不懂装懂。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在生活中特别难得,因为有很多同学头脑聪明,但往往喜欢投机取巧,不能脚踏实地学习。敏而好学是相辅相成的,笨鸟可以先飞,聪敏而不好学的话,必定一事无成。第六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这句是某些容易骄傲自满的同学特别要谨记的,中国还有古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也是教诲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第三句是教育
5、人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三方面孔子都做到了,而他却说“何有于我哉”,可以看出他的虚怀若谷。第七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唐太宗也曾说过“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别人的缺点自己有的话,也要及时改正。不光要学习他人,还要懂得自省。这样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完善。第八则讲的是教的方法,先让学生思考,表达,再给以适当地启发。这里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3.对论语八则,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你能否也尝试用文言文写一则你自己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呢?三、成语积累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八则作业一 预习
6、作业1. 搜集有关论语和孔子的介绍。2. 写出几个你认为重要的读音和字词解释。3. 对这篇课文你有哪些疑问?二、课后作业基础知识积累 1. 给加线的字注音。论( )语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是知( )也 罔( )殆( )而内自省( )也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 ) 2. 解释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温故而知新(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见贤思齐焉,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 )(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 3. 下面句子中
7、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诲女知之乎?C.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E. 思而不学则殆。 4. 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内阅读整体感悟5、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课外阅读拓展提高6、 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试题答案】 1. 略 2. 略(参见课文注释) 3. E 4. 识“之”,代词,代学过的知识。谓“之”,代词,他,指孔文子。从“之”,音节助词,无实义。知“之”,代词,代所教给的知识或是道理。可以,以,让。何以,凭。是以,因此。. 4、(1)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2)古义,好的地方。今义,善良的人。(3)古义,可以让。今义,可能,能够。(4)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厌烦。5、.(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略(参见课文注释)5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