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明确民主选举的意义;培养学生政治参与能力;认识到民主建设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虚拟“选举民意代表”活动,反思不同选举方式和竞选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理性思考我国的民主选举。
3.情感态度价值观: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处理:引导学生关注政治生活,总结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教育学生理性对待选举)
教学难点
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处理:对“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进行图解、对比区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选举民意代表”模拟活动为主题,以“选择选举方式——确定候选人——投票选举——理性思考选举”为主线。
活动准备:(1)活动依据——校学生会关于选举民意代表的通知。
(2)角度定位:值日班长——活动的主持人,兼校通讯社记者;教师——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
(3)分组:按学生人数分成6个小组,组长负责进行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主题:选举民意代表
活动过程:主持人用机智、灵活的方式主持活动全过程。
第一步 选择选举方式
虚拟:学生会关于选举民意代表的通知。交值日班长,念通知:
学生会通知:为了维护同学们的正当权益,及时反映同学们的合理诉求,经学生会研究并报学校审批,决定每个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4名民意代表,组成学生代表大会,并将民意代表名单于5月15日前报学生会。
值日班长:在我国民主选举的方式主要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大家觉得用哪一种选举方式比较合适?
值日班长采访同学,并提问不同的同学:
你为什么选择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说说你的理由。
你为什么选择差额选举或等额选举?说说你的理由。
可穿插值日班长向教师提问:如何理解等额选举的“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教师答疑。
值日班长集体征求意见:同意采用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请举手;同意采用差额选举或等额选举的请举手。
值日班长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确定选举方式。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了解我国主要的选举方式,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落实课标要求)
第二步 产生候选人、投票选举
值日班长:组织各组产生民意代表候选人。教师关注学生的每个选举细节,作好记录。
推荐要求:(1)每组产生一名候选人;(2)候选人的基本条件是:热心为同学们服务;为人正直,办事公道;能力较强,敢于仗义直言;(3)讨论时间不超过2分钟。
各小组对照“候选人条件” 组织推荐。各小组组长代表本小组提出候选人。
值日班长将候选人名单写在黑板上,向各小组分发选票,并提出投票要求:
(1)请在候选人栏目里填上6名候选人的姓名。
(2)从6名候选人中选出你心目中的4名民意代表,并在相应姓名下面的选框内打“○”;如果你不同意上述的某些候选人,可在候选人姓名后面的空格处填上自己选定的候选人姓名,并在下面的选框中打“○”,但打“○”人数不得超过4人,多打无效。
(3)投票采用无记名、秘密方式进行,教室外设秘密写票处。
学生投票。值日班长组织各小组,推荐计票人、唱票人和监票人。开始清理票箱,点票并开始计票。
在计票过程中,值日班长采访候选人:作为候选人,你有何感想?如果当选你打算怎么做?如果没选上,你如何面对这一事实?(候选人回答提问)
由计票人、唱票人和监票人宣布选举结果。
(活动目的:体验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获得民主选举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第三步 反思选举,理性对待
这一环节主要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总结选举过程,提出相关的疑问:
(1)大多数同学在选举方式的选择上都倾向于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但是否全面理解了不同选举方式的优势和局限?
(2)据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的情况,我们班还有一些敢于仗义直言的同学没有被推荐为候选人,这是否说明了我们在产生候选人的时候,带有个人的倾向,而不是出于公心?
(3)我们口头上经常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要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怎样去当家作主?民主选举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而在正式投票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在一起交头结耳,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否说明了我们对投票的“神圣”感体会不深?我们对当家作主权利的放弃?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新时期青年学子的深刻反思。下面请同学运用教材知识,结合自己在选举过程中的表现,反思刚才的选举过程,并写出200字以上的反思文章。
教师提供反思提纲:
(1)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认识到选举方式的确定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2)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
(3)我们应该选出怎样的民意代表?
学生读自己的反思文章。要求学生以此为主题出一期板报。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冷静思考选举过程,反思自己的行为,理性对待选举,负责任地进行选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附:板书设计: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选举方式(比较特点)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
二、选举过程(体验)
1.候选人:
2.投票、计票、唱票、监票
三、反思选举(理性对待)
1.投票过程中的问题
2.正确认识民主选举
二、学案
(一)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选举民意代表
第一步 确定候选人
1.我(们)选择的选举方式是: 。
2.理由:
。
第二步 推荐候选人,投票选举
1.我们小组推荐的候选人是 。
2.推荐的理由是:
。
第三步 反思选举,理性对待
1.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认识到选举方式的确定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2.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
3.我们应该选出怎样的民意代表?
(二)基础知识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选择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方式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我国只在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了直接选举。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并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2.投好神圣的一票
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三)视野拓展
1.海选——中国农民创造的直接选举方式
(1)海选的由来。“海选”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这种选举方式是吉林省梨树县梨树乡北老壕村在1986年换届选举时首创的,因而该县被称为“海选”故乡。现在,“海选”已不限于村委会选举了,比如,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用“海选”方式选出了县长。“海选”也已用于非政权领域的选举。“海选”的原则、方法、程序已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选民充分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过程更公正和选民参与更广泛。海选已经被美国评为世界六大民主选举模式之一,各个国家都效仿过,很多外国人员都到过我国参观海选过程都赞叹不已。
(2)选举办法。1998年11月4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4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从此,“海选”成了法定的选举办法。
(3)海选的含义
① “海”让人想到大海,无穷尽、量多意思;更进一步想到人海;“选”则是选择,挑选,而“海选”顾名思义就是茫茫人海中挑选符合特定条件的那个人。“海”还有“极多”和“漫无边际”的意义,比喻不指定候选人,想选谁就可以提名谁。
②由选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犹如从大海中捞取珍珠一样选择自己信任的人。
③所谓“海选”,意为不设门槛,人人有机会,谁都可以参加。但也正因为如此,参加人数动辄数万,好比大海捞针,因此,参加者想要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
(4)海选流行的开始
随着2005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生”的热播,让“海选”这一名词家喻户晓。超女海选指所有报名选手根据报名先后进入摄影棚面对评委演唱自选歌曲(无伴奏),评委按铃表示演唱结束。评委会对其表现作一简短评价。在所有报名选手结束海选后,评委将从所有参加海选的选手中选出50名优秀的选手进入复赛。
(5)海选的特点
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参加海选进行比赛,海选的参与者能够在海选阶段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得到晋级复赛的入场券。但也正因为如此,参加人数动辄数万,好比大海捞针,因此参加者想要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
2.美国总统的选举方式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不是由国会选举,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而是由选民选派的选举人选举。每个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总数相等。目前全国50个州的总统选举人总数为538票。若要当选总统,至少需要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因此,各州选举其总统选举人的日子也叫总统选举日(一般是在选举年的11月)。全国选举后,在大选中获胜的总统候选人要通过各州总统选举人组成的选举人团的投票表决,在一个州中获得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便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
在11月4日选举投票结束之后,大选进入认证选票阶段。每个州认证选票总数的最后期限可能不同,但是所有州的最后计票结果都必须在12月15日前出来。这一天,选举团成员在各自州的首府开会,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会议结果产生“选举证书”送到国会。
国会则在2009年1月8日将召开一个特别联合会议,宣读选举证书,并宣布大选的正式胜利者。如果没有一个候选人获得绝对多数选举人票,众议院将选举总统,而参议院将选出副总统。美国历史上只有1824年的大选候选人没有获得多数选票。在1月20日总统任职典礼前的几个星期里,新总统可以敲定内阁名单,连任总统则可以考虑第二届任期的方向。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④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⑤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选举方式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A.某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C.某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
D.某镇各户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3.等额选举是指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等额选举有它的局限性,但也有它的优点。下列选项属于等额选举优点的是
A.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B.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C.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D.限制了选民的自主选择
4.某地村主任换届选举前,候选人曹某的父亲拿出1000元赞助费,作为村民参加选举的补助,并规定投曹某的票就每人发5元钱的“劳务费”,不投就没有。选举结束后,曹某以390票高票压倒另外一位候选人。那些因为5元钱的补助选曹某的人
A.没有正确对待选举权 B.不关心自身利益
C.不应赋予选举权 D.没有行使选举权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之所以不能扩大民主选举,是因为农村太落后、农民素质太低。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组织了一项研究课题,在全国约20个地区发放了2500份问卷。但调查表明,农民的民主意识和选举积极性远远被低估了。相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城市居民,尤其是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当前的选举是比较消极的。目前城市的选举与市民的利益相关性少,农村的选举与农民利益的相关性相对密切一些。从社会心理现象分析,可能是高收入的选民对生活现状满意度较高,养尊处优,因而更少关心选举。低收入者由于更多的人对现状不满意,希望改变现状,而更倾向关注选举。
(1)为什么农民的民主意识、选举积极性和选举改革精神比大学生和市民还要强?
(2)上述结论对我国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有什么启示?
附: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1)①农民民主选举的意识、参与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主要不是由受教育程度高低和政治意愿决定,个人利益才是它的决定因素。农民不会对空洞的、没有实际利益的选举感兴趣,不会凭空洞的政治宣传去投票,而是凭看得见、体验得到的利益投票,看投票选举是否与自身利益相关。民主选举使他们尝到了选举带来的利益的甜头。②民主选举实践是最好的民主教育。民主选举激发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当亲身经历自己选举自己的当家人之后,农民所激发出来的选举参与热情要比城市居民、大学生和知识分子高得多。
(2)①密切选举与选民利益的联系,选举与农民利益挂起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的利益。选举行为最终取决于利益关系,任何一种选举行为只要与公民的个人利益有密切联系,并且公民认识到这一利益时,公民就会积极参与;反之,公民则冷淡、逃避。②切实保护和尊重农民的民主选举权,让农民充分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感受到民主选举的真实性,而不是“走过场”。这样会激发农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和自觉性。
附:民意代表选票
候选人姓名
候选人姓名
说明:1.本票名单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2.本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人数不超过4人(含4人)为有效票。
3.请在你同意的候选人下方的空格处画“○”,不同意不作任何标记。
4.如果不同意大家推荐的某些候选人,你可在候选人姓名后面的空格处填上自己选定的候选人姓名,并在下面的选框中打“○”,但自己选定的候选人不得超过4人。
三 教学反思
民主选举历来被人们看作是民主政治的窗口。选择怎样的选举方式是进行民主选举的前提条件。每一种选举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辩证地对待不同的选举方式。选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选举的要求而定,要符合国情,尊重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美国自诩为“自由之邦”,但美国的总统选举采用的并不是直接选举(参见视野拓展2),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宗法思想影响深远,公民的政治素养有待提高,经济社会有待进一步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全面实行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所幸的是,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在逐步扩大。在实践中,公民还创造了许多新的选举方式,如“海选”(参见视野拓展1),这是公民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参与政治的能力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
作为新一代青年才俊,你们肩负着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重任。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不能忘记民主建设的未来对我们的召唤,不能忘记为争民主、争自由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对我们的重托。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中,以人民利益为重,理性地、负责任地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出德才兼备的人,选出能带领我们创造美好明天的人。我期许,我企盼……
本堂课最大的特色在于实现虚拟和现实的统一,让学生感受到了民主选举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民主选举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态自己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生成不够,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充分。
四、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XX学校或院所 XXX)
7
展开阅读全文