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或设计思路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1.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什么不变”,为学习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实际上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并不是6,平均数并不是表示一个实实在在的的数,它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
2.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在合作与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共同体会学习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或学情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常用的统计量。教材中把平均数安排在《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里,明显加重了平均数的意义在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的分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平均数能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相比较的一个标准,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所以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节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的基础,也是学会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体会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五、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合作学习
六、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
七、教学课时:2课时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棒
九、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平均数(一)
(一)讲故事,激趣引入
1.通过狐狸开公司认识平均数。
师:大家都学过课文《狐狸和乌鸦》,知道狐狸特别狡猾,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讲一个跟狐狸有关的故事。
师:狐狸在森林里开了一家公司,生意日火红起来。狐狸想招来一批新工人。于是说:“本公司平均工资1800元,名额有限,欲报从速。”小老虎听说了以后,心想一个月1800元工资还不错,于是到公司报名。狐狸对小老虎说:“我们公司的平均工资是1800元,你愿意到我们公司工作吗?”小老虎表示同意。到了月底,小老虎高高兴兴地去领工资,等拿到手后,一数钱怎么才800元呢?狐狸狡猾地一笑说:“我说的是员工平均工资是1800元呀!既然是平均数,那自然就有高有低了。”狐狸像变戏法一样,从桌里拿出一张表格:
职务
经理
副经理
员工
人数/人
1
2
12
月工资/元
10000
3700
800
本公司职员平均工资:(10000×1+3700×2+800×12)÷(1+2+12)
=(10000+7400+9600)÷15
=27000÷15
=1800(元)
狐狸指着这张表格说:“看见了吗?本厂的平均工资确实是1800元。”小老虎迷惑了:“难道平均工资1800元,不是每个工人1800元吗?”同学们,你能告诉小老虎是什么原因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故事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平均数的欲望,还为这一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头。】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教学教材90页例题。探究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统计表。
提问:你从统计表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提问:由统计表你能看出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淘气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用几表示比较合适?
出示智慧老人的说法: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师:“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就是这5次平均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同样多,都是6个。你们想知道这个数字“6”是怎么得来的吗?
学生小组内操作:摆一摆或画一画,使5次同样多。
(2)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因为第5次和第3次记住数字的个数比较多,所以第5次给第1次1个,给第2次2个,第3次给第4次1个,这样淘气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都变成了6。
(3)教师边演示,边总结。
通过把多的补给少的,使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出淘气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
2.探究用“算术法”求平均数。
师:除了上面这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可得出:先把这5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小结:“合”就是把这5个数加起来,然后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就是平均数。
(1)总结算法。
(5+4+7+5+9)÷5
=30÷5
=6(个)
(2)分析算式:我们把5+4+7+5+9的和称为总数量,5称为总份数,所得的6就是平均数。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师小结: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算术法求平均数,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再次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平均数“6个”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讨论后师指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平均数。
学生回顾在生活中见过的平均数,比如班级的平均分,国家统计的中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91页“练一练”1题。
(1)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2)交流答案,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91页“练一练”2题。(课件出示统计表)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共同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明确知识重点,对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也可以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收集小组每个成员的体重,并整理成统计表,再求出小组成员的平均体重。
(六)板书设计
平均数(一)
移多补少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