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754321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父亲因为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坚持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设计理念】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

2、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2从课文的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

3、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是对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在上课时让学生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更为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平台。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1.自由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思考:课

4、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4)遇到不懂的地方,用“?”标出。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教师巡视辅导。3.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和不懂的问题。【设计意图】在初读中认识生字、读好词语促进学生的再读感受,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更是深入再读课文的动力。三、检察反馈,初入情境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汇报:(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3.讨论

5、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学贵有疑”,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一个字读,所以在第一课时,重点仍以“读”为主,读会词语,读顺句子,读通课文,读出让你感深感动的地方,读出个人独特的体会,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为第二课是时打下坚实基础。四、课后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6、。【设计意图】课后让学生讲故事,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了不起)【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所以这个导语的设计既紧扣单元,又揭示课文中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学生看地震的短片。2.学生谈各

7、自观片后的感受。3.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直面触摸课文,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一)了不起的父亲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2.学生汇报:(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3)“不论

8、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

9、?(板书:不论总)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二)了不起的儿子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谈感受。(板书:父

10、爱)【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扣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细细品味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熏陶。同时让学读懂作者用来表感情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1.观看课件,听朗诵,感悟父爱。2.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设计意图】听感人的朗诵,与温馨的画面相互配合,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将文本的主题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时“写话练习”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练习表达,情动而辞发。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这

11、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设计意图】“父爱”不仅在文本中、课堂中,更应在生活让它不断延伸下去,让“父爱”在学生心中不断回荡。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

12、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父亲因为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坚持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设计理念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1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教学难点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教学过程课前:学生一起朗诵一首小诗:父爱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父爱是良言,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父爱如

14、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2.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但

15、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继续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教师范读,学生自主探究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了不起)三、品读感悟(细研父亲的了不起)师: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默读课文112自然段: 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画一画,可以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师:你们说的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一)重点一:第十二自然段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

16、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初谈体会。)师:说说你从第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师: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1、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读出挖掘的时间长-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

17、?提示:他带工具了吗?(没)用什么挖?(手)挖的是什么?(瓦砾)柔软的手挖的是坚硬的瓦砾,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一项怎样的任务?(任务艰巨)任务艰巨呀,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这里的“挖”还可以写成什么词?(掰、抱、拣)一个“挖”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啊,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2体会父亲的艰辛。师:你们看到他疲惫成什么样子了?生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

18、这个样子:生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生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就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你读(配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

19、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3、体会父亲的执着。“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师生分角色读师:(引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生:(读)谁愿意帮助我?师:(引读)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引读)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4、体会父

20、亲的坚定信念师: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生:父亲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责任、信念、爱、决心、不离不弃)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就是一位生读:了不起的父亲。四、

21、品读感悟(研读儿子的了不起)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默读13自然段到最后,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你又从哪儿读出了儿子了不起?1、体会儿子的自信。“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2、体会儿子的勇敢“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师小结: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时刻记着父亲的爱的承诺,鼓励自己和同伴战胜困难去等待生的希望;当获救时,他又让同伴先出去,一般孩子能做到吗?不能,在危急

22、关头,他鼓励同学、“让”同学先走。儿子阿曼达是多么了不起!师: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五、总结延伸“爱”。(师: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板书: ),支撑自己不畏艰难,不分昼夜挖掘儿子,他是多么的坚定、坚韧;儿子因为父亲的爱的诺言,在危难中获得自信、变得勇敢。这对父子都因为记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奇迹,延续了幸福。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这对了不起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师:同学们,伟大的父亲谱写了惊人的神话。我们深深领略了这(指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他们真是一对(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六、感悟

23、写法、布置小练笔师: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七、推荐读书最后我们一起读一首小诗: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师:课后请同学去读我国著名作

24、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还有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妈妈,我找了你好久父爱这几篇文章读一读。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 爱 儿子 (信守承诺) (先人后己)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学反思: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本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教学时,我重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不起的父与子”,一步步深入思考,以“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父与子”为主线提领全文,使学生体会父亲的执著,守信和儿子的无私,对父亲的信赖,体会崇高的父子亲情。本节课我着重贯穿以下理念: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

25、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节课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情感脉络流畅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亲情课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读父亲的了不起,(父亲挖的时间长,父亲的艰辛,父亲的执着,父亲的坚定),以及研读儿子的了不起,通过设计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2、注重了对朗读课文的指导:如对“他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几句话的朗读指导,在老师一步步情感引导下,学生的感情也一步步升华,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3、注重了对课外知识的拓展:通过对课外

26、知识的拓展,启迪学生深入的思考,升华学生的情感。在最后我们读了这几句话: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和课前的小诗 父爱首尾相应。我向学生推荐了五篇亲情文章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妈妈,我找了你好久父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让学生在一次次阅读中,在一次次情感体验中,在一次次心灵碰撞中,让学生感受亲情、走进亲情、拥抱亲情!”这一拓展不仅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且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回到办公室,我们组的老师真诚的给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也认识到了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

27、:1、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些不是太稚嫩,尚不够丰满。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只会钻进死胡同。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而我在课堂上却说,他急切的希望得到帮助,而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其他父母不像这位父亲爱孩子,其他人不够热心过于冷漠。这便偏离了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了。2、再如后面儿子的表现部分也不够丰满。我

28、让学生探讨对这个孩子阿曼达的看法,学生往往只着眼于他对同学的关爱,谦让。但其实这些放在平日里非常正常,然而现在是在极其危险的境地,这个地方随时可能有危险,儿子很有可能因此而伤生,如果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可以更升华儿子的了不起,以及他心中的信念 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3、个别朗读的次数少。教学时,注重于对句子的理解,也想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朗读训练不是很到位。齐读地方比较多,个别朗读比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注意取舍。4、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些地方和学生的情感达不到共鸣,如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关于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要是这时我能通过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让学生直面触摸课文,那么在以后的环节中学生的情感表达会更丰富,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课虽然上完了,但我深深知道:以后的路还很漫长,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老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的体会得到升华。希望老师们不要忽视我所忽视的问题、现象,让我们的课堂更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我们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而努力,让我们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