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比例
六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35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应练习。
2.教材编写特点
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后面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都要用到解比例。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转化思想
4.我的思考
教学内容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呈现了解答问题的过程,根据问题设X,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学生已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已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再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方程,从而进行解答。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根据题意列比例式。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可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可放手教给学生去自己学习,如有困难,老师可做适当的指导。
5.我的思考
解比例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比例尺以及比例的应用都起非常大的作用,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确定X和320的位置,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注意提示学生一般把含有X的积写在等号的左边,解方程让学生自行解答。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学生能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解比例的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3、让学生经历解比例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
一、复习铺垫,引入概念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已经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
利用比例的知识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5
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分别是多少?
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像这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
【设计意图:上述的复习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的回忆,索取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3分
二、创设情境,巩固概念的应用
1、教学例2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世界有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同学们猜一猜它有多高?
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为320米,在北京的“世界公园”有一座“埃菲尔铁塔”模型,它的高度也原塔的高度的比是1:10。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北京世界公园里的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由一段简短的谈话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里的“1:10”你是怎么理解的?
根据上面的等式你能列出一个比例式吗?
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这变成了什么?
我们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时应把含X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怎么来解方程呢?请大家自己完成。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再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在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时,我们要让学生理清思路,解比例首先怎么做?再怎么做?】15分
要求未知数X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教学例3
出示例3
这个比例式形式与例2有什么不同?
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吗?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解吗?
我们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请把课本第35页例3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例3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例,进一步熟悉解比例的过程及如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新学的内容。】5分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
转化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最新的知识?2分
4、巩固练习
(1)第35页“做一做”解比例
(2)练习六第8、9、10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形式灵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重操作,不仅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而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12分
5、全课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3分
三、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7、11题
四、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规律,在练习题的设计中由易到难,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即检验了学生对解比例的掌握情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学生能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解比例的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3、让学生经历解比例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
一、复习铺垫,引入概念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已经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
利用比例的知识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5
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分别是多少?
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像这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
【设计意图:上述的复习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的回忆,索取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3分
二、创设情境,巩固概念的应用
1、教学例2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世界有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同学们猜一猜它有多高?
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为320米,在北京的“世界公园”有一座“埃菲尔铁塔”模型,它的高度也原塔的高度的比是1:10。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北京世界公园里的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由一段简短的谈话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里的“1:10”你是怎么理解的?
根据上面的等式你能列出一个比例式吗?
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这变成了什么?
我们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时应把含X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怎么来解方程呢?请大家自己完成。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再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在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时,我们要让学生理清思路,解比例首先怎么做?再怎么做?】15分
要求未知数X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教学例3
出示例3
这个比例式形式与例2有什么不同?
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吗?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解吗?
我们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请把课本第35页例3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例3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例,进一步熟悉解比例的过程及如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新学的内容。】5分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
转化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最新的知识?2分
4、巩固练习
(1)第35页“做一做”解比例
(2)练习六第8、9、10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形式灵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重操作,不仅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而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12分
5、全课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3分
三、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7、11题
四、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规律,在练习题的设计中由易到难,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空间,即检验了学生对解比例的掌握情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