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57607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永坪镇小学 刘芳【摘要】: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是课堂教学面临的大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数学贴近生活、开展课堂小游戏以及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等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行了论述。【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因此数

2、学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走近数学、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快乐地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因为刚上课,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角色,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其他形式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那么,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圆的面积”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草地的一个木桩上拴着一只羊,想一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在哪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而揭示课题。又如,

3、在讲“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首先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我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学生答:“石子占了一些地方,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能喝到水。”我接着指出:“石子占有的地方叫空间。石子放入后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再如,在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新课伊始,我对学生说:“今天咱们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学生考教师。你们只要任意举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马上就可以告诉你们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可以考教师,学生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此时,学生纷纷举出不少最简分数,我一一予以回答。起初学生感到怀疑,经过验证,他们知道我的

4、答案准确无误,于是,学生由怀疑到信服,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定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教法多样,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变而不稳定的,要想稳定并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比较抽象的教学概念、运算定律、计算法则等,应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应采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之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而一些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并且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自学、讨论等。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是这样设问的:1.回忆一下我

5、们以前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目的是:引导转化) 2.圆可从转化为哪一种学过的图形呢?(小组可以剪一剪,拼一拼,试试看,哪怕是近似的图形也可以。 3.你们小组是沿什么来剪的?为什么要沿着半径来剪呢?4.观察每小组所拼的图形,比较一下,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拼出来的图形有何变化呢?5.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边推导回答下列问题:A.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B. 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 )C.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既理解了其公式的来龙去脉,又为计算圆的

6、面积作了铺垫。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以极高的兴趣进行学习。三、从社会生活中引入和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它是经过人们不断总结,不断抽象形成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其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那么如何把数学课本与学生实际的生动的现实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就需要教师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使它贴近学生生活,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空间,努力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更具现实性,与属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得更紧密。比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课

7、,在练习题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同学们观察墙上小红花评比栏,得5朵小红花的有几位同学?说明有几个几?该怎么列式呢?那么用哪句口诀算出结果呢?由于评比栏是学生和老师在平时课堂和学习生活中共同评比出来的,其内容为学生所熟知和深切体会着的,因此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探究问题的热情。而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同时,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四、多学科共同合作参与,横向联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雄心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

8、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丰富繁杂而又全面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孤立和绝对的。各科目之间都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学习的知识点也是同步的,这种横向的联合更可以打开各科目之间的壁垒,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在更大更广阔知识的视野中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比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问:谁会背静夜思这首诗?于是学生积极踊跃,待一学生背出全诗后问:老师为什么想到这首诗?这首诗里蕴含了哪些数学问题?于是学生同桌间互相积极地讨论、思考,很快地有学生发现每一句诗是5个字,那么老师接下问:全诗共有几句?生:四句。师:那么谁能问一句关于数学的问题?生:全

9、诗共有多少字?于是很优美的一首古诗马上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学生既体味着诗中情境之美、陶冶着心灵,又通贯到数学知识的情境中。不仅为两学科之间架设一座知识的桥,更是培养了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里探求数学问题的意识,同时开阔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再比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授完新课以后,先让一学生唱支歌,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歌的名字是西游记主题歌。于是学生暂时缓解一下紧张的大脑,享受着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之美。转贴于 233网 之后教师讲到:有一天,孙悟空师徒四人走到一座山林里,遇到了很多妖怪,孙悟空师徒四人对付不了了,怎么办?他先从头上拔出7根猴毛,一吹变成7只猴子,但是妖怪太多还是不够,于是大圣又拔出7根猴毛,

10、又一吹,变出7只猴子,这样他接连拔了5次。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一共变出几只猴子?那么该怎样列出算式,又该用哪句口诀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便很快列出算式并说出了口诀。在这里,音乐、故事与数学融成一片,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精神享受更是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创造出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 五、创设情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境,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

11、知识,增长才干。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尤其是要靠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创造性劳动。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美的情境。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极力追求的是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上课开始,我说: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颗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老师继

12、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于是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怎么少了一个。那现在是多少玉米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接着我又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很快地学生列出了算式。如。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自展开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转贴于

13、 233网校论文中心 六、训练多变,发展学习兴趣知识的实践运用是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一环。在设计实践应用题时,笔者注重了多层次、小坡度、趣味性。新课结束后,为检查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首先设计了基本训练即模仿题,这组练习主要是巩固新知,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其次是综合练习题,这组题既有所学新知识,又加入了以往的基础知识,通过这组练习,使学生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提高了实践应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第三,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深练习。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后,笔者出示了一张未标圆心、半径的圆形纸片,求其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想得办法多?这样,由浅入深

14、,循序渐进,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练得好,练得了,达到练一题长一智,练一题多一能之目的;第四,增加实践应运用的趣味性,以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练习: 百发百中 100% 一箭双雕 200% 百里挑一 1% 十拿九稳 90% 一分为二 50% 这样将成语与百分数联系起来,以延续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七、热爱学生,春风化雨 “亲其师”才有“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的老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教的课程,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学生喜爱的老师一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积极

15、的教学反馈。凡是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老师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情境,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下,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能敢于倾诉心声,同时老师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学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给予帮助,真正使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那么,学生的这种心理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状态。这正如俗语所说:“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道理。只有这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才能达到“语止意深远,曲终音未绝”的效果。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