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幼共建 变虚为实如何创建支持幼儿学习探究的作品墙说到幼儿作品的展示,很多人会想到精致、唯美,成人能一看就知道、明白,但幼儿的作品展示是否是越美越好?是否只是摆设?是给成人看的吗?显然不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能够和孩子互动的、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作品墙才是有效的作品墙。一、 教师支持:营造创作天地儿童文学大师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和棕熊,棕熊,你在看什么的作者说的一句话,“ 我们每天都在用眼睛来凝视周围的一切,因此我便想:无论你的眼睛停留在哪儿,你的目光所触及的,都应该是美好的,有品位的,引人入胜的,同时也是重要的。”意思就是老师
2、和幼儿是自己班级环境的艺术家。在这里,你和孩子们规划着属于你和孩子们日常教育和保育活动开展的一个温馨美好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能够传递价值和意义。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表” 因此,在教师大教研中得出:作品墙要有统一的色调打底,要有一个整体的色彩规划。在我们现实中的教室里,检视的数一数看到底用了几种颜色,怎样增加视觉上的统一性和高级感,针对这点,我园对全体教师展开了草根培训,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个工具:色轮。色轮通常是由12种颜色组成,在色轮上每一种二次色都是由离它最近的两种原色等量调合而成的颜色,比如黄色、红色相互混合就会出现橙色。目的是让每位教师都能要用好颜色搭配。并向大家介绍了100%不会出错的
3、两种低对比度配色方案:第一种是单色搭配,这种搭配并没有形成颜色本身的层次,就是说这种搭配方案在你的教室中不会出现过多跳跃的颜色,层次不齐的感觉,比如说:你有红、黄、蓝三种颜色,这叫做你在颜色上做了层次,但是你的班级大多都是绿色,只是它的明暗度不同的绿色而已,这种就是单色搭配,这种搭配在设计中应用时,出来的效果永远不会错的,比如作品墙吸引板用浅蓝做大面积的打底,然后用深蓝色作为作品小面积衬底,然后再放上孩子的作品,这样看上去就和谐统一了。第二种是相似色搭配,是指在色轮上相邻的三个颜色互相搭配,所以基于这点,在我们平时班级环境创设中,颜色搭配上你手里有张色轮,你就可以去挑选那些相对邻近的颜色进行组
4、合和搭配,对比感觉就不会那么强烈,也不会有太大的冲突,如果你希望展示的展板稳重一点,冷静一点,可以选择冷色调,蓝、绿等,如果希望呈现温馨活泼、跳跃的展板可选择暖色调,黄色、橙色。二、 幼儿创建:进程式作品展示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里都会创作很多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展示都应该考虑受众者是谁,谁在看?谁在欣赏?谁在理解?谁在接受?谁在传播?是家长?是教师?是同行?是领导?如果只想到这些受众,老师们要费尽心思,加班加点的去创设抓观者的眼球。通常,教师会将绘画得好、制作得好的部分幼儿作品展示。我们需要思考:幼儿的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了吗?幼儿对这样的班级环境感兴趣吗?会主动的去探究融合吗?所有的问题教师
5、们一致否定。于是,老师们和孩子们开始讨论:如果给你一个作品墙,你会怎么做呢?幼儿表示:我在幼儿园画的画、在家画的画可以都贴在这里;我可以把自己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都画出来贴上去。于是,我们尝试进程式作品展示,给孩子创设充分展示的空间,给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作品的权利。幼儿绘画时,尤其是幼儿独自创作或多个幼儿共同创作主题作品时,让他们自主的去创作作品并展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这些创作都值得展现出来,让幼儿自己或他人了解创作中的故事,展现幼儿创作的过程。 三、感悟尝试一周后,我们发现:班级的作品不在是给外人看了,小朋友们经常三五成群坐在墙边看着墙上的作品对话,一起商量和讨论,作品墙给每位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和权利,而教师就做一个静静的倾听者,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他们想做什么,喜欢什么,这样创设出来的环境才能使幼儿真正认可、喜欢、有意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