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走近《百合花》中的两个“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456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走近《百合花》中的两个“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走近《百合花》中的两个“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走近《百合花》中的两个“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2期(总第313期)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长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新增篇目教学策略研究”(JKBLX2021026);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新增篇目单元教学研究”(GH20649)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跃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高级教师(吉林长春130021);王玉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正高级教师(吉林长春130021);沈月明/长春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33)。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李跃庭王玉杰沈月明摘要从“史诗时代”与“抒情声音”两方面入手,对统编版 普通

2、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茹志鹃的小说 百合花 一课做文本分析。紧密围绕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抒情特质,对“我”这一形象进行鉴赏,借以探寻在“史诗时代”发出的令后人永远感念与铭记的“抒情声音”。关键词史诗时代;抒情声音;百合花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23)02-0096-07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是王德威教授研究“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艺术家”的新著书名。他认为在20世纪中期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抒情是指“个人主体性的发现和解放的欲望”,而史诗是指“集体主体的诉求和团结革命的意志”。1由此可见,抒情诗和史诗最重要的区别是彼此创作的对象和宗旨为个人或为集

3、体。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和文化背景审视,与为个人创作相比,为集体创作是主流作走近 百合花 中的两个“我”96中 小 学 教 研 教 改家群体的共同选择。笔者将先后从“史诗时代的解读”和“抒情声音的真意”两个角度,结合 百合花 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抒情特质,对“我”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一、史诗时代的解读(一)创作背景正如洪子诚在分析“频繁的批判运动”时强调的,从写作层面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多次文艺运动的目的是“摧毁把写作看作个体的情感、心态的自由表现的文学观”并“摧毁 个体 写作者对自我认知、体验的信心和自由选择认知、体验的表达方法的合法性”。2从“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的角度着眼,也有学者

4、秉持类似观点。如,李平先生认为“对英雄之外的大量普通个体命运和生命价值的忽视”来自于“现代战争文化规范对作家主体的制约”。3作为1943年参加新四军,并在军区文工团工作,进而从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的当代作家,茹志鹃在我写 百合花 的经过 中阐发了她对战争与创作的独到见解:“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4由此可见,真正关注存在于“史诗时代”的作为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将作家发自内心的体悟以巧妙的方式形诸笔墨,才是茹志鹃矢志不渝的创作宗旨。回顾风云突变的时

5、代氛围,她曾经坦言:“1958年初,那时虽在 反右,不过文学上的许多条条框框,还正在制作和诞生中,可能有一些已经降临人间,不过还没有套到我的头上,还没有成为紧箍咒。”4作为生活在“史诗时代”的作家,茹志鹃在战争题材作品,尤其是 百合花 中,为了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格,不受当时流行的创作思潮左右,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抒情声音”,可谓时代“共名”中的特立独行者。(二)历史评价当 百合花 最初发表于 延河 杂志1958年第3期并在同一年被 人民文学 第6期转载后,这一时期权威的文学评论和历次文代会对国内创作的总结性评述大都认为 百合花 堪称当时文学创作实绩的具体体现。当时的评论界对 百合花 的认同主要体现

6、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1950年代中国短篇小说创作艺术上的示范性(如情节上的节奏、结构上的照应等);其二对当时流行的“规范性主题”的成功表达。例如,茅盾先生认为它“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敬可爱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务的少妇)”这一许多作家都曾着力表现的主题。5然而,单纯从战士的崇高品质和军民的鱼水关系来理解 百合花 的阐释框架,正如洪子诚先生所说:既“窄化”了阐释的空间,也遮蔽了人物之间模糊暧昧的情感。2也正是凭借茅盾等人的一系列明显带有时代印记的权威评价,百合花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场域中有形或无形的规范里没有受到质疑。972023年第2期(总第313

7、期)(三)当代审视事实上,针对 百合花 的评论(尤其是对其主题的多元阐释)始终莫衷一是。主题先行、理论至上均会不同程度地与文本渐行渐远,照猫画虎、牵强附会也往往是多数评论失之偏颇的原因所在。回归教材中“学习提示”对于小说 百合花 的情节概括,其主体内容简约而凝练:小说写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和“我”到包扎所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但是,最后一句“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则值得深入探讨。6所谓“美”的所在,使用“青春”和“人性”这类在含义上较为笼统与含混的词语来概括是否恰切?小说 百合花 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中国革命传统作

8、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中,有两方面值得特别关注,即“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获得审美体验”,以及“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独到认识”。7可见,读者只有尝试真正走进作品、走近作者,从而真正了解其“内涵”,理解其“意图”,才有可能“获得审美体验”并产生“自己的独到认识”。二、抒情声音的真意(一)身份认同的差异诚如李平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作者“似乎并不在意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进退胜败,而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3当然,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属性和源头格外值得追问与分析,究竟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存在于哪些人之间?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尝试回答以上

9、一系列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回归对 百合花 的文本细读。正如王德威所说:“现代中国抒情写作能够成其大者,无不也是精心操作语言,并用以呈现内心和世界图景的好手。”1分析 百合花 中的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正是读者尝试走进作品从而走近作者的上策。即使权威的文学史教材围绕 百合花 中的主要人物关系从爱情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是在对象归属或身份确认上依然值得商榷。例如,有人认为所谓“诗意化的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来自“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在小说的主题、人物理解上,也强调“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而作为小说叙事人的“我”只是在“两者之间穿针引线”,进而“成功地将作品的重心转移到新媳妇

10、身上”,所以“两个主人公是被言说者”。3(二)“我”的存在价值在笔者看来,与上述观点相比,洪子诚界定的“与两个女性在激烈战斗时的情感关系”更为合理。2通讯员与“我”之间的情感关系尤其值得分析。对于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情感,本文不做深入分析,而是将关注点投向普遍被认为仅仅承担叙事人功能的“我”。笔者在此特别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针对从小说中节选的14段文字进行点评,尝试走近“我”的98中 小 学 教 研 教 改内心世界,挖掘作品中“我”这一形象的存在价值。1.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点评:对方无论“

11、踏步”,还是“摇摆”,都与“我”走得“快”与“慢”同步,这从未“回头看我”的动作反而使“我”产生了兴趣,也会令读者产生类似的兴趣。这一场景也的确是令作者印象深刻的所在,诚如她在我写 百合花 的经过 中说:“这样一次古怪的同行,无声的追逐,却永远是这么色泽鲜明,甚至那野草的窑洞,通讯员的喘息,都仿佛还在眼前,响在耳旁。1958年时如此,现在也如此。”42.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点评:从“着恼”“反抗”一类情绪和“面对”坐下的动作,均可见出此刻的“我”不由自主地走近对方的渴求。3.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点评:由“着恼”到“笑”的瞬间转变可见通讯员的“张皇”“局

12、促”让“我”何等快慰,某种似乎难以言表的好感也在潜移默化的接触中油然而生。4.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点评:从“立刻”这一速度和“亲热”这一程度,均可见“我”对对方的喜爱之情。5.“你怎么参加革命的?”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却害他出了这一头大汗,这都怪我了。点评:知道“像审讯”却又“禁不住”,自己对这番对话的热情与迫切可想而知。“有没有对象”这个欲说还休的问题则进一步让读者感受到“我”内心可能暗生的情愫。而对方的“一头大汗”无疑令自己颇为自得,这番自得无法用“我的不是”和“怪我”来遮蔽。茹志鹃曾在记忆中留存了另一位战斗英雄的形象,“有一次我不知跟他说了

13、一句什么笑话,他红了脸笑着,竟像个苏州小姑娘那样扬起手来,说:我打你!当然没有打下来,但他这种略带女孩儿的姿态,和他英雄的称号联在一起,摄入了我的记忆”,4可见其重要。6.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 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点评:“自告奋勇”的“我”为什么有意要邀请“同乡”,后者为什么在“踌躇”之后依然“一起去”,两者之间的某种心照不宣甚或心心相印则是显而易见的。7.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点评:通讯员的“执拗”和“不肯”,在“

14、我”“走近”和“低声”的感化之下,自然转化为“松松爽爽”,其中的亲近感和私密性可以想见。而他“眼睛一眨不眨”的表情,也可见堪比“连长”的“我”的“示范”意义及其中的情谊。992023年第2期(总第313期)8.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点评:从描绘通讯员的“扬”“装”“绷”“垂”“接”“转”“走”这一系列动词,均可见出彼此关系逐渐亲密后的撒娇与任性,这一点从“我”不得不由“努嘴”到“开口”的退让中同样清晰可感。9.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

15、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点评:男女之间难得有这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缘分,正所谓“知心一个也难求”,由此可见李建军强调的 百合花 作者的写作颇受 红楼梦 影响这一评价的合理性。810.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点评:这一句对于读者理解“我”对于通讯员的感情性质的意义,已然不言自明。11.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走不几步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点评:“统统抓过去”的是“我抱着的被子”;“顺手放在

16、路边石头上”的是“给你开饭啦”的两个馒头。如果这不是发自“通讯员”内心的一份真爱的表现,又是什么呢?12.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点评:虽然 百合花 全文中只出现了两处运用想象的场景,但无一处不是着眼于那“拖毛竹的小伙”。此时此刻那位“小同乡”即使不在“工事”“团指挥所”或“交通沟”里,但他无疑正身处品尝月饼的“我”的心里。13.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

17、,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点评:此刻的“我”为什么会因为“通讯员”三个字而出现“寒战”与“心跳”?为什么对于“谁”和“干什么”这一类仿佛“没意思的问题”倍加关注?个中答案不言自明。14.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点评:“我”为什么会有“眼泪”?为什么会“看不下去”?为什么“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这些情到深处的文字无需描述一个纯粹发挥叙事功能的次要人物。小说的叙事艺术包含叙述角度和叙述顺序,均可成为研究者进行文本解读的途径。百合花 属于第

18、一人称叙述的文本,而其功能正是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增加小说的可信度与真实感。相比于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对于作为叙述对象的新媳妇,读者只能从肖像、语言、动作以及细节描写来审视,虽然她属于100中 小 学 教 研 教 改作者用心塑造的、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但是不同于侧重全知叙事的小说,为了确保所谓“虚构的真实”,百合花 的限制叙事决定了读者只能尝试揣测新媳妇的心理,无法真正走进她的内心。由此可见,“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的确会在“爱”这一情感特质上使“我”比新媳妇更明朗。通过上述条分缕析的点评,读者应该能够领会“我”与通讯员之间存在着短暂而青涩的、朦胧而真挚的、美好而伤感的爱情。笔

19、者虽然对“我”这一人物功能的分析点到为止,但不会止步于对更重要的问题站在“我”背后的那个若即若离的人物身份的探究。(三)走近“我”身后的“我”诚如王德威的见解:“创作对艺术家而言,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表达个人的观点、感觉、同情、甚或憾恨。在某些极端例子里,创作提供了一个管道,让艺术家表达、探索与寻找现实人生中被压抑,或未能尽情展现的面向。”1针对 百合花,洪子诚阐发过类似的见解:“她的有关战争生活的小说,在叙述上以与现实生活不发生关联的 封闭 方式展开。然而,内在的“回忆”的动机和叙述线索,不难辨识。”2李平也认为:“作者的写作动机是想借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情感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

20、慨。”3茹志鹃曾经坦言创作 百合花 时,“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这篇小说是“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她追念的不仅是“战时的生活”,也包括“那时的同志关系”。她在否认小说与“真人真事”的关系后,也凭借追忆来回首其中可能存在的人物原型(详见上文“批注式阅读”包含的第1和第5处点评中引述的文字)。时至当下,茹志鹃在 我写 百合花 的经过 中回首自身创作时写下的文字,在重新审视时的确意味深长。一方面,她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在动笔之前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副主题”并没有明确的预设;另一方面,她也认为“我”和通讯员之间的感情应该“比同志、同乡更为亲切”,但是“又不是一见钟

21、情的男女间的爱情”。显然,作家的表述本身就带有含混、暧昧的特质,这一点在她赋予 百合花“一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这一充满张力和吊诡的定性中清晰可感。主题并非先行预设,感情归属若隐若现,“爱”字介于有无之间。笔者完全赞同茹志鹃的观点,即“文学上的感染力,是不大受人物功绩大小约束的,就如作品的伟大与渺小,不受作品里人物地位高低的影响一样”,4最为珍贵的是始终涵纳在诗意中的那份真情。正如茹志鹃的女儿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在 公共母题中的私人生活 一文中所说:“父亲的遭际一定间离了母亲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使她在宏大历史中偏于一隅,不得不自我面对,因而在史诗性的战争题材中,攫取了纤细的人和事穿越主流落脚边缘,

22、独立于时代的忽略之中。”也许正是于始终涌动在内心深处的“质感的怂恿和催逼之下”,茹志鹃借助 百合花 的创作,在无法间离的“史诗时代”发出了真正属于自己,也无疑令后人永远感念与铭记的“抒情声音”。1012023年第2期(总第313期)参考文献1王德威.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艺术家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9:56-282.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9-117.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58-69.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

23、育出版社,2019:39-42.5茅盾.谈最近的短篇小说J.人民文学,1958(6).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8.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3.8李建军.再论 百合花关于 红楼梦 对茹志鹃写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2009(4).责任编辑:刘健榕The Lyric Voice in the Age of Epic:Approaching the Two“I”in LiliesLi Yueting1Wang Yujie1Shen Yueming2(1.Hi

24、gh School Attach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1;2.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Changchun,130033)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of“the age of epic”and“the lyric vo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xt ofRu Zhijuan s Lilies,a novel that is included in the first unit of the unif

25、ied edition of The Compulsory ChineseTextbook for Ordinary High Schools Volume I.Closely surrounding the lyric characteristics presented in the formof words,it appreciates the image of“I”,so as to explore the“lyric voice”sent out in“the age of epic”that willbe affected and remembered by future generations forever.Key words the age of epic;the lyric voice;Lilies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