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合浦望牛岭汉墓的考古发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1673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合浦望牛岭汉墓的考古发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合浦望牛岭汉墓的考古发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合浦望牛岭汉墓的考古发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合浦望牛岭汉墓的考古发现文图/张潇梁香连蒙长旺望牛岭墓地位于广西合浦县城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的重点保护区,西北距离汉代合浦郡故城草鞋村遗址2.2 公里。墓地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1 9 7 1 年为配合基建曾发掘M1墓室和M2,2 0 2 0 一2 0 2 2 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合浦县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等单位为配合海丝遗产保护展示再启墓地发掘。两次发掘,共解剖清理西汉时期的墓群封土堆1 座、墓葬2 5 座以及沟、坑、灶、柱洞等遗迹。豪族墓地营建墓群封土堆范围内是西汉时期合浦地区豪族一一“庸”氏家族墓地。封土堆营筑于西汉晚期,一次性分层堆筑而

2、成,底平面呈“凸”字形,面积约3 0 2 9 平方米,主体为方形,边长5 4 米,中部残高3.6 米。封土堆范围内共发现1 6 座西汉墓,其中封土覆盖的墓葬1 5 座(M1、M2、M4一M16),打破封土的墓葬1 座(M17)。有3座墓随葬墓主私印,分别为M1“庸毋印”龟钮琥珀印、M11“庸定”钮玉印、M14“庸临”铜印。M1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墓主“庸丹”应是九真郡太守。在营筑墓群封土堆之前,部分墓葬如M1、M5、M1 1、M1 4 等,已筑有各自的小封土堆,墓群封土直接覆盖在小封土堆之上。墓群封土堆覆盖的遗迹,除墓葬之外还有一条长沟G1,两个长方形坑K1和K2,一组灶Z1以及若干柱洞。北

3、至至湛江G325堂排村委上高岭0脯鱼岭大沙洲金鸡岭南宁谢永江水库北草鞋村道址.龙金浦县政府水廉州镇政府高母猪岭牛.望牛岭风门缝水库江风门岭望牛岭墓地在合浦汉墓群的位置文福塔四方岭辣子罗理村红岭头黄泥岗合浦汉墓群1200禁山村委九只龄。浪翔岭合浦站杨家山村委红泥城合浦汉墓群鲜范围盘子岭。草鞋村遗址范围北孙东村茶063012601890米海墓群封土堆范围内西汉遗迹之间的打破关系主要有:M1南耳室打破M2墓道,M15墓道打破M8一端上部,M1、M5、M1 7 分别打破G1,K 2 打破M12,M5 二次开挖(迁葬)时打破墓群封土、M5封土及墓道填土,M17打破墓群封土堆。另外,相邻的墓葬,由于下葬时

4、间不同,较晚下掘的墓穴,有的打破相邻墓葬的封土,或者掘出来的土叠压在相邻墓葬的封土之上。墓群封土堆范围内的1 6 座西汉墓,层位明晰,年代延续。规格从小型发展到中型、大型。形制分为竖穴土坑墓和木墓两类,木墓又20SilkRoad_丝路考古M6112M7H1M9M1康母M10M16M2康定M11M15K2M8M1K1M13M4M5G1康临M14Z1图例010米墓群封土堆封土覆盖的西汉遗迹打破封土的汉代遗迹“庸”氏家族墓地正射影像分为不带墓道和带墓道两型,土坑墓和不带墓道的木墓规格较小、器物较少、年代较早,最小的土坑墓M10仅发现1 件陶罐。墓向分为西南向和西北向两类,朝向西南的1 4 座墓多数排

5、列有序,朝向西北的2 座墓(M15、M1 7)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因地处酸壤,人骨、棺、及漆木器、丝织品、编织品等器物多已朽化。墓葬发掘望牛岭M1望牛岭M1为带墓道分室木墓,墓穴位于墓群封土堆西北部,上方有高逾0.8 米的小封土堆。墓向2 3 6,平面略呈“干”字形,由墓道、甬道、主室、南耳室、北耳室组成,全长2 8.5表土层现代封土封土现代封土1971年发掘部分封土封土墓群封土堆剖面M1封土墓群封土米,最宽1 4 米,面积约1 3 0 平方米。墓道为斜坡式,坡面发现明显的4 道车辙,应是运载沉重棺枢的前后车轮压痕,前后轮印大部分重合。主室深5.2 米,高2.3 米。主室置棺,北耳室置车马器,南

6、耳室置仓储器等。出土金器、铜器、铁器、陶器、漆器、玉石器、珠饰等器物245件(套),其中有铭文的器物包括“阮”和“大”铭金饼、“庸毋印”龟钮琥珀印、“九真府”和“九真府器”款陶提筒等。望牛岭M1是合浦汉墓群中已发掘规格最1971#北202242022母望牛岭M1发掘场景丝路考古22Silk Road望牛岭M1出土部分器物图?“阮“和“大”铭金饼图4铜凤灯图2“庸母印”龟纽琥珀印图5铜仓图3“九真府”和“九真府口器”款陶提筒高、随葬品最丰富的西汉墓,规格显然高于东汉初年的黄泥岗M1(墓葬平面略呈“中”字形,由墓道、前室、后室组成,全长约2 4 米,面积约7 1 平方米,墓主为合浦郡徐闻县令陈褒)

7、。岭南地区像望牛岭M1这样带两个耳室的西汉大墓很少见,目前仅发现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可见这类墓葬的等级之高。望牛岭M1的随葬品奢华珍贵,既有金饼、琥珀印、多种珠饰等珍贵器物,也有凤凰灯、三足盘、三兽镇、龙首魁、匝、灶、仓、壶等精美铜器,而两件陶提筒内壁的朱书文字“九真府”“九真府器”则为揭示墓主身份提供了线索。唐代李贤注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句云:“郡守所居日府”,九真府就是九真郡太守所居官府,书写“九真府”的陶器表明其是九真太守的官署用器(蒋廷瑜:合浦望牛岭汉墓发掘轶事,广西文史2 0 2 2 年第3 期)。九真郡(今越南清化、义安、河静一带)原是南越国属郡,汉武帝平南越国时,伏波将军

8、路博德正是在合浦进行了交趾、九真等郡的受降仪式,诸郡归汉之后,汉武帝仍任命岭南当地官吏为交趾、九真等郡太守,可见汉武帝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南越国原有建制和官制,合浦则成了汉朝经略岭南的支点(北魏丽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七引交州外域记云:“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后汉遣伏波将军路博德讨越王。路将军到合浦,越王令二使者贡牛百头、酒干钟及二郡民户口簿,诣路将军。乃拜二使者为交趾、九真太守。诸雒将主民如故。”元代黎安南志略卷四引交州记云:“是时越自全,三侯牵牛酒千钟,有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户籍迎降;路博德因拜三者为三郡守。雒王、将治民如故”)。因此,综合墓葬规格、形制、随葬品及相关文献判断,望牛岭M

9、1墓主“庸毋”生前曾任九真太守,死后葬入家族墓地。墓群封土M5墓道封土K1M5二次开挖痕迹M4M5墓室M14墓道M5墓室开口状况望牛岭M5望牛岭M5为带墓道竖穴木墓,位于墓群封土堆南部,上方有高0.8 5 米的小封土堆。墓向2 2 8,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全长1 8.7 米,其中斜坡式墓道长1 2.6 米、宽1.8 米,墓室长6.1 米、宽3.6 4 米、深5.1 米。墓室底部残存部分板痕迹,未见随葬器物。M5规格仅次于M1,与M1并行排列,两墓构筑时间接近,墓穴深度也基本一致。合浦汉墓群中常见并行排列的同坟异穴夫妻合葬墓,望牛岭M1和M5最初的设计可能也是如此,但奇特的是,M

10、5墓道填土及上方封土有重新挖开的痕迹,而且室已经空无一物。这种状况不像是盗墓行为,可能是迁葬现象。这种入葬后又望牛岭M11出土铜带钩望牛岭M11墓室丝路考古24SilkRoad记信封完唯君自发宜身至前庸敖私印望牛岭M11出土“庸定”亮钮玉印望牛岭M11出土铜书简印大费周章迁葬的现象在岭南汉墓中是首次发现。望牛岭M11望牛岭M11为带墓道竖穴木墓,位于墓群封土堆东中部,上方有高0.7 米的小封土堆。墓向2 3 0,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全长1 0.6 米,其中斜坡式墓道长6.1 6 米、宽1.5 米,墓室长4.4 4 米、宽2.7 米、深3.2 5 米,高1.9 米。出土陶器、铜器

11、、铁器、玉石器、珠饰等器物2 8 件(套),其中有两枚印章,一枚为钮玉印,印文“庸定”,另一枚为2 0 字铜书简印,印文“庸敖私印,宜身至前,迫事毋闲,唯君自发,记信封完”,这是目前所见字数最多的西汉书简印,“定”和“敖”字义相反,应分别是墓主的“名”和“字”。望牛岭M14望牛岭M14为带墓道分室木墓,位于墓群封土堆东南部,上方有高1 米的小封土堆。墓向2 2 9,由墓道、主室、耳室组成,全长17.2米,其中斜坡式墓道长1 2.2 米、宽1.7 8 米,主室长5 米、宽3 米、深3.9 米,耳室位于墓道底端左侧,长2.9 2 米、宽2.0 4 米、深3.3 5 米,有曲尺形生土二层台。主室置棺

12、,耳室置车马器等。室四壁使用圆形条木并排竖立构筑而成。出土铜器、铁器、陶器、漆器、玉石器、康临一钥印望牛岭M14墓室及印章望牛岭M17墓室珠饰等器物8 1 件(套),其中有一枚铜印,印文“庸临”。望牛岭M17望牛岭M17为带墓道竖穴木墓,位于墓群封土堆西南部,是唯一打破墓群封土的汉墓。墓向3 1 9,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全长1 4.1 米,其中斜坡式墓道长9.3 米、宽1.6 5 米,墓室长4.8 米、宽2.7 米、残深1.9 8 米,墓穴打破墓群封土并深入生土1.0 5 米。出土金器、银器、珠饰、铜器、陶器、铁器、漆器等器物4 7 件(套)。M17在墓群封土堆筑好之后望牛岭M

13、17出土陶器丝路考古26SilkRoad。米O望牛岭M17出土珠饰和金银戒指打破封土加入家族墓地,是打破常规葬入家族墓地的成员,此后再无家族成员加入。墓群封土堆周围已清理的9 座中小型西汉墓(M18一M23、M2 5 一M27),形制亦分为竖穴土坑墓和木墓两类。其中M25为不带墓道的小型木墓,位于墓群封土堆东侧,长3.4 米,宽2.1 米,残深1.4 米,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银器共9 件,有一枚瓦钮铜印,印文“范福之印”。意义重大望牛岭汉墓出土随葬品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器、银器、漆器、玉石器、玻璃器、珠饰等器物,还有丝织品、编织品、果实、稻谷、贝壳、燃料等残留物。M1、M2、M1 1、M

14、1 2、M13、M1 4、M1 5、M1 9、M2 0、M2 1、M2 5 各出一把铁剑,配有金饰片、玉剑格、玛瑙剑等饰件。珠饰是各类串饰的统称,材质有金、银、玉、琉璃、水晶、琥珀、玛瑙、红玉髓、绿柱石(海蓝宝)、石榴子石等,形状有胜形、花球形、瓜棱形、葫芦形、算珠形、系领形、亚腰形、圆球形、棱柱形、动物形、胆形、榄形、壶形、璧形等。望牛岭汉墓展现了西汉时期合浦地区豪族一“庸”氏家族的发展历程,是难得的岭南地区家族研究案例。更重要的是,望牛岭汉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为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展示和海丝申遗提供了考古学支撑,为“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增添了新资料,印证了汉书水经注等史籍关于汉朝以合

15、浦望牛岭M25出土“范福之印”瓦钮铜印望牛岭M25出土陶罐望牛岭汉墓出土部分铜器、玉石器和玻璃器、珠饰、铁器望牛岭汉墓出土部分铜器、玉石器和玻璃器、珠饰、铁器望牛岭M13出土铜杯内的果实望牛岭M14出土陶罐内的贝壳望牛岭M15出土铜灯内的燃料为支点经略岭南及海外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云:“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黄金杂增而往。所至国皆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A(作者均为望牛岭汉墓考古队队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