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外合作...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_李祺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574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8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外合作...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_李祺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外合作...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_李祺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外合作...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_李祺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50 卷第 2 期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3 年 4 月Vol.50 No.2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EQUIPMENTApr.2023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重庆移通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李祺玥(重庆移通学院德国工程学院,重庆 400000)摘 要:根据应用型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通过借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多校多企”育人新模式。关 键 词:产教融合;中外合作办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校多企 中图

2、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8736(2023)02006603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nd explor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s-Taking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 in Chongqing Yitong University as an exa

3、mple LI Qiyue(Chongqing Yitong University Germ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Chongqing 400000,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major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for example,has carried out the reform

4、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by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multi-school and multi-enterpris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Keywords】integration of prod

5、uction and education;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Mechanical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ajor;Talent training mode;Multiple schools and multiple enterprises 1 深化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

6、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基金:重庆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JG334)。作者简介:李祺玥(1990),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类、机械类双语教学。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大部分高校仍以学科教育为侧重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这类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果采用学科教育传统的育人模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上课考试毕业”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基础实践应用”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1。第 50 卷第 2 期 李祺玥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外

7、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新模式 67 2 培养模式分析 重庆移通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采用中、德两国合作办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国内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参考德国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对接国际化课程体系,采用超小班、中德双语模式进行教学2。2.1 教学模式 学生前三学年在国内接受基础课程教育,完成基础课程学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入学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将在德国接受为期一年的工科专业教育,成绩合格者可分别被授予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和重庆移通学院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未前往德国学习的学生则在国内继续完成本科教育,取得规定学分且各科成绩合格者,可被授予重庆移通学院本科毕业证。语言类课

8、程采用超小班教学,以便于教师能关注、照顾到每个学生;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最大限度采用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外语的良好环境。学院还设置了外教课程,用于学生在国内的适应性学习,由德国外教和中方教师搭档授课,来自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负责讲授课程内容,中方教师负责答疑、沟通、辅助,便于学生与外教沟通,理解课程内容。2.2 课程体系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可分为公共课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商科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前三学年课程总共 206 学分,最后一学年的国内课程为 20.5 学分,若学生前往德国继续学习,则需要在德国修满专业课程的 74 学分。专业教育模块包含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综

9、合实践三个部分。专业知识之中的机械制图、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课程由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授课;出国学习的学生需要在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完成项目管理、气压与液压技术、机电系统仿真、职业实践等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3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型大学开始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为目标,进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3。3.1 重视外语教学 重庆移通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德语课程的学分约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教师通过将德语教学内容与介绍德国企业、工厂流水线操作等内容相结合,在课堂上以播放视频

10、的方式呈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德国企业、工厂、操作的熟悉度,还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和理解力。3.2 师资队伍建设 重庆移通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部分教师虽然有海外留学经历,但归国后大多直接从事教师岗位,基本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所以针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十分关键。无论是带学生到企业实习,还是利用假期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都可大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方向发展4。3.3 国际合作 德国的制造业历史悠久,重庆移通学院通过与德国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可帮助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走出去”,在国外继续深造。学生在海外经过实训后,实践能力、语言能力和

11、适应能力都能得到极大锻炼,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4 主要成效及发展规划 重庆移通学院借鉴“多校多企”的模式,联合其他应用型高校、大型企业共同组建产教联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在统一的规划和组织下进入联盟内的企业实习。企业可以通过横向对比,选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签订工作协议;学生也可以通过良性竞争,争取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新型产教联盟犹如连接高校、学生、企业的桥梁,有效提升了产教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了产教融合的发展,开创了互利互赢的良好局面5。68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3 年 4 月 5 结语 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成

12、功经验,基于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接国际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开展国际办学合作,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持续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国际型人才。参考文献 1 朱云龙.改革开放促发展,产教融合育人才: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19):160-162.2 严红霞,李永梅,丁锴,等.产教融合育工匠,合作共赢谱新篇: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的创新与实践J.文教资料,2020(27):155-157.3 王贝,周彦兵.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中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合作案例剖析J.世界教育信息,2020(S1):135-139.

13、4 刘影,莫绍强.突出智能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非职业教育发展之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中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案例J.世界教育信息.2020(S1):22-24.5 熊建武.浅谈政府主导下的“多校一企”、“多校多企”工学结合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96-99.责任编辑:张亦弛 英文编辑:吴志立 (上接第 63 页)求为标准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做到“岗课”融通;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竞赛内容融合到教学和课题项目中,将部分学生受训成果转化为大众化的教学资源,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建立健全的证书考核制度,以岗位职业技能为培养导向、以岗位核心职业技能

14、为培养目标,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数控技术“1+X”证书培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4 总结 人才综合培养是“双高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在建设数控技术专业群过程中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推广“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以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育人目标。参考文献 1 冉启兰.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0(16):43-44.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3 孙杰,周桂瑾,徐安林,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9-62.责任编辑:张亦弛 英文编辑:吴志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