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红河镇初级中学 王金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从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出示《孔融让梨》图片,请学生说出图片上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课件出示《孔融让梨》原文,引申孔融的美好品德。
2.播放《世说新语》小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教师板书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
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2. 教师展示《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标点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
3.教师配乐范读,提高同学们的朗读兴趣,为背诵做铺垫。
4.学生集体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
【设计意图】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把握人物形象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陈太丘:坚守诚信
友人:无信、识礼、缺乏修养、知错就改
元方:大方、懂事、聪慧、善辩、率直、刚正
本文中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不喜欢元方?让我们一起感知课文内容,
概括元方的特点。
(元方特点:讲信明礼的、聪明的、不卑不亢,敢于指出他人问题,敢于捍卫亲人尊严,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解释什么是“方正”。
(1)读文章,提取表现人物方正的句子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元方语言、动作中表现方正的语句,填表格中,进行分析表述。依据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这句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对于有错在身,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还怒骂别人的友人,年纪小小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依据元方语言中“家君”一词,作为谦辞的使用,体现元方的明礼。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友人的一个用词“尊君”,结合课后习题理解古代汉语中大量的谦辞和敬辞的使用。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汉语中的“敬辞”与“谦辞”。
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现,学生能够提取“信”“礼”两个字,指明正是因为他讲信明礼,所以才将本文选入《方正》。
(2)运用朗读表演,表现方正
如何通过我们的朗读体现的元方的方正呢?请同学们用脚本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心理、语气、语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两次对话,之后学生个人展示,分角色小组展示,换角色演读展示,通过语气、节奏、重音等将人物的方正特点朗读出来。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批注,最后,通过对话演读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动作,评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师提问:既然元方为人很方正,那么对于“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举动,“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言之有理的陈述自己的见解“失礼”“不失礼”均可。
(四)握主题,深化主旨
教师提出问题:学习课文之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启示?
学生自己谈感受。
教师引用:世界著名诗人雨果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宽广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总结: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做一个明礼诚信、刚正不阿、知错就改的人,同时拥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用原则规范自己,用宽容善待他人,我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五)布置作业
1.跟同学说说你知道的有关诚信的小故事。(一个故事换一个故事就会得到两个精彩的故事)
2.收集3个以上有关诚信的名言,记录在采集本上。
对话背景:客人无信
3.完成本课练习巩固。
据理反驳
个性率直
板书设计
对话结果:友人惭,下车引之
对话内容:客人无礼、对子骂父
陈太丘与友期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