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7620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6T+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6T+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6T+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6T+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CCS B 05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18712023“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Cultivation technology with anniversary on early spring season red bud taro- late season japonica rice of crop rotation2023 - 11 - 08 发布2024 - 05 - 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18712023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产地环境15 茬口安排和品种选择16 红芽芋

2、栽培27 晚粳稻栽培3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铅山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英金、程珊梅、曾研华、方加军、肖遥、王发洪、汪生林、朱强龙、谭雪明、吴国华、周庆红、丁燕辉、胡慧颖、朱莉英、肖建辉、胡凯。II“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茬口安

3、排和品种选择、红芽芋栽培及晚粳稻栽培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早春红芽芋-晚粳稻”轮作种植区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848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DB36/ T 921红芽芋脱毒种芋繁育技术规程DB36/T 1077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4、技术规程DB36/T 1173双季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红芽芋(Red Bud Taro)天南星科芋属(Clocasia esculenta(L) schott)植物,以食用子芋为主的多子芋品种类型,母芋较大, 近圆形;子芋近圆形,芽鲜红色。4 产地环境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周围无污染的壤土或沙壤土田块。产地环境应 符合 NY/T 847 和 NY/T 848 规定。5 茬口安排和品种选择5.1 茬口安排1红芽芋于当年 1 月至 2 月选择晴天适时早播,7 月中旬至 8 月初收获;粳稻 7 月初至中旬播种,8 月上旬前移

5、栽,11 月上中旬适时收获。5.2 品种选择5.2.1 红芽芋选用优质、高产,能在 8 月初之前收获的早熟品种,优选脱毒种芋,芋种质量符合 DB36/T 921 的要求。5.2.2 晚粳稻宜选用早熟、优质、产量潜力大、后期耐寒性强的籼粳杂交晚稻组合。6 红芽芋栽培6.1 播前准备6.1.1 冬耕晒垡大田提早翻耕晒土,上下层土壤翻耕晒垡冻垡,头年 12 月深翻深耕晒土,耕深 30 cm35 cm 为宜。6.1.2 施足基肥播种前 7 d10 d,每 667 m2 全田撒施商品有机肥 400 kg5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含氮磷钾各 15%) 15 kg25 kg 作为基肥。6.1.3 整地作

6、畦施基肥后田块耙细作畦,要求土壤耙深、耕透、碎细,以促进根系深扎。单垄双行三角形排列种植按畦面宽 70 cm,畦高 25 cm 30 cm,畦间沟宽 30 cm 做畦;单垄单行栽培按畦面宽 55 cm60 cm, 畦高 25 cm30 cm,畦间沟宽 30 cm 做畦,以利密植促早熟。6.1.4 土壤消毒播种前宜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枯萎病等多种病原菌,按照 NY/T 1276 执行。6.1.5 种芋选择选择大小均匀,单个重 50 g75 g,顶芽充实粗壮完整、无病虫、无伤斑及未腐烂的种芋。用种量按每 667 m2 准备 150 kg200 kg。6.1.6 种芋处理与催芽种芋处理:播种前对种芋

7、进行消毒,在日光下摊晒 1 d2 d,下种前 1 d 把种芋摊平喷雾或浸种消毒 10 min15 min,捞出沥干后催芽。催芽:将种芋整齐码放大棚内苗床上进行集中催芽,待种芋芽茎长约 3 cm5 cm 时即可下种。6.2 播种6.2.1 下种时间在 1 月至 2 月选择晴天进行下种。6.2.2 下种密度单垄双行三角形排列种植按株距 20 cm,行距 40 cm 打洞;单垄单行栽培按 20 cm22 cm 株距打洞, 每 667 m2 种植 3500 株3600 株,栽种深度 10 cm12 cm。26.2.3 下种方法边打洞边下种,每洞平放 1 个种芋并芽朝上,随手覆盖细土 5 cm 10 c

8、m,播后保墒,以利出苗。6.2.4 杂草封闭覆膜下种后 3 d 内,喷施除草剂封闭杂草,然后畦面覆盖黑色地膜,地膜使用应符合 GB 13735 的规定, 膜面要平,两侧用土压紧压实,清沟排水。6.3 田间管理6.3.1 破膜促苗当芋芽鞘露出畦面时,要及时进行破膜引苗,并在芽苗周围压土盖膜,以防风吹揭膜;同时进行补 苗间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6.3.2 水分管理苗期土壤宜见干见湿,保持土壤适当湿度,以利长根;发棵期断水,控制水分,保持畦面干燥,沟内湿润无明水;4 月底至 5 月初地下球茎膨大期,芋田保持薄水,潮湿畦面,其后田间保持土壤湿润, 遇高温天气及时灌跑马水降温。雨水较多时,及时清沟排

9、水,保持田间不积水。成熟采收前 15 d20 d 排干田间积水。6.3.3 追肥4 月底至 5 月初于地下球茎膨大期按每亩 40 kg60 kg 追施 1 次硫酸钾型复合肥(含氮磷钾各 15%),同时人工或者采用手扶式培土机进行一次培土,并及时除掉露出地面的子芋苗及母茎上的老叶和病叶。6.4 病虫害防治6.4.1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理化诱控措施。6.4.2 防治方法6.4.2.1 芋主要病害有疫病、污斑病、软腐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斜纹夜蛾、红蜘蛛、小地老虎等, 宜采用健身栽培、摘除卵块,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黄板诱杀蚜虫等防治措施。6.4

10、.2.2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进行处理,及时喷施杀菌剂;虫口数量达到防治指标的, 及时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6.4.2.3 按照 GB/T 8321.10 的要求选用农药与微生物菌剂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操作执行 NY/T 1276 规定。6.5 采收收获时间在 7 月中旬至 8 月初,当红芽芋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即可采收。采收后芋秆还田。7 晚粳稻栽培7.1 培育壮秧选择土壤肥力好,排灌方便田块做秧田,根据移栽期及移栽秧龄要求于 7 月上中旬播种,每 667 m2 用种量为 1.5 kg1.75 kg,提倡机插精准条播育秧,采用稀播育壮

11、秧。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技术具体参照 DB36/T 1173。37.2 大田移栽7.2.1 移栽秧龄可采用中小苗栽插,根据栽插方式的需要及前茬红芽芋收获时间来合理确定。湿润育秧秧龄宜控制 在 25 d 以内,抛秧 22 d 左右,机插秧 18 d20 d。可进行适当化控处理。7.2.2 移栽密度可适当密植,提高群体密度,采用 20.0 cm16.7 cm 或 26.6 cm13.3 cm 栽插规格,抛栽每 667 m2秧苗 1.6 万1.8 万蔸。平均每蔸 2 粒3 粒谷苗,保证基本苗有 4 万6 万。7.3 大田管理7.3.1 科学施肥移栽前耕耙田时上茬芋秆还田作有机肥,并随耕耙田每 6

12、67 m2 施复合肥(含氮磷钾各 15%)30 kg35 kg 做基肥,栽后 7 d10 d 每 667 m2 施尿素 9 kg11 kg、氯化钾 5 kg6 kg 作分蘖肥,幼穗分化期每667 m2 施尿素 6 kg7 kg、氯化钾 5 kg6 kg 作穗肥。肥料应用符合 NY/T 496 的规定。7.3.2 水分管理全生育期采用间歇灌溉为主,够苗及时晒田。插秧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 80%排水晒田控蘖; 孕穗期保持浅水层,抽穗期灌水 3 cm5 cm,齐穗后灌浅水,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 5 d7 d 天断水。7.3.3 防除杂草籼粳杂交晚稻对双草醚、嘧啶肟草醚除草剂较为敏感。移栽后 7 d 左右,秧苗返青期,结合分蘖肥拌除草剂撒施封闭除草,保持 5 cm6 cm 水层 3 d5 d,水层不可浸过心叶。具体应符合 GB /T 8321.10的要求。7.3.4 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穗颈瘟等病虫害,重点防治稻曲病,把握破口前 7 d10 d(即主茎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比例 10%左右时)以及齐穗期两次关口用药防治。具体参照DB36/T 1077 执行。7.4 收 获宜在大田稻穗成熟 95%以上黄熟时进行机械收割,并及时晒干或烘干。秸秆粉碎均匀还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