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471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和 红 刘嘉文摘 要:时间银行是基于可交换积分、时间币等载体 将特定群体之间的互助行为货币化 从而激励群体内部产生互助行为和志愿服务的平台系统 具有社会公益事业属性及养老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 基于共享经济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视角 首先阐释了时间银行系统中的共享意涵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交易费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障碍 其次对我国部分地区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进行了介绍 最后围绕所设计的时间银行运作框架 从协同共享、精准共享、公平共享、规范共享四个维度提出了建立

2、可持续时间银行系统、实现其良好自我运转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 交易费用作者简介:和红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福建 泉州)刘嘉文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 引 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 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 相比 年比重上升了 个百分点 其中 岁及以上人口为 万人 占比 我国已成为首个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两亿的国家 已经进入国际通行标准定义的深度老龄化阶段 然而 当前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总体上仍然存在着覆盖面不全、城乡发展不平衡

3、、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监督约束机制缺乏等现实问题 在国家养老负担更趋沉重 而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趋弱化、机构养老服务发展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的养老服务资源稀缺条件下 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越来越突出的棘手难题 我国养老服务迫切需要探索一种由完全依赖外部到虽以外部依赖为主 但能以内部互助作为补充的创新养老模式 此外 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发布:截至 年 月 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已经达到 亿人 共有志愿团体 万个 累计志愿服务时间 亿小时 当前我国社会对志愿者的良好认可与对志愿服务业的一定接受程度为发展基于志愿服务的养老互助模式提供了丰沃土壤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种志愿服务和养老模式的创新 时间银行

4、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供助老服务和缓解老年照收稿日期:李明、曹海军:老龄化背景下国外时间银行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 国外社会科学 年第 期 第 页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 料压力提供了新思路 世纪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提出了“时间美元”概念 他认为时间可作为一种补充货币系统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助 而在此后的实践中“时间美元”逐渐演变为时间储蓄和时间银行 祁峰等对我国学者有关时间银行的研究进行总结 认为目前理论成果可大致分为三类:劳动代际交换说、劳动成果延期支付说和志愿服务时间积累说 劳动代际交换说关注时间银行代际互助这一特点 先由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 待低龄

5、老年人成为高龄老年人之后再由新一代低龄老年人为其提供志愿服务 突出了可持续这一理念 劳动成果延期支付说观点持有者则认为时间银行是一种帮助志愿者将志愿服务时间存入个人账户 待他们需要时以志愿服务时数作为支付单位 支付周期较长的组织架构 志愿服务累计说则将时间银行界定为服务时数的存入与提取这一特殊志愿服务模式 认为时间银行的实质在于为他人提供服务时也取得日后他人为自己提供志愿服务的权利 综合上述观点 时间银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志愿服务性质 二是致力于实现闲置人力资源供给与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的衔接 三是以时间货币作为储蓄与流通的一般等价物在时间银行的发展程度层面 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6、为邻里互助阶段即纯粹的邻里之间帮扶和互助 第二阶段为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介入 发展社工为社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第三阶段为社会企业参与 创新公益性和市场性的结合方式 从目前国外时间银行的发展及实践来看 当前大多数国家主要处于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仍在实验与试点之中我国虽然起步晚 但是发展较快 许多地方正在积极探索时间银行的具体运行方式 从总体上看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 时间银行系统都面临着高成本、低成效、接受度低、推广难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而 本文基于共享经济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视角分析阐述了时间银行系统的共享意涵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交易费用问题 以为建立可持续的时间银行系统、实现其良好

7、自我运转提供新思路二 时间银行中的共享经济与交易费用(一)时间银行的共享意涵已有学者提出 时间银行的本质是共享经济理论在养老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创新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 其与传统经济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以闲置资源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表现形式 共享经济先驱罗宾蔡斯曾提出共享经济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分别是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与人人参与 他认为共享经济能够使原来不可交易的闲置资源进入可交易范围 通过共享平台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 并鼓励人们以互信、共享的态度进行交易 共享经济下 可共享资源的范围既涵盖一切有形资源 还包括知识、技能等无形资源 在共享资源的使用权限方面 它强调特定时间段内的享有而非

8、永久占有 并以此构建零边际成本社会时间银行运作机理与共享经济理念相吻合(见图):一在运行伊始 时间银行便将低龄老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 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 第 页祁峰、高策: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难点及着力点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 第 页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 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 第 页:?()李海舰、李文杰、李然: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时间银行的拓展路径 管理世界 年第 期 第 页卢现祥: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

9、 第 页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 图 时间银行与共享经济的联系年人等群体的可支配时间视作一种闲置养老资源 深刻把握住了用户从低龄老年人到高龄老年人、“供给方”到“需求方”这一身份上的必然转变 并以此为契机 促成养老资源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需求者之间错位时间点上的共享 二在具体运行过程当中 时间银行同样贯彻了“共享”这一理念 即通过匹配衔接拥有特定经验与技能的养老服务提供方与需要这种经验或技能的需求方 将传统的非对称服务链条转变为纵横交错的服务网络 以服务网络中的集体所拥有养老资源的丰富性弥补个人养老资源贫乏的劣势 从而能够

10、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畴内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时间银行在使服务需求者们共享组织内养老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为日后服务提供者们共享养老志愿服务提供了背书 三在参与动机方面 考虑到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影响因素除受经济因素驱动外 对社群意识的认同和增加社会联系的渴望等社会参与需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将这一考量嵌套进时间银行中 不难发现时间银行在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极大提高之外 还促进了人际互动交往 时间银行作为第三方提供了联结服务需求方与服务提供者的平台 借由养老资源共享营造了一个开放式的社交网络 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满足参与者的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 使其获得自尊与成就感从微观层面看 时间银行提

11、供的互利资源能够鼓励用户深入参与养老志愿服务 引导更多互助互惠行为产生 集聚各方力量形成时间银行共享规模效应 从宏观层面看 时间银行能够帮助有效整合社会闲置人力资源 节省现阶段的社会财富 有利于降低养老个人成本与社会支出 能够综合提升国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促进社会扩大再生产 总体而言 基于共享平台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一场共同生产 它将闲置养老资源通过群体协作与个人的志愿服务转化为公共性的社会资源 能够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与满足个人情感需求三层面发挥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二)时间银行中的交易费用问题共享的前提是交易费用的降低 共享经济的实质就是交易费用的最小化 第

12、一次正式提出并使用交易费用一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罗 他将其定义为市场机制运行的费用 认为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交易运行产生了费用 弗鲁博顿等提出交易费用包括搜寻信息成本、传递信息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执行成本和行政成本等 目前 交易费用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经济问题和制度分析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 本文将互助养老服务视作一个以供需双方匹配为前提 以供给服务与接收服务的互补互动为主要内容 以满足双方物质或精神需求为目的共享交易过程 在此过程中 养老服务供求双方往往面临着搜寻成本、联系成本和签约成本等交易费用 而时间银行作为共享经济在养老领域的具体应用 不论于用户还是于平台本身 如何降低交易费用都是其运

13、作机制设计中亟待重视的关键 根据费用发生时间的先后 本文将时间银行中用户及平台所面临的交易费用问题划分为事前成本、事中成本和事后成本(见图):事前成本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中的事前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成本、供需双方匹配成本和缔结合约成本 这类成本主要产生于交易伊始的供求双方 在传统志愿服务市场中 志愿服务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信息壁垒较高 由于只有在熟人范围内才存在充分的信息“信息墙”导致个体所拥有的种种资源诸如闲置人力资源只能在原有的社会交往范围内被分享 志愿服务者与需求雷切尔博茨曼、路罗杰斯:分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 :()卢现祥: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

14、、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 第 页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 图 时间银行运行中的交易费用者之间仍缺少一个能够提供完备信息的中介平台 大多数的志愿服务活动只能依靠政府牵头来进行 形成了对外界推力的依赖 而拥有线上平台的时间银行可以最大程度上集成有关养老服务需求者与志愿者的相关信息 比如需求者的地理位置与需求类型、志愿服务者的服务时长与服务评价等 得益于此 养老志愿服务的供求双方都能在时间银行平台上找到最契合自己诉求的服务者或服务对象 实现匹配效率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 时间银行还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合约 以广州公益时间银行设立的小程序为例 平台对每项志愿活动的岗位内容、地理位置与服务

15、领域等信息都作了统一说明 都将过去那种分散、差异化的志愿服务行为转化为清晰、可标准化的范式 从而节省了用户在志愿服务过程当中的信息辨认成本 事中成本 事中成本主要包括通勤的时间成本和交通费用成本、协商成本、纠错成本等这类成本主要产生于供求双方的互动过程 在通勤层面上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主要以社区为单位 鼓励同一社区内或相邻社区居民参与养老帮扶活动 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匹配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用户用于通勤的时间成本和交通费用成本 给予用户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协商层面 通过时间银行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的机制设计 服务者和需求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沟通 譬如对时间点

16、的调整、服务地点的确认以及对服务内容的进一步质询等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过去只有通过线下或者电话等其他较低效沟通渠道所花费的成本 与可能出现的、由于信息偏差带来的纠错成本 事后成本 事后成本包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和构建及运营成本 平台是这类成本产生的主体 时间银行平台主要通过增信机制来降低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监督成本 即双向评价体系与规则框架的构建 共享经济平台最早的评价设计来自 其核心功能是买家可以在平台上公开对卖家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分与评价 而后由于交易风险的提高 出现了以 为代表的双向评价体系 理想的时间银行通过构建志愿服务者和需求方的双向评价体系 一方面增加了来自平台外部的信息源 能够为

17、用户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隐性监督机制 可以督促志愿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需求方以更加友善的态度对待志愿者 从而节省了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中的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 构建及运营成本主要来自技术设计、日常维护人员工资 未来时间银行有望引入区块链技术 使每个人加入到信息的记录与使用中来 不断降低机制运作的边际费用三 我国现阶段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前文基于共享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从学理上探讨了时间银行系统的共享意涵与交易费用问题 阐明了时间银行理念的合理性与先进性 时间银行为我国部分城市社区缓解养老压力起到的重要作用也验证了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优势 然而 相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较

18、为成熟的时间银行养老模式 我国时间银行系统的共享生态尚未完全建立 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异交易费用难题 其可持续发展面临阻碍(一)共享前提: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制度供给建设不足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制度供给为基础 制度能否适应共享经济运行方面的需要是共享经济形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的关键 制度供给既包括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外部制度 也包括组织运行特征等内部制度在外部制度层面:首先 时间银行的核心特色是闲置养老资源共享与养老志愿服务的代际互助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互助模式 需要有权威组织的合法性为大众投入作背书 避免由于信任问题导致大众参与积极性受损 然而 当前我国在顶层设计方面仍缺少专门

19、针对时间银行养老互助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引导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关注不足 其次 我国社会公众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认知度普遍不足 即使在时间银行已有实践的地区 很多居民对于时间银行的基本理念与意义也处于初步了解阶段 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群众基础薄弱 此外 时间银行在进行宣传推广时 也并未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朴素互助思想相结合 可能导致人们对时间银行这一外来互助养老模式产生认知偏差 出现排斥心理 以上三点无疑增加了时间银行在事前环节的普及、推广成本 在时间银行内部运行绩效层面:首先 当前我国大多数时间银行并未制定针对服务过程的安全规范和对服务质量的评估标准 这可能会形成潜在矛盾风险 增加事中

20、环节为了解决冲突花费的成本 其次 时间银行共享平台中的用户信息记录与公开、供需双方匹配衔接等机制建设不足 也增加了事中环节的匹配成本与沟通成本 最后 现阶段我国时间银行监督及信用体系的不完备也可能会导致事后环节因失信现象产生的费用增加(二)共享基础:时间银行互助范围狭小且参与主体单一只有建立在一定体量基础上的共享经济才能通过信息交互、系统联结达成交易过程 时间银行共享生态系统中拥有异质性技能的人力资源越丰富 系统达成匹配、完成交易的边际成本就越低 然而 目前我国已有时间银行多以社区资源为依托 互助的人员范围大多只限于同一社区内部 遵循着一种“熟人逻辑”以社区为单位的时间银行实践确实能够减少事中

21、环节的一部分通勤成本 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时间银行志愿者队伍的扩大与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本社区志愿者提供服务后 兑换时通常也只能接受本社区的人员服务 但伴随现代生活人员流动性的增大 搬离原有社区之后时间货币难以兑换 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时间账户流转成为另一个棘手问题 这种体量小、难流转的局面极大地制约了时间银行系统资源交换功能的发挥 既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志愿者资源 也不能在更大范围内达到社会成员互济共助的目的 在资金来源方面 西方国家拥有来自公众和企业捐赠、公益基金会等稳定的制度化渠道 而时间银行在我国仍处于刚起步阶段 一方面我国慈善公益组织运行环境仍不完备 另一方面 公众捐赠与政府划拨

22、资金支持具有不可持续性 时间银行资金来源并不稳定 虽然时间银行属非政府公益性组织但平台维护费用、工作人员工资和场地等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 缺乏稳定、充裕的经费成为制约时间银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三)共享过程:组织运行信息化水平较低与其他共享经济形态相似 时间银行共享生态同样依赖于高速、充分的信息传输与交互沟通 互助养老模式若要实现广范围、多主体的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目标 就必须建立起完备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 从当前我国已有时间银行实践来看 只有极少数设立了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加之专业管理人员不足和资金匮乏 无论在信息存储还是记录方式都相对滞后 大多数仍依靠低效的人工、纸质记账方式 这种运作

23、方式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更重要的是极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和误差、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和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有学者在对浙江多间时间银行调研后发现其手工记录流程中都曾出现过误差 比如嘉兴出现的志愿者实际储存时长与记录不符的现象 时间银行低水平信息管理的另一个后果是无法以较低成本完成养老服务供卢现祥: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 第 页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 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 第 页张晨寒、李玲玉: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新探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第 页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

24、需双方的高效匹配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时间银行系统的可持续运作 当前时间银行只限于社区内发展 规模较小 信息化管理需求不高 且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技术支持与额外费用 当前时间银行尚无法提供(四)共享标准:服务时间换算与评价体系不健全是否拥有合理、公平的价格机制是共享经济中交易成功的关键 同理 时间银行共享生态持续发展的核心也在于如何准确计量和公平换算用户所提供的不同性质的服务 以留住用户和鼓励更优质的服务 时间银行的理念雏形“时间美元”萌生于美国经济滞胀时期 高失业率背景下人们工资水平较低而时间充裕 此时人们普遍认同以时间作为衡量服务的唯一标准()提出时间银行提供的服务是同质的 只有量的区别 而在

25、随后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时间银行中 这一理念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然而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时间观上存在差异尽管单位时间内时间长度相同 所蕴含的技术难度、劳动强度等却各有不同 不可一概而论 基于经济理性人假设 制度不公加之志愿服务意识不足可能会导致志愿者更愿意从事简单工作以换取未来的复杂志愿服务 使得交易过程充斥信任危机与道德风险 除此之外 当前时间银行还未建立起完备的双向评价体系 服务态度的优劣与服务质量的高低并不会影响服务供给者的待遇长久的服务换算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建设不足势必会造成养老互助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得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人群逐步退出时间银行 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四 我国部分地区

26、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面对现阶段我国时间银行发展困境 各地区时间银行在探索时间银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于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中 针对激励与信任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典型举措 这类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时间银行部分运作困局 并解决了某些交易费用问题 从 世纪 年代上海虹口提篮桥街道晋阳居委会的“老年银行”雏形 到首次在制度上引入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南京市兆园社区时间银行 再随后运用社区管理模式的重庆小正街时间银行、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广州南沙区时间银行以及依托第三方组织设立的上海时间银行 形式各异而又特色鲜明的时间银行始终在我国大地上不断涌现(一)转变兑换方式以降低信任成本传统、狭义的时间银行

27、限定于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者时间货币的存入与志愿服务的提取享用存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 考虑到这种“现存后兑”的兑换方式可能会增加用户的预期信用心理风险 损害用户参与时间银行的积极性 我国部分地区时间银行转换了兑换方式 变“现存后兑”为“即存即兑”广州市南沙区时间银行为用户打造了一个时间货币即时兑换平台 该平台可以实现志愿服务的及时交付 无论年龄高低 只要时间账户内存有时间货币即有资格提取并得到志愿服务 这一举措缩短了志愿者的付出 回报时间差促进了时间银行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 同时也增强了对用户参与的现实激励性 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信任成本(二)丰富兑换标的以形成激励效应传统

28、时间银行中的时间货币只能够兑换相等时长的志愿服务 这一兑换形式固然紧扣着时间张文超、杨华磊: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南方金融 年第 期 第 页李海舰、李文杰、李然: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时间银行的拓展路径 第 页 :?()陈友华、施旖旎:时间银行:缘起、问题与前景 人文杂志 年第 期 第 页南沙时间银行 首页/:/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银行中“时间”的兑付与交换这一主题 但已无法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致使激励标的与用户的实际需求衔接错位 使时间银行面临着用户持续参与的激励不足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尝试通过丰富兑换标的强化时间银行激励效

29、应 降低激励成本 苏州杨枝社区时间银行创设了“爱心骆驼担、幸福助老餐”这一活动机制 志愿者每服务 小时即可享用 元的“营养餐”也可按照每小时 元折算为等价证券 同时 该时间银行积极引入社会公益资源 印制大量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诸如健身、电影等休闲娱乐服务使用券供用户以时间货币兑换 广州南沙时间银行也采用类似的做法 除提供各类实用商品之外还提供淘宝代付服务 引导用户消费时间货币 在精神激励层面 苏州杨枝社区时间银行通过各种大众传媒渠道进行宣传以提升参与者的成就感 如编写志愿者个人先进事例微信推文、为有突出表现的志愿者拍摄微电影等(三)组织多主体参与以降低匹配成本传统时间银行的设立和管理更多由社区居

30、民自发组织 而在时间银行本土化过程中 我国部分地区的时间银行充分吸收了社会其他组织力量的参与 形成了“时间银行 高校”“时间银行 医疗”“时间银行 专业社工”等多种模式 多元参与主体能够形成志愿服务供给规模效应盘活、迎合、开发潜在的各类型志愿服务需求 使得共享生态的活力越足、交易匹配的可能性更大 从而降低匹配成本 浙江金华八咏楼社区的时间银行依托于乐福工作服务中心 利用社会组织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提升了助老志愿服务水平 同时也为其他业余志愿者的服务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形成了社会组织培育、社工参与和社区建设的三社联动机制 湖南衡阳石鼓区时间银行则借由社区卫生护理中心作为日常运行的实施主体 将中

31、心内医务人员纳入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医养结合”助老服务新模式 石鼓区时间银行还与南华大学护理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 一方面为高校人才培育提供技能提升的实践机会与平台 给予互助养老相关课题研究以便利 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时间银行启动前期志愿服务供给不足带来的运作压力(四)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以盘活红色资源党员作为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一支独特队伍 在各项社会建设中均发挥着独特力量 为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国广州市南沙区时间银行分设了“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和“南沙时间银行”并在后续实践中打通梗阻使二者血脉相通 规定党员进行志愿服务所获得的时间货币将无偿捐赠给特殊困难群体 在帮助这部分难以服务他人的群体

32、获取时间货币、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 也实现了志愿服务善举的二次利用 在南沙时间银行中 党员只有服务于需求方的责任义务 而没有兑换时间货币并获得志愿服务的权利 这一机制设计有力扩充了时间银行共享生态内的服务资源 充分盘活了社区内的红色资源 将慈善公益融入进了党员的“民心工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实现机制五 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设计及路径分析上述地区时间银行的实践尝试为我国发展时间银行养老互助模式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同时也证明了西方经验无法照搬至国内本土 将时间银行这一外来养老模式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具有管有明:苏州市沧浪区葑门街道杨枝社区:“存取”志愿服务让爱心流动/:/夏辛萍:中国互

33、助养老“时间银行”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 第 页何芬、王朝顺、李俊杰:湖南衡阳首家“时间银行”启动探索“互助养老”/:/夏辛萍:中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第 期 第 页何芬 王朝顺 李俊杰:湖南衡阳首家“时间银行”启动探索“互助养老”/:/南沙时间银行 首页/:/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 必要性与可行性 但地区时间银行实践范围大多限于局部地区甚至零星社区 实践层面仍停留在自发与尝试阶段 缺乏稳定机制与可持续设计 是否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仍有待商榷 因此有必要首先对时间银行运作框架进行整体设计 再基于共享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视

34、角进行路径分析 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一)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运作框架设计时间银行作为劳务养老的时间存管平台 有着与商业银行类似的运作框架 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 时间银行使用时间货币并以养老服务时长为通存通兑的单位 其核心功能是实现养老服务的代际互助 本文所构建时间银行的运作框架主要包含用户注册、匹配衔接、存储与兑换、监 图 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框架及路径管与信用等四个环节要素(见图)其中 用户注册环节主要指设立时间账户 目的是建立完备的用户电子档案以作为用户进行匹配、存储与兑换的数据基础 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匹配衔接环节的伊始依赖于时间银行包含养老服务供需双方信息的时间账户汇成

35、的数据库 完成则需要以新兴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搜寻匹配机制 时间价值的存储与兑换主要依靠时间存单这一信息载体 以已制定单位时间服务的价值为计量标准 监管与信用环节则包含服务过程实时监测、双向评价、失信名单等设置 这四个环节要素共同组成了时间银行系统运行的框架结构 保障互助养老模式有序运行 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环节是时间银行的初始环节 也是后续一系列活动的基础 在这一环节用户需要注册专属于个人的时间账户 时间账户中既包含着用户的姓名、性别及年龄等基础信息 也涵盖了诸如技能水平、服务需求以及服务时间等个性化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 每个人的信息都须与时间银行的标准化合约相契合 以便后续进行统一存储、核对与

36、提取 时间账户的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强容纳性、公开透明性、高度严密性、不可篡改性等特征 既能够保障系统内用户信息的安全 也能为后续进行用户匹配、储存提取等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匹配衔接 匹配衔接环节体现着时间银行的重要功能 是进行养老服务的前提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 首先 由需求者借由专属时间账户发布服务需求 志愿者以自己的时间账户说明可承接服务 接着 基于先前时间账户中用户所填写的标准化信息所构成的数据库 时间银行系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筛选等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 既帮助需求方找到能够提供其所需服务的志愿者 同时也帮助服务方找到与其技能水平相匹配的

37、志愿工作 存储与兑换 时间价值的存储与兑换是时间银行的核心环节 是时间银行的主营业务这一环节可分为正式服务过程本身与时间存取记录两个部分 时间存取记录部分的内容包括完成服务后服务供给方将累计时长储存进自己的时间账户 以及享用养老服务的用户从时间账户中划取相应时长 值得注意的是 时间存取的对象是单位时间内个体创造的劳动成果或价值 存取时以时间形式的小时数作为衡量单位 时间存取体现了时间银行劳动成果延期支付的特征 即用户通过付出劳动积累时间 待到日后需要时便可取出时间 接受其他参与者提供的服务 通过时间价值的存储与兑换 时间银行系统可形成良性循环 使每个成员都能公平享有劳动回报李海舰、李文杰、李然

38、: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时间银行的拓展路径 第 页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 监管与信用 监管与信用体系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配套制度设置 在正式养老服务过程中 理想化的时间银行应当能够通过规则与机制设计的力量为服务过程创造安全环境与合法性空间 如事先为志愿者与求助方购买意外险等保险产品、对服务过程进行录音与实时监测、寻求政府部门支持以为互助养老服务“增信”等 在服务完成后 时间银行应当组织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进行双向评价 评价内容将展示在双方的时间账户内 从而形成对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在服务过程中言行的潜在制约 以鼓励更加优质的服务 对部分透支时间货币者 如为无法提供服务

39、的特殊用户 可寻求其亲朋好友代替履行义务 而若对方无理由拒绝履行义务 则可将其加入失信名单 限制其继续接受服务(二)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协同共享:丰富时间银行共享生态内供给资源 时间银行共享生态内的各供给主体是协同关系而非对抗关系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分别以政府、市场或社会为主导的三种发展道路 当前单单依靠政府或市场是不足以实现我国时间银行共享生态建设的 因此完成时间银行本土化需要混合市场、政府与互助三种模式 将市场、政府与个人(社会)纳入共建时间银行的协同治理之中 首先 政府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是时间银行破局的关键 虽然目前国家层面已有政策法规提及发展时间银行 但仍然缺乏针对时间

40、银行责任主体、用户权利与义务等细节问题的具体法则 相关部门应当从顶层制度设计上进一步完善有关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相关法律规范 使时间银行运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 在市场层面 为了获得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除社会捐赠与政府划拨资金外 时间银行还可以探索与企业建立商业合作 以降低对原有单一资金渠道的依赖性 可行做法有:一时间银行为企业增设可用于购买或者抵用折扣的企业商品的时间货币 在丰富时间货币兑换形式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扩大顾客源 二可以借时间银行平台免费为企业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 帮助企业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 如此 企业与时间银行可以达成互惠共赢 最后 时间银行共享生

41、态建立的关键还在于个人(社会)供给的服务资源 人口高龄化背景下要想保证时间银行的货币储量 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时间银行的储蓄数额和储蓄人数 一方面 时间银行应该更广泛动员社区内健康的低龄老年人加入 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吸纳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 诸如机关单位、企业团队、公益协会等 还可以借鉴北京大学老年研究所的创新性做法 将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活动与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活动等相结合 促进社会代际融合 为高校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创造制度化途径 为时间银行注入新生血液 由此 才能将养老资源共享的“盘子”做的更大、更广、更深 丰富时间银行共享生态内的供给资源 精准共享:促进养老服务供方与需方的高效对接 共

42、享经济强调实现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高效共享与对接 其直接优势在于能够使拥有某项物品或服务的个体或组织与需要该项物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通过有效信息沟通机制 在可接纳的时间与金钱成本范围内 达成对接、形成匹配 在这一路径下 时间银行应当首先进行用户搜寻与调研 识别辖区内老年人的总体特征、意愿及诉求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时间银行内养老服务产品的基本种类 其次 通过网络化信息平台与线下社区展点、试用等方式进行宣传介绍 纠正辖区内潜在用户对时间银行可能存在的偏差认知 将潜在需求转变为意向需求 并进一步通过丰富的兑换标的、科学合理的兑换标准体系等设置吸引人们参与其中 将意愿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最后 建立完善

43、的信息管理平台使得需求方能够通过共享平台在个人时间账户内发布的个人基础信息、可提供服务种类内容、所李海舰、李文杰、李然: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时间银行的拓展路径 第 页祁峰、高策: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难点及着力点 第 页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 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 第 页易艳阳、周沛:“共享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理论月刊 年第 期 第 页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 获评价等公开信息 结合自身需求 选择最适配者发起邀请 而供给方也能通过共享平台事先与需求方进行沟通 以充分了解具体的服务内容 综合考量自身能

44、力以决定是否承接 至此 基于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供需双方能够打破原有壁垒 降低交易过程的搜寻成本与沟通成本 完成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公平共享:建设科学合理的服务量化与换算体系 建立公平、科学的价格机制是促进共享经济良性运作的重要一环 不同劳务活动所蕴含的技术难度、劳动强度等并不一致 为了维护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劳务付出与服务回报的公平 需要对时间银行内服务量化问题与换算体系建设进行进一步探索 以完成公平共享、科学共享、有序共享 可以聘请权威研究机构参照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互助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强度、难度等构建服务等级体系 不同的服务等级对应不同的存兑系数 以为不同劳务

45、活动之间的换算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达到通存通兑的目的 各地时间银行应当使用统一的存兑标准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存储有其存储利息 时间银行存储时间也应当拥有与时间价值相匹配的利息 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于时间银行延期劳务回报的心理预期 另一方面也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 时间银行利率可参考商业银行存款利率 计算方法为:年后可兑换养老服务时数 养老服务时数 (时间增值利率)规范共享:优化共享规范及监督管理方式 跨地域、网络化的共享经济分离了物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 对现有法律规范中物权产权的界定以及基于传统思维的行政监管构成了挑战因此 在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制定有关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相关政策法规的

46、同时 还应当以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利益纠纷为基本原则 加快制定时间银行共享平台中养老服务供给与接收的安全规范和评估标准 明确养老互助服务的性质定位与供需双方的权责界限 在降低信用风险层面可整合来自政府与金融系统的信息资源 依托大数据完善时间银行信用数据体系 建立失信名单 约束时间银行用户内的失信行为 此外 公开透明是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与运作保障 时间银行在使用技术手段、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双方的基本信息公开 是将共享经济融入养老领域的必要前提 也是时间银行运作框架可持续运作的基本要求 最后 时间银行还可参照共享经济模式中的双向评价系统 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双方对彼此进行评价与信息反馈

47、 并在个人时间账户内予以展示 以“消费者”和“商家”评价等方式呈现供需双方的服务质量与交易风格等信息 从而鼓励更优质的服务、营造更和谐的养老互助服务环境氛围 形成优胜劣汰的时间银行良性运作循环六 结 语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在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外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于养老需求的情况下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势必面临更大挑战囿于固有僵化养老思维模式将难以应对未来将长期存在而情势复杂的养老问题 时间银行作为一种跳出原有养老思维模式 更偏向内部互助、自我保障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能够从根本上为缓解当前外部养老服务资源不足问题提供有效路径然而 当前时间银行相关信息

48、仍大多为零碎的、描述性的新闻式报道 对其本质的认识仍流于表面 也并未以相关理论视角切入 对时间银行实践中出现的难题进行深入探索以获得具体认识 在与当前实践发展对接过程中仍存在困难 基于时代背景与我国国情 本文引入共享经济理程成:基于时间银行的互助养老模式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年乔洪武、张江城:共享经济:经济伦理的一种新常态 天津社会科学 年第 期 第 页易艳阳、周沛:“共享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第 页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论视角 阐释了时间银行的共享意涵 突出介绍了其在促进养老资源共享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同时聚焦于时间银行中的交易费用问题 对运

49、行过程中的环节构成进行了整体梳理 并基于互助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 建构了时间银行的运作框架 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有关时间银行的系统科学认识 还有助于为更好实现时间银行本土化、落地化提供理论支撑与理论指导目前已有学者关注到时间银行在促进闲置人力资源共享上的附加功能 提出未来时间银行不仅可应用于养老服务活动 还可助力于生产活动之中 譬如企业兼职、社区杂工、农田帮忙等 可以展望 未来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与生产活动将能够进一步挖掘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并不断扩大我国社会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承压空间 综上所述 时间银行不仅有助于打造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社区空间 还可建设起节约型、高效率的生产空间 最终服务于积极老龄化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责任编辑:龚桂明】李海舰、李文杰、李然: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研究 基于时间银行的拓展路径 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