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的一篇儿歌,它富有童趣的简介了四季的特点。要求认识11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识能力目标)并初步认识四季,激发喜爱四季,喜爱大自然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在读中知文、质疑、感悟、积累。(过程方法目标)儿歌中的鞠着躬、顽皮地等词语比较难懂。学生分析:学生刚刚学完拼音不久,朗读课文和认知的水平都比较低下,读通、读懂课文难度较大。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应以表演朗读为主,让生读中知文、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语感;通过欣赏、扩展练习等增加有关四季的信息量,让学
2、生受到情感熏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图说话,导入新课1、看图说话。(通过课件以动画形式出现书中四幅插图,最后定格画面。)请生仔细观图,看看他们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教师逐幅图引问,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字。然后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季节的颜色特点,教师进行小结板书。如春天,草儿发芽了,树木长叶了,到处一片绿色,我用绿粉笔写春天(板书春);夏天红红的太阳赤烤着大地,用什么表示好呢?秋天、冬天呢?(生回答,师板书)2、揭示课题。请学生把一年中的这四个季节合起来起个名字。(课件出示课题四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玩中对学生进行了观察、口头表达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为知识的进一步建构打下基础。二、表演朗读,学习课文 读中知文(准确、流利地读课文)1、引读课文。(课件展示配乐的课文画面) 教师带表情和动作范读,让学生当小评委; 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确、流利(强调: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就拼拼音多读几遍,或者同桌之间互帮互学)。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课件展示生字词)抽生认读;打乱顺序认读;齐读。(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如果同学没读准,马上帮他指出来。生能读几个就几个,读的好请他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生读不准的,请其再拼读后教师或其他小朋友帮助纠音。);3、学生个性化朗读。(
4、课件展示课文片段)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点击课件展示相应的课文片段或句子朗读,可以个别读,也可以喜欢读同一个句子的都站起来读,要求学生互评。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并通过自己的认真聆听和思考来获得读书的技巧;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学习,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个性化学习。 读中感悟(带表情、动作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习一个句子。(课件展示课文中描写学生喜欢的一个季节的句子) 激发学生表现欲:刚才,大家评价老师读书的时候,都说带着表情和动作读才动听,才美。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一句,看看能不能读得美美的。 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由创作动作。
5、抽生上台表演读,其余小朋友认真看,当小评委。 全班同学站起来一起表演读。 小结学习此季节的学法。2、学生自由表演读。(课件展示描写其余三个季节的句子)。 交代要求:下面,请聪明能干的你们自由地练读其他三句话,也可以和同桌一块讨论着读,读完了就马上举手告诉我。我要看谁读得又快又好,就请他上台戴上美丽的头饰表演,开始。 生自由表演读。 检查情况。全班同学都站起来表演读后三句。 抽生上台表演。请6位学生上台扮角色表演读,其余学生当评委,评出最佳小演员、最佳小评委。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即授之以渔,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三个句子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即授之以余,
6、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和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通过带感情、自创动作的表演读,让多感官投入获取知识的过程,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课间休息,增加信息1、交代要求。(课件展示四季景象视频)谈话:孩子们,现在我们轻松轻松,听听音乐,看看还可以从什么景象认出四个季节来。你可以随音乐随意的律动起来。2、生欣赏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3、问:孩子们,四季美不美?你们喜欢四季吗?让学生在欣赏中、律动中轻松地接受大量有关四季的信息,可以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四、扩展练习,学以致用1、述:四个季节仙子看到你们这么喜欢他们,可高兴啦!你瞧,他们来啦(课件展示四季景象图片),请你们这些聪明能干的小诗人们为他们带来的景象配上一两句诗呢。看到美丽的画面,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2、师由春到冬点击课件图画引导学生观图说话,师生互评。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看图说话、观景配诗,可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扩展创新。五、自由活动,拓展延伸做一做,用你喜欢的方式将你喜欢的季节表现出来。比如: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跳一跳等(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将喜欢的季节表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对课堂进行延伸,从课内走向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