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2131-2023泡桐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7598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2131-2023泡桐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42T2131-2023泡桐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42T2131-2023泡桐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42T2131-2023泡桐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42T2131-2023泡桐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40CCSB 64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21312023泡桐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with timber forest of Paulownia2023 - 11 - 29 发布2024 - 01 - 29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育苗15 造林36 抚育管护47 采伐58 病虫害防治59 检查验收510 档案管理5附录 A(资料性) 泡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6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2、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荆门市彭场林场、京山市虎爪山林场、钟祥市盘石岭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庞宏东、李玲、唐万鹏、王保平、乔杰、杨代贵、张荣洋、毕全勇、朱波涛、陈明泉、胡兴宜。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 hblybzh;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系电

3、话:027-86952116,邮箱:hblybzh。 泡桐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泡桐用材林育苗、造林、抚育管护、采伐、病虫害防治、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的泡桐育苗和人工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2114 泡桐育苗技术规程 LY/T 2213 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规程 DB42/T 6

4、09 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种 根 root cutting选择具有一定粗度、易萌芽生根的1年2年生泡桐根系截成一定长度用作培育苗木的材料。 埋根育苗 root cutting propagating利用种根埋入土中进行育苗的方法。 接 干 trunk extention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使树木主干顶端的腋芽或不定芽萌发出向上生长的新芽,使主干得以向上延伸的过程。 平 茬 stumping指苗木在移植后,从根颈处全部剪截去地上枝条,使之重新萌发出新枝条的一种措施。 4 育 苗圃地选择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耕作层40 cm)、光照

5、充足、排灌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立地,避免使用风口地、泡桐育苗重茬地、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土地。 圃地整理在秋冬季节进行翻耕,翻耕深度40 cm50 cm,春季解冻后进行浅耕细耙,使土壤细碎、地表平整。浅耕细耙前均匀撒施腐熟的农家肥或饼肥,并翻耕埋入耕作层。土壤消毒按照LY/T 2114规定执行。 作床高垄作床,垄高20 cm30 cm、底宽40 cm50 cm、顶宽30 cm40 cm,床面平整。 育苗材料准备4.4.1 种和品种选择选择在湖北有自然分布的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和通过国家、省级良种审(认)定的泡桐品种。新品种引进需要经过区域性试验后才能推广种植。 4.4.

6、2 种根采集在泡桐落叶后至翌春发芽前,从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1年2年生苗木上采根,选择下端直径1 cm4.4.3 种根分级与贮藏剪好的种根按粗度1 cm2 cm、2 cm3 cm等分级,30根50根为一捆,置于干燥阴凉处1 d3 d。不立即育苗时,应妥善贮藏,具体贮藏方法按照LY/T 2114规定执行。 4.4.4 种根催芽2月下旬埋根前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宽1.5 m、深30 cm、东西方向的阳畦,畦底铺5 cm厚的湿沙, 种根大头向上,成捆直立于坑内,种根间填充湿沙,上盖塑料薄膜,10 d15 d后幼芽萌发露白即可育苗。 育苗技术4.5.1 大田埋根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埋根育苗,具体技

7、术按照LY/T 2114规定执行。 4.5.2 容器埋根育苗按照LY/T 2114规定执行。 苗期管理水肥管理、松土除草、抹芽等按照LY/T 2114规定执行,病虫害防治见附录A。 苗木分级与出圃3 cm、无严重劈裂或损伤的根系,剪成长10 cm15 cm的种根,剪口要平滑,上端平口下端斜口。 苗木分级按照DB42/T 609的规定执行,达到级和级的苗木可以出圃造林。苗木出圃按照LY/T 2114规定执行。 5 造 林 造林地选择选择海拔600 m的低山、丘陵、岗地或四旁地作为造林地,土层厚度80 cm、pH5.07.5、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坡度30,若土层较厚,各个坡

8、位均可作为造林地,土层较薄,应在中坡以下选择造林地。 造林地清理可采用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三种方式。具体清理方式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 整地整地分为穴状整地、水平带状整地和全面整地三种。 穴状整地适用于所有立地类型,整地规格为:方形穴长、宽0.8 m1.0 m,圆形穴的直径0.8 m1.0 m,深度0.6 m0.8 m。 深度30 cm50 cm,带间距离因造林行距而定,一般为3 m7 m。栽植前,在带状整地的基础上再参照穴状整地规格挖种植穴。 全面整地适用于条件较好的丘陵和缓坡,整地深度30 cm50 cm。栽植前再参照穴状整地规格挖栽植穴。 苗木选择1年生大田苗或2年根

9、1年干的大田平茬苗,地径4 cm,苗高3 m,以1年生苗为佳。山地造林或苗木需要长途运输时,可以使用1年2年生根桩(地径3 cm)和当年生容器苗(苗高20 cm30 cm)作为造林材料。其他要求按照DB42/T 609的规定执行。 栽植5.5.1 造林季节大田苗造林2月下旬至3月下旬,以3月中旬之前为宜;容器苗造林5月上旬至6月中旬,以5月下旬之前为宜。 5.5.2 造林密度5.5.2.1 四旁植树单行造林,株距为3 m5 m;双行及多行造林,株行距为(35)m(56)m,三角形配置。 5.5.2.2 片林株行距为(35)m(46)m。水平带状整地适用于水肥条件较好的缓坡,带宽为1 m2 m,

10、坡度较大时,可适当减小带宽,整地5.5.2.3 农桐间作林根据间作物的不同,造林密度株行距为(35)m(810)m。5.5.2.4 混交林根据混交树种的不同来确定造林密度。泡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泡桐宜按(45)m(68)m株行距栽植,杉木按1.5 m3 m株行距在泡桐行间栽植2行进行混交;泡桐与楠木(Phoebe zhennan)、木荷(Schima superba)、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等树种混交,泡桐宜按(45)m(56)m株行距栽植,楠木等树种以株距4 m或5 m在泡桐行间种植1行混交。 5.

11、5.3 苗木定植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颈处低于地表5 cm左右为宜。使用容器苗造林,不能降解的容器栽植时应先脱去,再栽植。具体栽植要求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 6 抚育管护 抹芽使用根桩造林或造林后平茬的林地,待萌芽20 cm30 cm后保留1个健壮萌芽,去除多余萌芽。在主干生长期间,保留顶端4对6对侧芽作为侧枝培养外,将其下部所有侧芽全部抹去,抹芽应在萌生芽未木质化前进行,重复2次3次。 修枝造林3年5年后进行,侧枝粗度不超过5 cm时开始。修枝季节宜在春季树液流动前半个月左右, 从枝干基部修除,切口要平滑。修枝强度保持树冠高度大于树高1/3。 接干6.3.1 剪梢抹芽接干造林后第2年春

12、季芽萌发后,选择顶梢下主风方向生长健壮的侧芽作为接干芽,剪除接干芽以上的弱梢,剪口平滑,不应损伤节间横隔膜。同时,控制接干芽以下侧芽萌发的枝条数在3个4个,以下侧芽萌发的枝条全部抹除。 6.3.2 平茬接干对主干弯曲或低矮1年2年生幼树采用平茬接干法接干。在冬春季节树液流动前将幼树的地上部分全部去掉,茬口离最上层侧根3 cm,茬口要平滑,防止劈裂。由根桩萌发出的萌芽保留1个最健壮的萌芽,并定期进行2次3次除萌。在主干生长期间及时抹去腋芽萌发的侧枝。 施肥与追肥施肥在造林当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每株施复合肥100 g150 g,在距离根部20 cm处挖深度为10 cm20 cm环状沟,将肥料

13、均匀撒入沟内,回填平沟。追肥可在栽植后第2年、第3年进行,每株施复合肥等300 g500 kg,在树冠边缘处挖深度为20 cm30 cm环状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回填平沟。 间作幼林期,可在泡桐林下间作花生、大豆、芝麻、西瓜、红薯等农作物;林分郁闭后,可在林下间作魔芋、黄精、麦冬等耐阴的农作物或药材。 间伐造林密度较大的林分,当郁闭度达到0.8的时候需要进行间伐,间伐强度根据培育目的、造林密度等来确定间伐强度。间伐时采取隔行间伐或隔株间伐方式。 7 采伐根据培育目标确定采伐期。培育中小径材,采伐期为6年8年,培育大径材,采伐期10年。采伐季节宜选择秋冬季。 8 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

14、主,科学治理”方针,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实现可持续控制。 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8.2.1 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泡桐主要病害有丛枝病、黑痘病、炭疽病、褐斑病、腐烂病及根瘤线虫等,丛枝病防治措施按照LY/T 2213规定执行,其他病害主要防治措施见附录A,农药的使用按照GB/T 8321规定执行。 8.2.2 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泡桐主要虫害有灰天蛾(Acosmerycoides ssp.)、叶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网蝽(Eteoneus angulatus)、大袋蛾(Eumeta variegata)、蛴螬(Holotrichia ssp.)、蝼蛄(

15、Gryllotalpa orientalis)等,主要防治措施见附录A,农药的使用按照GB/T 8321规定执行。 9 检查验收包括造林面积、造林密度、苗木规格、整地方式和规格、造林成活率等内容,检查验收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 10 档案管理建档内容包括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图表、造林检查验收文件、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档案管理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 AA BB 附 录 A(资料性)泡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表A.1给出了泡桐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表A.2给出了泡桐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表A.1 泡桐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病害名称 病 原 危害部位 防治方法

16、丛枝病 由类菌原体引起。 枝、干、叶、花 按照 LY/T 2213 规定执行 黑痘病 真菌病害,由泡桐痂圆孢菌侵染所致。 苗木嫩梢和幼叶。 (1) 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2) 药剂防治:埋根前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对苗床消毒;萌芽后每 15 d 喷施 1 次 200 倍等量式波尔多液;生长初期每10 d15 d 喷施 1 次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连喷 3 次4 次。 炭疽病 由炭疽病菌引起。 苗木叶片、叶柄和嫩茎,或大树的新梢。 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每 10 d15 d 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甲基托布津800 倍1000

17、倍液喷施 1 次,连喷 3 次4次。 褐斑病 由泡桐尾孢菌引起。 苗木和幼树的叶片。 (1) 苗期精细管理,育苗密度合理,保持通风,及时摘除下部老病叶,减少病菌。 (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隔10d喷洒1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喷3次4次。 腐烂病 由泡桐黑腐皮壳菌引起。 幼树多发生在主干基部,大树多发生在枝干分杈处和伤口处。 (1) 物理防治:冬季剪除病枯枝条,集中烧毁,减少病菌来源。 (2) 药剂防治:刮除病斑,在刮面上涂抹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100倍液。待药液干后,涂机械黄油约1 mm,

18、保护木质部 。 根瘤线虫 由根瘤线虫引起。 苗木根部。 (1) 埋根育苗时严格检疫,防止病苗传入; 苗圃地进行轮作。 (2) 药剂防治: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0倍 150倍液在苗行周围开沟浇灌苗株或钻孔注入,一般孔深10 cm15 cm,孔间距离为30 cm灌后覆土耙平。 CC 表A.2 泡桐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 防治方法 灰天蛾 叶片 (1) 结合冬耕将蛹翻至地面风干冻死。 (2) 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 药剂防治:幼虫低龄初发期喷施10氯氰菊酯3000倍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 叶甲 叶片 (1) 人工捕捉,采取摇树振枝等方法,人工捕捉害虫

19、集中杀死。 (2) 药剂防治: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或0.5%苦参碱水剂800倍1000倍液喷施防治。 网蝽 嫩叶、幼芽 (1) 秋末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毁田间的枯枝落叶,冬季深翻土壤,以消灭越冬成虫。 (2) 药剂防治:5月下旬喷施5%甲维盐或10氯氰菊酯3000倍4000倍液防治。 大袋蛾 叶片、嫩枝 (1)冬春季节,人工摘除袋囊,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用5%甲维盐1000倍1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0倍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4000倍液及时喷施防治。(3)生物防治:7月上旬喷施120亿/mL苏云金杆菌(B.t)乳剂100倍液防治。 蛴螬(地老虎)根部 (1) 人工捕捉:利用蛴螬成虫的假死性,摇晃树木集中杀死。 (2) 物理防治: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 药剂防治:使用 2%联苯噻虫胺颗粒 22.5 kg/hm230 kg/hm2 防治蛴螬幼虫。蝼蛄根部 (1) 物理防治:成虫期使用黑光灯诱杀。 (2) 药剂防治:用 1%甲维氟氯氰颗粒 450 kg/hm2500 kg/hm2 均匀撒施地面,随即翻耙使药剂均匀分散于耕作层,能达到触杀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