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驿路梨花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
2、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花?你们知不知道这些花的花语是什么?首先我先说一下,什么是花语?花语就是花的象征意义。比方说玫瑰的花语是爱情,康乃馨的花语是母爱,荷花因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的花语是清丽脱俗。说了那么多的花,那梨花的花语是什么其实梨花没有像前面讲的有比较固定的花语。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梨花有关的课文,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中梨花的花语。题解: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梨花,既是指漫山遍野盛开洁的梨花又是指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小姑娘,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作者简介: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受到好评。其中短篇小说集芦笙吹响的时候被列为西南地区1954年优秀小说,在全国产生影响。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的小姑娘的服务精神,颇受好评。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 、短篇
4、小说今夜月色好 、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均在全国获奖。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作者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座深山大岭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后来的旅客,临行前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个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下这篇文章。正音:驿路( y )陡峭( du ) 竹篾( mi )简陋( lu ) 修葺( q )恍惚( hungh ) 麂子( j ) 撵(n
5、i n ) 菌子(j n) 整体感知:挑战1: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人?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目的是什么?出现顺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目的时间1 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为群众着想十多年后的某天早上2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修葺小茅屋为方便后来人十多年后的某一天晚上及第二天早上3梨花妹妹常来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接姐姐的班前几年,姐姐出嫁后4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十多前路过时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小茅屋盖好后至她出嫁前挑战2:请你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的经过来复述小说。挑战3:请你以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的过程来复述小说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的赶路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12)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疲劳和饥饿。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叙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来历。 第五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归纳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场景,热情的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布置作业: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