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暑假能力训练与提高30--17-苏教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25256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暑假能力训练与提高30--17-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暑假能力训练与提高30--17-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暑假能力训练与提高30--17 一、天天静听。 “荷花朵朵放光彩/微风轻轻迎面吹来/荷花点头笑颜开/啊乌乌青纱头上戴/微风轻轻迎面吹来/荷花点头笑颜开”。我爱荷花,我爱她的美丽,我爱她的真情。满池的荷花,满池的碧水、满池的碧叶映衬着,她们不就像一个个独站高阁看风景的白衣素女。更何况,在炎炎夏日下,只有她们看起来还那么清爽,感觉到还是那么清凉。 二、词汇天地。形似字填空。 1、A、嗔 B、慎 C、缜 D、瞋 E、滇 转(A)为喜(chēn) (A)怪 (D)目而视 文思C密(zhěn) 小心谨B(shèn) (E)池(diān) 2、A、彰 B、章 C、樟 D、障 E、獐 F、蟑 G、幛 H、瘴 E、嶂 挽(G) (H)气 层峦叠(E) 杂乱无(B) (D)碍 (F)螂 (E)头鼠目 (A)明较著(非常明显,容易看清) (C)树 (A)善瘅恶 3、A、弊 B、毖 C、敝 D、蔽 E、毙 民生凋(C) 一言以(D)之 营私舞(A) 衣不(D)体 作法自(E) 惩前(B)后 三、灿若繁星。中国荷花展。 1、莲花,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莲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2、莲花的美丽别称 (1)芙蓉:《尔雅》:“荷,芙蕖,别名芙蓉。”    (2)芙蕖:《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3)藕花: 张籍《送从弟之苏州》诗:“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4) 菡萏:《尔雅》:“荷,芙蕖……其华菡萏。” (5)草芙蓉: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莲花”释名:“芙蓉、芙蕖、水花。”    (7)净友:又称净客。莲花洁净不染,因此人们称其为净友。    (8) 君子花: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谓莲为花中君子,莲又称“君子花”。 3、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4、在民俗中,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有一蒂二花者称并蒂莲,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爱。喜联常有“比翼鸟永栖常青树,并蒂花久开勤俭家”等等。又如藕断丝连,用于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莲谐音“廉”(洁)、“连”(生),民俗有“一品清廉”,“连生贵子”等谐音取意。 5、《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之一。 根据《爱莲说》填空。    《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表现诗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写 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6、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更是“荷痴”,他的荷花作品不枚盛数,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7、补全荷花诗。 A、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B、《枯荷》 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 C、《莲花》 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D、《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E、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F、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G、《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补全关于荷花的歇后语。    A、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B、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C、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D、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E、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 F、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G、莲蓬结籽---心连心     四、潜心阅读。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场主积薪其中( 麦场 ) B、一狼洞其中( 柴堆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 2、加粗词词性词义相同的一组是(差别细微,要仔细分辨。)(D) A.犬坐于前 前狼 B.以攻其后 自后断其股 C.久之 毙之 D.意将隧入 身已半入 3、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屠户惧狼、屠户御狼 和屠户杀狼。 4、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 A.前面的狼假睡,后面的狼引诱敌人。 B.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原来是用这个方法迷惑敌方。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睡,用盖子引诱敌人。 D.前面的狼悟出假睡是为了诱惑敌人。 5、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 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意思: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项(A、D、F、G、H )(多选!) A.“径去”的意思是径直走开。“犬坐”的意思是像狗似的蹲坐在面前。 B.第4段中前三个“其”字的意义分别指:屠户、积薪、前狼。 C.第4段中三个“以”字的含义都是“用”。 D.“屠暴起”,写屠户的当机立断。“暴”,突然的意思。 E.“目似暝,意暇甚”的意思是:眼闭着似乎在睡觉,那神情善良得很。 F.“一狼径去”写狼另有图谋,“犬坐于前”写狼牵制屠户。 G.第4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H.第4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五、漫画人生。 下面不符合漫画《明确责任》的寓意的是( C ) A.有利于责权分明,划清责任范围。 B.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干好本职工作。 C.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D.在责任面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快乐之行。暑假天使带你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悟大好河山给你带来的快乐。 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 1、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2、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 3、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4、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现在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趵突泉边立有石碑一块,上题“第一泉”,其色为墨绿色,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所题。 5、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南侧,属趵突泉泉群。“漱玉”一词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池长4.8米,宽3.1米,深2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层叠而下,漫石穿隙,淙淙有声,注入螺丝泉池中。明代诗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间瀑飞经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的赞语。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传世之作《漱玉集》就此泉命名,这位词人的故居也在此,称为“漱玉堂”。 6、龟石   离开马跑泉及其附近的浅井泉,南向徐行,便看到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迎面矗立。这座太湖石,名叫龟石,这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北园的别墅——云庄的遗物。拒考,当时云庄中有秀石10块,称为“十友”,其中,龙、风、龟、麟四大灵石尤为著名。到了明代以后分移到济南城中的皇亭、孔庙及趵突泉等地。趵突泉原来还有一座麟石,“七七事变”时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炸毁了。四座灵石现在仅存的只有这一龟石。它是一座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约8吨。该石挺拔露骨,多空窍,筋络明显,多凹凸,具有石品中的“邹、瘦、透、漏”的特点。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