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5-1人类影响环境试题-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67413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5-1人类影响环境试题-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5-1人类影响环境试题-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与特点 1、2 7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 4、6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5 8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解析 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 增长。K值为环境容纳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 答案 D 2.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资源相对不足,要解决人口与资源等一系列矛 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由之路。 答案 C 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 B.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C.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D.目前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 解析 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不会大大减轻。 答案 C 4.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 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 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 稳定为基础,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答案 B 5.下图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  )。 啊!地球出汗了 A.酸雨 B.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 C.臭氧层空洞 D.森林面积锐减 解析 宣传画形象地揭示了地球上的气温明显升高,呼吁人类共同保护我们 赖以生存的家园。 答案 B 6.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对下列表格有关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0.5 2.4 少年人口比重(%) 21.0 39.0 老年人口比重(%) 12.0 47.0 A.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而发展中国家高 B.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年轻 C.发达国家应鼓励生育,而发展中国家应实施计划生育 D.发达国家应接纳移民,而发展中国家应鼓励移民 解析 分析图表可知,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因 此应鼓励生育,不应接纳移民而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10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 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 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由于学生对于人口数量增长曲线不会分析,并与具体生活中的实例联系不当,导致答错。对题意理解不透导致第3小问答不出来。 解析 人口激增如得不到改善,最终会由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太大,造成环 境容纳量下降,从而使人口增长呈现c曲线所示的情况,根据生态学原理, 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会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种群数量达到 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人类处于食物 链的末端,其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3)小题中,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 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前,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50=550单位, 膳食结构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0÷0.1+80=280单位,下降为 调整前的28/55,因此,地球的承载能力可变为原来的55/28≈1.96倍。计划 生育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延长世代长度来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方法技巧:首先明确坐标系中各条曲线的含义,结合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分析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人口增长的特点,作出相应回答,计算有关结果。 8.(10分)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是过量的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子。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解析 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 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 生硫化氢等气体,以上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 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 质释放入水中,供新一代的藻类等生物利用。大量的蓝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呼吸作用,放出大量CO2,导致水体pH下降。生物体可通过食物链使某些 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积累,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 答案 (1)无机盐 光 氧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 (3)蓝藻 浮游动物 鱼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