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阳人与南明“迎福王于江上”事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247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人与南明“迎福王于江上”事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贵阳人与南明“迎福王于江上”事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贵阳人与南明“迎福王于江上”事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50三期2023年第史海钩沉Shi HaiGou Chen贵阳人与南明“迎福王于江上事件文/杉木刺贵州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内阁首辅马士英,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而登上南明弘光朝权力巅峰,位及人臣,进而改写了中国历史。另一位贵阳人杨鼎卿则奉马士英之命,率兵“迎拥”。期间,福王与杨鼎卿定“布衣交”。福王上位后,马士英执掌朝政,杨鼎卿执掌锦衣卫,风光一时。因此,南明历史上著名的“定策”始末,特别是“拥兵迎福王于江上”事件背后的“筑人现象”,值得一探究竟。从一桩惊天钦案说起凤阳是大明的“龙兴之地”,历来被明廷视为重中之重。不仅派驻重兵把守,在选派督抚官员上也慎之又慎。但明末乱世,遍地烽烟,即便凤阳

2、也未能幸免。原凤阳总督高光斗兵败,连失五城,被“速治”。崇祯十五年(1 6 4 2),贵阳人马士英走马上任。履新之初,马士英即上书在贵州家乡组建黔军,承担护卫凤阳皇陵等军事任务。奏入明廷,获允。马士英在凤阳总督任上,其胞妹(陕妹)之夫李章玉出任军中监纪官。李章玉是贵阳人李国栋(曾任邓州知州)第三子,是马士英的心腹。其奉马士英之命,带领一批将官回贵阳,招募训练黔兵。历时半年,即在贵州征招了一支七千人的队伍,旋即于当年十二月分批集结于湖广武陵,然后陆续向凤阳开拔。首批二、三千黔兵赶赴凤阳,因直通凤阳的道路兵阻(左良玉兵挡道,左与马历来有隙),不得不改道而行。特别是这支黔军中的“马骑”(即马队),因

3、“马不可越洞庭、涉长江”,故走陆路“道由南昌,经乐平、望德兴、婺源等处”,其余步军则由李章玉与参将包玉等督率走水路。崇祯十六年(1 6 4 3)三月,因战局变幻莫测,马队中途改道南直隶徽州,被徽州绅民围击,全军覆灭。一说“黔兵假道”徽州时“淫掠乡民”而致误杀,一说徽人不欲开此路而诱杀,约八百人魂断异乡,同时死七百匹马。率马队的三黔将刘招斑、李华玉、姜美主动投狱,幸免于难。另一黔将谢上用则死于徽州乡兵手中。转道入徽被杀黔将中还包括骁勇善战的“万夫敌”包万春、范成等一批优秀将才。案发,震惊朝野,一时间沸沸扬扬。明廷兵部称之为“江南奇变”,后世则称之为“明末徽州府0512023年第三期Shi Hai

4、 Gou Chen史海钩沉黔兵案”“明季黔案”。此案还惊动崇祯皇帝御批,又称“惊天钦案”。本着“酌量情法,措补军资,重法首祸”的原则,明廷对“黔兵案”的最终定性和处理结果为“徽人惨杀黔兵,掠夺马匹,情罪可恨。但已经大赦,故从宽结案”。风雨飘摇之中,为安抚军民,一桩惊天钦案,以“和稀泥”的方式草草结案。“万里招来,送入鬼门”。这支黔军精锐马队“出师未捷身先死”,成了“自己人”的刀下冤魂,一时间锐气大挫。李章玉所募黔军一下子损失十之一,其余各部则转道陆续抵达凤阳,归于马士英帐下。这支黔军,也成为马士英后来“拥兵迎福王于江上”而得以登上南明弘光王朝权力巅峰的“本钱”之一。率兵执行迎拥的杨鼎卿执行马士

5、英之命,率黔兵执行“拥迎”福王任务的明军将领是杨鼎卿。杨鼎卿,字爱生,武进士出身,贵阳人,杨文的长子,马士英的外。南明弘光朝,杨鼎卿被福王授锦衣卫指挥职。弘光朝灭亡后,在隆武朝,杨鼎卿获唐王授左都督,加太子太保衔。从率兵“定策”不难看出,当时手握重兵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对这个外甥是极为器重的。或许是其父亲杨文骋因名剧桃花扇而声名太盛,其光环几乎完全盖过了杨鼎卿,故杨鼎卿未为史家所重视,以致其率兵执行“定策”之事,亦鲜为后世所窥及。1544年春,李自成兵锋正盛,所向披靡,大明各藩王如惊弓之鸟,纷纷弃封地南逃。清康熙间计六奇明季南略引甲乙史云:“三月,福、周、潞、崇四王,各弃藩南奔,此初四日也。十八日

6、,福王寓湖嘴杜光绍园。四月初三庚申,时潞、周藩泊淮上者,各以宫卷随,独福王子然,与常应俊等数人流离飘泊。凤阳总督马士英阴使人导之,借淮抚路振飞舟南行”。“马士英阴使人导之”,即指暗中派杨鼎卿“拥迎”福王于淮安。清代史家温睿临在南疆逸史中把杨文骋列入了奸一节内,称:“文娶士英姊,士英之议立福王也,遣其甥鼎卿先往告王。王时流鼠困甚,侍卫萧条,布袍草带,资用乏绝。鼎卿既见,致士英意,即市酒与王饮。王大乐,与之定布衣交。既即位,授锦衣卫指挥”。按温睿临的说法,马士英议立福王为帝,先派杨鼎卿前往告知福王。当时的福王四处逃难,子然流离飘泊,颇为落魄倒。杨鼎卿见后,先转达马士英拟议立之意,随即买酒与福王“酷

7、饮”。福王在落难中风餐露宿、食不果腹,遇杨鼎卿如见知音,酒后大喜,旋即与之“定布衣交”。常言道,“患难见真情”。福王在“落毛凤凰不如鸡”之时,杨鼎卿不仅“市酒与王饮”,还“给之”。一个藩王在落魄潦倒之际得此款待,日后飞黄腾达之后,自然当厚加报答,视杨鼎卿为心腹。当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先称“监国”,旋即帝位。福王登基,随即授杨鼎卿为锦衣卫指挥,且“宠鼎卿甚”。锦衣卫指挥,论品衔不算太高,但却是皇帝身边很关键的一个职位,掌管着弘光朝特务机关,权力非常大。当时甚至有人认为,杨鼎卿因与福王“定布衣交”,其受宠爱程度连马士英、杨文骋都望尘莫及。温睿临在南疆逸史中写道,“文骋薄有文藻,颇善笔札,性好结

8、客,既得志,0522023年第三期史海钩沉Shi HaiGouChen愈益发舒。诸有求于士英者,多缘文骋以进,公卿日满其座。其为人豪侠自喜,推奖名士,以自附于声气,士亦以此称焉。鼎卿日愈宠幸,近臣莫二,其所奏请,立获谕旨,虽士英不逮也。以故,父子气焰赫然一时”南都繁会图(明代仇英绘)杨鼎卿后来曾担任隆武朝左都督,加“太子太保”衔。南明史作者顾诚认为,杨鼎卿担任的左都督为正一品,但太子太保为文官从一品衔级。虽然考虑到明朝官制文高武低,尚不为过,但也说明杨鼎卿可能确实有过人之处。关于杨鼎卿的人生结局,清代史官、史家多认为其与父亲杨文骋等一起殉国。较主流的说法是,清顺治三年(1 6 4 6),杨文骋

9、父子在仙霞岭与清兵作战失利,退至蒲城,杨鼎卿与其父杨文骋一起被俘杀。当然,也有人认为杨鼎卿并未被清兵杀害,是其父亲的部将孙临代其受死,而其本人则得以潜居,为晚明一代才子杨文骋留下了一息血脉。在争议中进入史册的马士英除“黔兵案”中魂断异乡的八百黔兵外,其余顺利抵达凤阳的黔兵,一部分担任马士英中军护卫,一部分前后分拨在贵阳人杨文骋、越其杰等帐下,负责凤阳皇陵的守卫。明末马士英凤阳军中“多黔人”,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黔兵案”事主、徽州人金声在郑按院覆疏中直言“盖督臣(马士英)黔人也,其军中参佐,大半皆黔产也。”时任应天巡按郑昆贞在郑按院覆疏中亦云“凤督(马士英)黔人,视黔卒加倍,而幕中参佐,无

10、一非黔,更有亲戚兄弟”。足见马士英身边一直维持着诸多黔籍幕僚,以及一支数百人的贴身黔籍护卫和一支数千人的嫡系黔军。马士英,贵州历史上唯一一位首辅,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万历已未(1 6 1 9)中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知府、金都御史、巡抚宣府、兵部侍郎、凤阳总督等。崇祯十七年(1 6 4 4)三月,大明王朝“天崩地裂”,崇祯皇帝煤山自,太子不知所踪国不可一日无主,南都原拟“北上勤王”迅速转换成“定策”。明史载:“南京诸大臣闻变,仓促议立君。而福王由崧、璐王常涝俱避贼至淮安,论序当属福王。诸大臣虑福王立,或追怨“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潞王立,则无后患,且可邀功。阴主之者,

11、废籍礼部侍郎钱谦益,力持其议者兵部侍郎吕大器,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日广皆然之。前山东按察使金事雷祚、礼部员外郎周往来游说。时士英督师庐、凤,独以为不可,密与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结,而公致书于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言伦序亲贤,无如福王。可法意未决。及廷臣集议,吏科给事中李沾探士英指,面折大器。士英亦自庐、053期2023年第校对:陈杰Shi HaiGou Chen史海钩沉凤拥兵迎福王至江上,诸大臣乃不敢言。王之立,士英力也。”此即“迎福王于江上”,史称南明弘光朝“定策”事件。明史中一句“王之立,士英力也”,明确了马士英在“拥兵迎福王于江上”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12、因迎拥有功,马士英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又成为南明弘光政权内阁首辅,人称“马阁老”。时局艰危,弘光朝不能同仇敌屹、众志成城,自上而下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党争”漩涡。史可法、马士英力主的“联虏(清)剿贼(李)”之策失败,李自成败亡,清军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弘光王朝。史可法已经战死扬州,而此时北有清军攻城掠地,旦夕南下,南明军望风归降,西则有左良玉(逝后由其子左梦庚领军)叛军步步进逼,窥视金陵。“左兵与北兵交逼”,西北两路形成夹击金陵城之势,仓促间,人们还没缓过神来,南明弘光王朝就已经危在旦夕。4月底,廷议“迁都”,在时任弘光王朝礼部尚书、东林党领袖钱谦益等力阻下破产,京畿守备赵

13、之龙则暗中与清廷“议款”。大势已去,弘光帝和马士英仓促“出逃”,朝中则“文武逃遁,各不相顾”旋即,钱谦益带头剃发降清,赵之龙则率百官开城跪降。马士英“率黔兵奉太后南迁”,继续展开抗清斗争,至死不降,用不屈的头颅和鲜血洗刷误国之罪,保住了南明弘光王朝首辅大臣最后的一点尊严。没有气吞山河的壮举,没有传诸后世的丰功伟绩。在清代史官几乎一边倒的漫骂和声讨中,因“迎福王于江上”事件而异军突起的马士英、杨鼎卿并七千黔军,也进入了“县花一现式”的一段短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清代“持门户之见”的官修明史中,立有奸臣传,马士英“榜上有名”,以致这个在明史有“专传”、在南明史占相当篇幅,又因名剧桃花扇而家喻户晓的贵

14、阳人,却让整个清代家乡地方史籍均“羞于”为其立“专传”。时至民国,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清代史官(多为东林党、复社后裔)将马士英坐实为“奸臣”,有失公允。而现代学者顾诚的南明史则对马士英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马士英固然不是救时之相,但把他打入另册,列入明史奸臣传是毫无道理的。至于把他同阮大铖挂在一起称之为“阉祸更是无中生有”。明史专家毛佩琦也曾说过:“马士英虽非救世能臣,亦非亡国罪魁,他虽然政治上失败了,但没有屈膝降清,晚节是值得肯定的。贵州山乡能够孕育出这样的风云人物,并非黔人的耻辱,而是可引以为骄傲的”。所幸的是,进入新世纪后,贵州新修志书开始立“马士英传”。马士英终得以客观公正的历史定位、重新进入正史。在改写中国历史的“拥兵迎福王于江上”事件中,马士英见风转舵、当机立断顺应时势拥迎福王,旋即上位秉政。可惜,因为无休无止的朋党之争,也因为“联虏剿贼”国策的失败,马士英终未能实现政治抱负,被打入另册。基础不牢的南明弘光朝偏安未稳,即匆匆走完了那短暂的一年,大明复又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让后世读史之人晞嘘不已,责任编辑:周少俊审核:刘瑞祥傅红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