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测量学,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1,测量误差,概述,5.2,衡量精度的指标,5.3,误差传播定律,5.4,等精度直接观测的最可靠值,测量实践中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比如:,1,、对同一量多次观测,其观测值不相同。,2,、观测值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三角形,+,+,180,闭合水准,h0,误差,就是,观测值与客观真实值之差,。用重复观测的方法可以发现误差的存在。,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找出误差产生的
2、原因,找出减弱误差的对策,保证测量成果达到必需的精度。,5.1,概述,一、误差的来源,二、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定义,特点,消除办法,一、测量误差来源,仪器条件,观测者的自身条件,外界条件,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统称为,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不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定义:,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二、系统误差,例:,钢尺,尺长、温度、倾斜改正,水准仪,i,角,经纬仪,c,角、,i,角,注意:系
3、统误差具有累积性,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消除和削弱的方法,:,(,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2,)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3,)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校正仪器),三、偶然误差,定义:,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定,,称为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不能消除,只能通过改善观测条件加以控制。,就单个值而言,偶然误差在观测前不能预知其大小和符号。但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多,偶然误差会呈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三角形内角和观测,误差区间,为正,为负,总数,0.00.2,21,21,42,0.20.4,19,19,38,0.40.
4、6,15,12,27,0.60.8,9,11,20,0.81.0,9,8,17,1.01.2,5,6,11,1.21.4,1,3,4,1.41.6,1,2,3,1.6,以上,0,0,0,累计,80,82,162,偶然误差的特性:,有界性,密集性,对称性,抵偿性:即,频率直方图,每一误差区间上的长方形面积表示误差在该区间出现的相对个数。所有长方形面积之和等于,1,。,密度函数法,误差概率分布,曲线,也称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密度函数法,密度函数为,式中,0,,表示与观测条件有关的参数。,E,(,),=0,D,(,),=,2,5.2,衡量精度的指标,精密度(精度):指对一个量的多次观测中,各观
5、测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精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偶然误差的大小,。,偶然误差小,观测结果密集,精度高。,评定精度的标准,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一、方差,设对某一未知量,x,进行了,n,次等精度的观测,其观测值为,l,1,、,l,2,、,、,l,n,,,相应的真误差为,1,、,2,、,n,,,则定义该组观测值的方差,D,为:,式中,1,2,+,2,2,+,.,+,n,2,i,=l,i,X,(,i,1,、,2,、,3,、,.,、,n,),X,为未知量的真值,。,由于,D,2,所以,D,。,称为中误差,在数理统计中称为标准偏差。,当,n,为有限时,,的估值在测量中常用,m,来代替。,二、,中误差,中误差
6、的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未知量进行,n,次观测,所得各个真误差平方的平均值,再取平方根,称为中误差。用,m,表示。,式中:,例:试根据下表数据,分别计算各组观测值的中误差。,解:第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第二组观测值的中误差:,说明第一组的精度高于第二组的精度。,说明:中误差越小,观测精度越高,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对应的是同一种误差分布,即一组中的每一个观测值都具有相同的精度。,中误差不等于每个观测值的真误差,而是一组真误差的代表值,代表了一组测量结果中任一观测值的精度,通常把,m,称为观测值中误差或一次观测中误差。,设有不同精度的两组观测值,对应的参数为,1,和,2,。设,1
7、,2,,根据误差概率分布曲线,,1,对应的曲线峰值比较高,曲线陡峭;,2,对应的曲线峰值比较小,曲线平缓,,说明,值越小,观测精度越高。,中误差和真误差都是绝对误差,误差的大小与观测量的大小无关。,在有些情况下,中误差并不能全面反映观测精度。,分别丈量两段不同距离,一段为,100m,,一段为,200m,,中误差都是,0.02m,。此时是否能认为两段距离观测结果的精度相同?,必须引入相对误差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实际测量精度。,相对误差,K,是中误差的绝对值,m,与相应观测值,D,之比,通常以分子为,1,的分式 来表示,称其为相对(中)误差。即,:,一般情况,:,角度、高差的误差用,m,
8、表示,,量距误差用,K,表示。,三、相对误差,例,已知:,D,1,=100m,m,1,=0.01m,,,D,2,=200m,m,2,=0.01m,,求:,K,1,K,2,解:,四、极限误差,根据偶然误差的第一个特性,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该限值称为,极限误差,,简称限差。,限差是偶然误差限制值,用作观测成果取舍的标准。,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大于两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个数约占总数的,4.5%,,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个数约占总数的,0.3%,。,测量中通常取,2,倍或,3,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误差;,即,容,=2,m,或,容,=3,m,极限误差的作用:,区别
9、误差和错误的界限。,5,3,误差传播定律,误差传播定律:阐述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关系的定律。,函数形式,倍数,函数,和差,函数,线性,函数,一般,函数,5,3,误差传播定律,一、线性函数,1,、倍数函数,设有函数,Z,=,Kx,,,x,为直接观测值,中误差为,m,x,,,K,为常数,,Z,为观测值,x,的函数。如果对,x,作,n,次等精度观测,真误差分别为,x1,、,x2,、,.,xn,,对应的函数真误差为,Z1,、,Z2,、,.,Zn,,观测值与函数间的真误差存在如下关系,:,将上述关系式,平方,、,求和,、,除以,n,得:,设有函数,Z,=,x,y,,,x,、,y,是两个相
10、互独立的观测值,均作,n,次观测,,中误差分别为,m,x,和,m,y,,真误差关系式为,2,、和差函数,由于,x,、,y,是相互独立的,偶然误差,x,、,y,出现正负符号的机会相等,且正负符号互不相关,乘积,x,y,也具有正负机会相同的性质。根据偶然误差的第三、第四特性,当,n,趋于无穷大时,第三项趋于零。,推广到,n,个独立观测值代数和差:,当,n,个独立观测值是等精度观测时:,3,、一般线性函数,根据倍数函数与和差函数的中误差公式:,设非线性函数的一般式为:,式中:为,独立观测值,;,为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求函数的全微分,并用,“,”,替代,“,d,”,,得,二、一般函数,式中:是函数,
11、F,对 的偏导,数,当函数式与观测值确定后,它们均为常数,因此上式是线性函数,其中误差为:,例,已知:测量斜边,D=50.000.05m,,测得倾角,=15000030,求:水平距离,D,的中误差?,解:,1.,函数式,2.,全微分,3.,求中误差,1.,列出观测值函数的表达式:,2.,对函数式全微分,得出函数的真误差与观测值真误差之间的关系式:,式中,是用观测值代入求得的值。,求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步骤:,三、运用误差传播定律的步骤,3,、根据误差传播率计算观测值函数中误差:,注意:在误差传播定律的推导过程中,要求观测值必须是,独立,观测值。,例如,设有函数,z=x,y,,而,y=3x,,此时
12、,。因为,x,与,y,不是独立观测值,因为不论,n,值多少,恒有,因此,应把,Z,化成独立观测值的函数,即,z=x+3x=4x,上式中,X,与,3X,两项是由同一个观测值,X,组成的,必须先并项为,z=4x,而后求其中误差,即,m,z,=4m,x,例题,1.,已知,设,L,1,和,L,2,为独立观测值,且中误差均为,m,,试求,X,、,Y,、,Z,的中误差。,解:,1,)函数式:,2,)取全微分:,3,)根据误差传播定律:,X=L,1,+L,2,解:,1,)函数式:,2,)取全微分:,3,)根据误差传播定律:,Y=,(,L,1,-L,2,),/2,解:,1,)函数式:,2,)取全微分:,3,)
13、根据误差传播定律:,Z=X-Y,误差传播定的几个主要公式:,函数名称,函数式,函数的中误差,倍数函数,和差函数,线性函数,一般函数,5.4,等精度直接观测的最可靠值,一、求最可靠值,二、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L,三、用改正数计算中误差,四、精度评定,一、求最可靠值,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n,次,观测值为,l,1,、,l,2,l,n,,中误差为,m,1,、,m,2,m,n,,则其,算术平均值,L,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最或然值、似真值),设未知量的真值为,x,,可写出观测值的真误差公式为,将上式相加得,故,推导过程:,由偶然误差第四特性知道,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即,(算术平均值
14、),说明,,n,趋近无穷大时,,算术平均值,即为真值。,因为,式中,,1,n,为常数。由于各独立观测值的精度相同,设其中误差均为,m,。,设平均值的中误差为,m,L,,则有,二、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L,由此可知,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的中误差的 倍,。,故,三、用改正数计算中误差,四、精度评定,直接观测的量,经过多次观测后,可通过,真误差,或,改正数,计算出观测值中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第一公式,第二公式,(白塞尔公式),条件:观测值真值,X,已知,条件:观测值真值,X,未知,算术平均值,L,已知,其中,观测值改正数,,例题:设用经纬仪测量某个角,6,测回,观测之列于,表中。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L,中误差是:,返回,本章作业,P,90,:,1,、,3,、,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