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计划与实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有一个新的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门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新型课程,如何运用先进的课程理念方法,探索其校本化的历程,是基层中小学校进行本课程实施中亟待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学校原有课程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活动教学的思想,强调书本知识与学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我们在提出学校科研课题时曾经这样思考:培养儿童具有自主创新性学习品格,把儿童从被动的、僵化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养成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求异的精神,不仅符合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改变教育教学现状的一条重要途径
2、和有效措施。但是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一个可行的思路与策略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学习、思考,我们选择了开设主题综合活动一种崭新的课程为突破口,通过学校课程与课时的调整,我们终于分给老师和学生这块“自留地”,让他们自已去设计,去开垦,去耕耘。由于这是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课程形态,教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运用,那就必须“逼”着教师改变旧的观念与手段,用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行为去实施,大家在不断的学习、借鉴、尝试、反思的过程中,提升了教育理念,学会了选择主题,找到了课本之外的丰实的课程资源,学会了挑战自己,增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体验学习,实践学习等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
3、行学习的指导能力,在这一切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教学行为,当教师们在设计、实施主题式综合活动中促进教育观念的较快转变,然后自然迁移到学科的课堂教学及教育活动之中,大大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对于自己、亲人、朋友,对于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对于支持人类的自然环境,对于周围社会的重要问题都能自觉地关心、过问、注意,具有起码的责任意识。 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热情投入,获得亲身体验,形成乐于探究,主动提问,善于合作、勇于进取的积极情感。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
4、道德。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培养一种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严肃认真的精神以及遵守科学道德与规范的精神。 2能力目标 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动手操作与实验的能力。 与人沟通、交往、合作的能力。 语言表达与文字表现的能力,。 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学会提问、观察、调查、访问、评价、鉴别、鉴赏等方法性知识; 跨学科的知识,为解决具体问题需要补充的知识; 通过日常经验而获得的体验性知识。 (二)分目标 “探索自然”主题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
5、情感。 2认识保护和改造自然重要性,懂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学会观察、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和改造自然。 3认识周边环境,养成良好习惯,珍惜身边的一切(动物、植物、景物、城建等),从生活小事做起。 4了解宇宙万物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绿色在线”主题目标; 1认识环境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意识到环境被改变和被破坏将带来的危险与灾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人的生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3通过资料的收集,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对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开展系统性的探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4
6、逐步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 5以自身的环境保护行为,影响身边的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社会纵横”主题目标: 1知道我国国情和地理环境,认识不同民族的分布和风俗习惯,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成强烈的爱国之情。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知道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了解外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能认同、包容各种族文化,尊重不同肤色的人群。 2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新闻时事,与同学展开讨论,培养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感受科技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周边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7、懂得利用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处理生活和学习的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4通过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学会生活自理,有良好的理财观念,学会合理消费,形成正当的消费权益意识。 5了解所住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文化和发展变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区服务建立良好、健康的社区群体关系,开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心心相能”主题目标 1愿意与他人交往,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意识。 2乐于帮助别人,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学会尊重人、宽容人。 3了解身边各种关系、各种职业的人,体会别人的艰辛,并愿意与他人分享爱。 4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关心异族、异国人群。 “健康成长”课程课
8、题目标 1关心自已的身心成长过程,锻炼身体,使自己有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2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的价值,懂得珍惜生命。 3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际遇,能调控自己的情绪,正确认识自己、对待他人。 4认识身边种种危害,学会自我保护及在危害中帮助他人。 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主题式综合活动是校本化的课程,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中一个大胆的尝试。作为活动课的一种类型,主题式综合活动课具有更大程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是从儿童生活与成长入手,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大主题为中心,提炼出若干活动主题。在“人与自然”方面,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自然界,让
9、全体学生都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密不可分,学会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并以此增加对大自然好奇心与理解力,增强对自然的亲和力与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人与社会”让孩子们从周围的世界认识开始,认识家庭、社区、人们从事的职业、社会的变迁、人们如何生活、生产与消费等等,通过亲身实践,初步尝试与体验人类的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内容涉及到儿童的自我认识与了解以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邻里之间、亲人之间等人际关系的处理,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中逐步学习与人相处的艺术与方法,提高为人处事的能力。根据这三大版块,结合儿童已有经验、现实生活需要与兴趣,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主题。比如,在“人与人”方面就提炼出“认识自我”“
10、同学之间”“亲情体验”“请教教师”等主题,每个主题可以从低年到高年设计若干个活动内容展开。这样,在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下给教育者留下了充分的开发空间,把教师参与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创造性发掘出来,在反复的尝试与探索中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主题式综合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融知识、能力、体验为一体,以主题活动形式组整起来,实现知识的整合,能力的迁移,大大提升了教育的价值,使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二)内容体系 主题专题栏目课题举隅探索自然1动物世界2自然风光3宇宙空间4身边科学5四季变换6地球母亲1找春天 2秋天的童话 15、有趣的声音 3北方和冬天4动物的尾巴 1
11、6、夏张的秋天 5泰山 6今夜星空灿烂 17、神奇的月球 7地震现象 8深深的海洋 9风从哪里来 10多样的生物11挂历故事 13、绿色在线 1生命与水2生态平衡3人口与环境4绿化祖国5爱我家园1国宝熊猫 2家庭园艺设计师 3绿色在哪里 4“小绿芽”行动5环保博士 6绿色奥运 7亲亲大地 8手脏了,没水 9从种子了解森林 社会纵横1社区参与2饮食文化3社会热点4文化名城5传统节日6生活与消费 356朵花(民族团结) 4服饰与文化 5家乡饮食 6购物 72008,北京见 8带你游西御道9诗词朗诵会 心心相通1同学之间2社会主人3走进互联网4亲情无限5我的母校6资讯科技1楼户人家 2我的爸爸妈妈3
12、我的老师 4跟你交个朋友 13、母校再见 5朋友,我原谅你 6沟通无限 14、助残活动 7请到我家 8我是班里的一员健康成长1认识自己2学习乐趣与烦恼3心理热线4保健与锻炼5阅读与欣赏6偶像与榜样1童话世界 2动画世界 3今天我当家 4这就是我 5身高的秘密 6拒绝“眼镜” 7疾病“睇真d” 8足球小霸主 9减压有办法 10肥胖与健康 11珍爱生命 12我的兴趣与爱好 三、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特点1 体现综合性活动目标 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了关心与合作,学会了选择与应用,提高儿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
13、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能力以及从不同方面、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主题式综合活动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例如,在低年段的活动我的爸爸妈妈目标为:(1)观察爸爸妈妈的外貌特征,通过照片或图画向大家介绍;(2)向熟悉爸爸妈妈的亲友了解爸爸妈妈的经历、往事,全面了解父母的历史及其性格、爱好等;(3)听父母介绍、或亲自去父母工作单位了解他(她)的工作情况与职业特点;(4)体验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热爱等亲子深情,描述对父母印象最深的事及生活片断;(5)设计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情(一首歌、一幅画、一件手工制品、一首诗、一句话、一件小礼物)在这次活动
14、中,小学生面对自己最亲的亲人一一父母进行观察、访问、调查、回顾、体验等形式深入理解这份亲子之爱,用自己应有的经验(朗读、绘画、表演等)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在调查访问活动中增进了对社会、职业内涵的了解与认识。 2选择整合性主题为实施内容 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不是从学科知识的体系出发,而是以人类的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贴近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发展需要,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于一体,集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学生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往往需要涉猎各种学科知识,运用多种能力去认识与解决他们现实中的一个问题(主题)。 3活动形式力
15、求多样性 主题式综合活动是为儿童发展需要而设计的活动,它需要改变单一的维持性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探索愿望,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能力的投入,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根据主题的需要,让儿童亲身去调查访问、网上搜寻,电视观看、图书阅读、动手操作、尝试实验,反复体验学习过程,探究事物联系,获取信息,他们可采用观察、测量、记录、收集、整理、讨论、分类、比较、分析、制作、考察、访谈、游览等各种方法投入活动,研究自己身边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在活动中既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合作完成,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完成某一主题,老师可布置实践性作业或游览、参观、访问等任务,经过
16、一段时间或在课上组织大家交流、汇报、讨论、总结活动结果。因此,儿童活动的空间是开放的,可以是在学校和课堂上,也可以走出学校,把活动延伸到适用不同活动内容的特殊空间去开展活动,亲自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与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 4让学生自主活动 学生是主题式综合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他们的活动是自主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参与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自我表现意识与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活动形式的选择、活动过程的展开到活动方式的设计,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的,学校和教师只是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学习自由度和必要的条件,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的“教”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教师
17、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同时也是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活动,不是接受性的,而是发现式的、探索式的,“学”的内容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综合性的信息。在主题式综合活动中,有时也需要家长的参与与配合,但他们也只是一千帮助者与合作者角度去参与,而不可能替代学生的自主活动。 5运用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不以知识的掌握或某单项能力提高为目标,而是以儿童综合素质提高为价值取向,因此,对其评价注重其发展的全面性和自主性,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的。在活动中,由于学生经验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难度不同,每个人的收获也是不同的,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勇于合作的同时,更应肯定那些大胆尝试、能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同学;在评价方式上更是灵活多样,他们的作业可以是一篇观察记录,也可以是一篇读书笔记,反映他们的体验与感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也是评价者,他们在每次活动后都有自我总结,通过成果的交流与心得研讨,升华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了解,教师更能充分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发展善及存在的个性差异,及时鼓励与肯定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并对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有效指导,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中反馈活动的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进而调整活动策略,不断提升活动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