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包括三个板块“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点。这一不同特点与明朝时中外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明朝时,中国仍然处于世界农耕文明的前列,在对外关系上秉承开放心态,郑和七下西洋,主动外交,开创了明朝对外交往的盛世局面;另外,16、17世纪,欧洲发生翻
2、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给明朝带来很大冲击,随着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受到倭寇的侵扰,为了保家卫国,一场反侵略战争在所难免戚继光抗倭。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有整体的认识,因而有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事;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为己任的强
3、烈爱国精神。三、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求知欲较强,对历史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对问题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比较低,归纳能力欠缺,而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活动,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 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学史,史料研读,搜集和实证等 六、
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历史微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明朝的对外关系。(展示课件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狄米斯托克利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古代中国航海家郑和也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蓝色的宝藏!然而海洋,却让中国人又爱又恨 在漫长的古代,它曾给我们国家带来无尚的荣耀与自豪,也曾在近代给整个民族带来无法忘却的伤痛和回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的学习来共同了解明朝时期海洋带给我们的那些过往。(出示课题)二、 新课讲授首先请同学们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
5、.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3.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过渡):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课第一篇章的学习:海之荣郑和下西洋。(展示课件5)(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西洋是哪里吗?(展示西洋地图)西洋,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展示西洋概念)(问题)现在我们对西洋已经有所了解。那么郑和又是谁?明成祖为何会将远航的重任交付于郑和?(出示
6、郑和的生平事迹)请同学们浏览郑和的历史资料,来了解郑和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并进一步归纳概括郑和得以被委任远航的原因。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保,)世称“三宝太监”。曾七次奉命下西洋,是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而他之所以被明成祖赋予重任,通过材料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1、从宗教习俗来讲郑和是回族人,伊斯兰教徒,熟悉伊斯兰教义、教规和宗教习;2 、他具备吃苦耐劳,富有探索冒险精神的个人品质 3、他具备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另外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由此可看
7、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过渡)我们从郑和的角度来分析了他能够被委任远航的因素,那站在当时统治者明成祖的层面上来讲为何会在明初之际便进行一项如此浩大的远航行动?他的目的又是为何?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让我们通过一段史料解读一下。(展示课件8)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这段话意思是明成祖朱棣怀疑建文帝(朱允炆)流亡(或逃跑到)海外,想要找到他的踪迹,同时想要向外邦(异国)炫耀国威武力,宣扬明朝(中国)的富强。(同时,还有到西方各国寻求宝物,加强同海外各
8、国联系的含义)这里提到的惠帝我们前面学过是明朝的第二任君主,明成祖朱棣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得帝位,而建文帝朱允炆也不知所踪,相传流亡海外。)通过材料我们得以概括出目的有三: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2、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宣扬国威3、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奇珍,发展海外贸易。(过渡)此时的大明王朝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而朱棣自认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宣扬国威,向外示富。熟悉海洋、向往海洋的郑和带着君主的满腹豪情踏上了远航的征途。(问题)那么他这次远航的概况如何?他从何处出发?到达了哪些地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郑和下西
9、洋路线图找出以下信息(展示课件9)可以看出郑和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经过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阿拉伯海、阿拉伯半岛、红海、非洲等地,横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达到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渡)虽说途中磨难重重,但最终7次成功远航,将大明风华远播海外,引来万国朝贡之景。(合作探究)那么郑和下西洋为何能够成功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三段史料,捕捉一下有效信息:(展示课件10)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明朝)造大舶,修四十四丈(151.8米)、
10、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宽61.6米)。 【清】明史卷304郑和传材料三: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课本P61页通过史料可以分析出主要有如下原因: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造船业发达, 航海技术进步,尤其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运用(技术支持)3、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郑和个人的能力和品质。(过渡)郑和开启远航征程之后,西方国家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也踏上了远航之路,与西方早期的航海家相比,他的远航行动有哪些特点?又对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表格和几幅图片来探讨一下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意义。(展示课件11)通过表格得出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设备先进
11、、范围广。也可得出作为世界远航史上的先驱:1、郑和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展示课件12)先看上面三幅图片,同学们能看出哪些信息?图片一: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图片二:郑和到了阿拉伯,把我们国家的丝绸和瓷器送给了当地的人民,传达了我们的友谊。图片三:郑和受到非洲黑人的热烈欢迎,当地居民并把长颈鹿赠送给了郑和。可得出:意义2: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再看下面这幅图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前面我们分析过,他横渡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途径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得出意义3: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
12、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过渡)明成祖曾下敕书:“朕奉天命,为天下主,一体上帝之心,施恩报德;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展示课件13)我是奉上天的使命,管理天下的事情,体会上天的心意,施行恩惠和德行不能以众欺侮少数,不可以强欺凌弱小,这样大家就可以共同享受太平的福祉了。展示了一种博大,仁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精神,彰显华夏文明之高度发达与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明初拥有世界一流的战船,却强而不欺,威而不霸,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体现了一个伟大国家
13、和民族的底蕴与气度。 (过渡) 郑和不仅是一个航海家,也是一个外交家,更是中华文明的和平使者。 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更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展示课件14)但是郑和下西洋44年之后明朝皇帝宣布:下西洋为一大“弊政”,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档案销毁殆尽(明朝皇帝认为)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由于在与亚非诸国的交往中明朝实行朝贡贸易、厚往薄来,费钱银十数万,由于耗费巨大,给明政府带来了沉重负担。(过渡)明政府越来越保守,并逐渐禁止了海外探索,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83年后,葡萄牙的迪亚士的船队到达了好望
14、角。87年后,西班牙的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美洲。93年后,葡萄牙的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 古里和非洲的索马里。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现在我们进入第二篇章 海之危戚继光抗倭(展示课件15)来自海上的,不但有朋友,还有敌人与威胁。(问题)那么有哪些威胁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对,是倭寇。(展示PPT16)请同学们理解两个历史概念:何为倭寇?何为倭患?同学们可以跟老师齐读一下: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
15、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两幅图片便是倭寇,和倭患来时避难的平民。那么为何明朝中期,在我国沿海出现严重的倭患?可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分析:从国内来讲: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从国外: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过渡)倭患的猖獗给了国力渐衰的明朝重要一击,一代名将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在历史最需要的时刻,闪亮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群最美逆行者,临危受命,奔赴东南沿海抗倭。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后期,被调至浙东防倭。他招募义乌农民、矿工,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
16、队,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九战九捷,全歼倭寇。后又入福建、广东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盘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东南沿海倭患。1567年奉调至蓟州,在镇十六年,修筑长城,加强战备,著有纪效新书等。(问题)戚继光在抗倭过程中创造了一种阵法“鸳鸯阵”,12人一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那么他的作战路线是怎样的呢?(展示课件18)先在浙江台州与倭寇大战,九战九捷,平定浙东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了两地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合作探究)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展示课件19)大家阅读以下四则史料,捕捉有效信息。材料一:官庾( y,谷仓
17、)民舍焚劫,驱掠少壮,发掘墓冢。树婴孩杆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骸如陵。 明史纪事本末第五十五卷沿海倭乱材料二:“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史戚继光列传材料三: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戚继光斩子
18、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可得出结论:原因有四:性质: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将领: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军队: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合作:4)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过渡)戚继光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使人们免受倭患的侵扰,为保卫大明王朝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他呢?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结合几句戚继光留下的诗句名言来分析一下:(展示课件20)“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看出他身上具备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精
19、神。不失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前面我们学过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他们能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呢?答案是不。同学们应该对民族英雄的概念有明确辨析:民族英雄指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所以前面学习的历史人物岳飞、文天祥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只能称为抗金英雄、抗元英雄。(过渡)东南沿海的倭患已然平息,然而来自海上的威胁并没有停止.葡萄牙踏上了中国的领土。现在进入第二篇章 海之危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展示课件21)(过渡)我们都知道澳门曾沦为西方国家葡萄牙的殖民地,被迫与祖国分离。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澳门那段漂泊的历史,感受一下澳门的眼泪。(展示课件22)(1)从16世纪开始,一些
20、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2)晚清政府时期的1887年,葡萄牙与清政府签署了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澳门。历经百年漂泊,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归祖国。(过渡)而历经明清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崛起、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中国近代经历了一段有海无权、有海无防的黑暗时光。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式海军的建立,再次重新步入海洋强国时代。现在进入第三篇章 海之奋建海洋强国(展示课件23) 同学们,请欣赏两幅图片。(展示课件24)大家熟悉的山东号航空母舰,中国首艘
21、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由中国自行改进研发而成,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巨龙不在沉睡,傲然驰骋海洋。再次步入海洋强国的我们没有实施海洋霸权,而是秉承几千年前郑和“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理念,构建一带一路新畅想。(展示课件25)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习近平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论述:“和平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政策。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过渡)万朝来贡的大明王朝已然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明代对外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我们
22、一起来简单梳理一下。明朝前期课堂小结:郑和下西洋和平交往明朝的对外关系(国力强盛)戚继光抗倭矛盾冲突明中后期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国力渐衰)启示: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当堂检测(接下来,我们做几道练习题,看看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掌握的怎么样)1、“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特制作一艘中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进行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海路的壮举,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2.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岳飞 D.卫青3.“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
23、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A. B. C. D.课后延伸(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可以探讨一下下面的思考题)观察中国“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说说郑和下西洋和当今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似之处?(从航线、到达的范围;主要活动和意义等方面思考)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你认为郑和留给我们的真正财富又是什么?结语:国家对于海洋战略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如何推进海洋战略,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关乎着国家的崛起。而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我们任重而道远。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段话与之共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和平年代,我们要学习郑和进行国家建设,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在危难之时,我们要学习戚继光,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