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案教师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周教材章节第4章 第2节课题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设计重点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难点分析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课题概述 本
2、节内容紧承上节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的内容,从结构上为物质进出细胞寻找理论依据。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引言: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以看出,生物膜对物质进出细胞膜具有选择性。为什么生物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标题: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相镶嵌模型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当年科学家正是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的疑问,开始探索生物膜结构的。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课前提问1、细胞膜的成分包括什么?2、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科学家怎
3、么知道细胞膜的成分的呢?阅读课本P65,完成学案1、19世纪末,欧文顿通过实验提出,膜是有 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对 的细胞膜进行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3、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 ;问题: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呢?(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小资料磷脂是组成细胞的主要脂质,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它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的“尾”部。想一想: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会怎么样铺展?答案:亲水的“头部”与水接触,疏水的“尾巴”远离水,朝向空气的一面,在水空气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推测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同学
4、们尝试着大胆的推测和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可能是怎样排布的呢?问题: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959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4、1959罗伯特森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 三层 结构;问题:我们知道当人体受伤,白细胞要出血管到受伤部位杀死侵入人体的病菌。演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这个过程能证明什么?过渡语:如果是这种三明治结构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设问: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资料:荧光标记技术:用荧光染料标记某种物质,利用其荧光特性,来反应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1970年有科学家做了人鼠细胞的融
5、合实验(介绍实验的过程)问题:37下40min后出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这个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就有流动性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表明:(冰冻蚀刻)膜蛋白不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在新的观察核实验的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其中,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教师呈现P68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
6、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具一定的流动性想一想:你能举出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吗? 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阅读P68填写糖被的有关内容总结:重点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了解学习目标,进入教学情境。学生回顾已有知识。阅读课本P65,完成学案学生阅读小资料,推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学生继续推测结构细胞膜是在不断运动膜上的蛋白具有流动性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叙述,掌握实质学生总结当堂训练P69页 课后练习题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同步练习册相关练习题板书设计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对膜化学分析: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3、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膜的静态结构。5、1970年提出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成分2、膜的基本支架3、蛋白质4、膜的结构特性一、教学反思-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